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社会组织如何服务“农业梦”

社会组织如何服务“农业梦”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6 01:05:47
社会组织如何服务“农业梦”
时间:2023-03-26 01:05:47     小编:

人类,一直因梦想而伟大。“中国富农业必须富,中国美农村必须美”是新历史发展阶段的一个国家的梦,一个亿万民众共同的梦。作为对农村和农民倾注着感情的人们,更是有着深厚的“农业大梦”,但这个梦做得却太不容易。从两千多年前走来的中国农业,经历了一段又一段艰难曲折的苦痛。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一群群有农业梦想人的付出中,在亿万民众辛勤的劳作下……今天的中国农业,让世界为之点赞。欣喜之余,土地的子孙们都看得出不堪重负的另一面。诗人海子说: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原本属于中华民族传统农业范畴的粮食和蔬菜,因为“吃的不放心”,到了当下竟然成为我们的一个奢侈梦想!

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迫切需要找到可推广的示范路径

中国在2010年获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荣耀,是用农村土地改革为突破口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的,更是用巨大的“剪刀差”支撑的,成就来之不易。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回顾过去的岁月,总有一幕幕颇为沉重的历史画面,久久挥之不去。历经30多年的风雨兼程,“小岗人”留下的不仅仅是那些农民兄弟按下“血手印”的魄力与勇气,更有对农业困境的切肤之痛与深深的思考!

早在1964年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工作报告上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当时或许很少有人想到,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都相继实现了,而其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看似容易达成的农业现代化,却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尽管,连续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在为农业“把脉问诊”,但中间似乎缺乏一种连贯性、衔接性、持续性,最终仍然无法找到真正彻底治病除根的“处方”,诸多问题依旧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农业发展中更是出现了一些违背“三农”发展规律的乱象;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在日益凸显;虽然粮食产量出现“十一连增”,但是因农村和农业都已出现结构性失衡危机,食品安全问题、粮食危机却越来越凸显;“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壳化”、“种田爷爷奶奶化”,成为目前农村的真实现状……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无数次地思考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连续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不能真正彻底解决农村问题?为什么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实用性只管一年(文件出台当年),而且文件精神得不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尽管一些“农业示范区”“农业示范田”层出不穷,但为什么难以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能不能采取一种切实管用的措施,保证这些一号文件的连贯性、衔接性、持续性?能不能找到一种综合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路子?在农业市场化的道路上,中央能否尝试一下交给社会组织和有责任心的企业家共同去做一次探索?又能否在全国一两个省的一两个县开辟那么一两个完全由市场主导进行的“农业优化新型试验区”,出台一些政策让广大的社会力量去先行先试?……总之,当前急需建立一种能够协调和平衡农村土地流转参与主体多元化利益的制度安排和运作模式。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有一个曲折而艰辛的阶段和过程。多年来,我们已经走过曲折而艰辛的道路;当前,我们仍然处于这种曲折而艰辛的阶段!

让行动照亮农业大梦未来,更亟待创新顶层设计

有一个关于农业的梦想,让行动照亮未来。

有梦想,路就不会远。这是一个关于“探索三农优化实验区、就地实现新型城镇化”的“三农改变中国”梦,是要破解农民、企业、政府之间在土地上错综复杂的矛盾,使“耕地经营规模化,居住用地城镇化,工商用地市场化”。把梦依托在土地优化上,以农民自愿为基础,是要以乡镇为基本单位,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优化为主线,以政府引导为依托,以法律规范为保障,最终是要达到农民富裕为首要目标的落脚点的。

这个梦是不是异想天开?是不是不切合实际?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我们而言,做这个探索,就是要着眼于把确保农民利益同优化土地的“三三制”经营模式结合起来,围绕“土地怎么流转、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小城镇怎么建、产城怎么融合发展、怎么能让农民愿意进城?”六个方面,努力破解“土地和农民的关系,农民和企业的关系,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让农民乐“生”,市民乐“活”,企业乐“商”,政府乐“政”。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外需开始乏力。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是纷纷转向。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说,中国农村区域约有的2.38亿个家庭单位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庞大消费市场。同时,在当前新常态“三期叠加”期,经过30多年市场磨砺的一大批企业,早已筋骨有力,具有了“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系统化、产业化、信息化、科技化、生态化、创意化、品牌化、国际化、资源配置高效化”的能力,这些优势将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保障农业生态安全以应对农业国际化的激烈竞争。 企业下乡可以培训当地农民,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产业工人。同时,企业下乡建设美丽新农村,可以为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农民工新生代和农村大学生因为户籍、工作等原因在城市无法立足而返回故乡创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自身的价值。进而为农村带来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45岁以上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老有所为”,进一步带动社会服务化的蓬勃发展,既促进了新农村的安定,又催生了内部活力,更有效拉动了国家内需的增长。按照我们土地“三三制”的制度设想,每个乡镇都能有新退出的宅基地、复垦的荒地,那么,全国的新增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增加数量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不但能够有效解决现在城市工业用地和房地产商业用地紧张的局面,还能够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作出巨大贡献。

期待改革在农村结果,更需中央一个蓝图抓到底

仅仅有梦想,就会不知路在何方。

近年来,资本下乡、上山热潮纷涌。为农业发展带去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但也发生了一些侵害农民利益的圈地行为。辩证地看,不发展,很多问题都不会出现;而发展起来之后问题会更多,但必须要在发展中解决。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四化同步”的过程中,国家怎么打开发展力的“闸门”,怎么设计制度约束力这个“硬杠杠”很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说,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世情国情不断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但要让战略决策真正“落地生根”,依靠的不仅仅是只有梦想的人,而是既有梦想又有责任担当的人。当然,这里所说的“人”,是个宽泛的概念,既包括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又包括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更包括“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广大农民兄弟。总之,包括所有愿为、能为、乐为这个梦想去探索努力和付诸实践的人。毕竟,要达到新一届中央政府提出的农业“强、富、美”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在中央提出“大胆探索、试点先行、找出规律、凝聚共识”的改革精神指引下戮力而为,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主动有为”。

在发展农业的道路上,我们不仅仅要有梦想的动机,更要有寻梦的决心、追梦的信念、举梦的力量、圆梦的能力。“三农”与就地实现新型城镇化这个命题,是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张“考卷”,也是中国发展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儿”。值得欣慰的是,通过努力,我们已与全国八个县区的地方政府达成了共识,力求先行先试,探索“三农”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科学模式和机制。

关于“三农”,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关键是要有好的对策和措施。那么,这个对策和措施,最终还要靠中央层面来出台。因为农业问题绝不仅仅是哪一两个政府部门的事,也不是哪一两个领域的事,而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过去那种单一的惯性思路和“单打一”的办法,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

在“中国梦”这样一个大梦想面前,这个“实验区”的作用也许是微小的,但是美国西海岸的一只蝴蝶翩飞的翅膀,有可能引发大西洋的海啸,谁又能说某一个微系统不会成为大场景的一部分,引发新一轮发展浪潮?

这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这个思路与模式好不好,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检验和完善。或许,只要中央能下决心选择一两个省的一两个县或镇,给一些可以先行先试的政策,完全运用市场化的模式和手段去运作,甚至不需要政府部门的干预,以市场为主导的社会力量可能会建好响当当的样板工程。

有一份特别的期待,愿深化改革的利剑早日破解三农顽疾……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