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败战癌症:怎样扭转危局?

败战癌症:怎样扭转危局?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6 00:51:05
败战癌症:怎样扭转危局?
时间:2023-08-26 00:51:05     小编:

“超过300万中国人在70岁之前死于心脏病、肺病、脑卒中、癌症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2015年1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布的最新报告里提到。

癌症是重要的非传染性疾病,减轻这类疾病的负担并非仅靠金钱投入,根本上还需一套有效的防控体系。《世界抗癌宣言》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的第一大目标是“加强各国癌症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全面有效、以病人为中心的终身癌症防控政策得以顺利推进。”

防控要做到

“少花钱,会花钱”

在过去数年中,艾滋病、SARS、禽流感乃至最新的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都对中国公共卫生领域构成巨大挑战。

然而,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中国,以恶性肿瘤(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或者说非传染性疾病),却正在成为更主要的长期威胁。世界卫生组织曾在其报告中明确指出,非传染性疾病正成为人类最致命的“杀手”。

中国癌症基金会200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癌症病人的医疗费用高达千亿元,远远高于其他慢性疾病的医疗费用。而许多专家则称,癌症治疗实际费用还要高,因为中国大多数资源都花在了癌症中晚期治疗上。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三分之一以上甚至约一半以上的癌症是可预防的,预防成本远远低于治疗。

有专家称,美国的经验和教训完全可供中国借鉴,美国癌症死亡率于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拐点,此后逐年下降。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原院长董志伟教授告诉记者,美国癌症死亡率持续下降,首先归功于控烟等预防措施的推行,其次是癌症的早期发现,然后才是治疗技术的进步等因素。而美国在走上这条正确道路之前,也曾将控癌希望主要寄托于治疗,为此浪费了数十年时间,以及数以千亿计的美元。因此,除了控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减少职业危害和环境污染等措施同样至关重要。而对于肝癌、胃癌、子宫颈癌等与感染因素有关的癌症,减少感染也是非常有效的预防途径。

2015年1月19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要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尽可能让群众少花钱、更方便,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曾开展多项调查评估会员国在防控非传染性疾病方面的国家能力。调查表明,有许多国家“进展或都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全球一半以上国家未能妥善预防癌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告诉记者,“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合适的诊疗设施,加强他们对早期癌症的认识,对成功地进行早期筛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提升癌症的防控能力,还需要更为细致的工作。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强万敏就表示:“‘健康生活方式’这个名词大众并不陌生,但从医院的患者来看,健康生活方式似乎并没有深入人心。”

比如中国人群的吸烟流行状况,到2025年中国每年新增肺癌病例将超过100万例。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为什么癌症在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这或许是公众最想知道答案的一个沉甸甸的话题。

据了解,目前社会对癌症仍然存在一些误解,这就使得癌症患者要想获得有质量的工作、生活环境变得困难。

中科学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对记者表示,“对于肿瘤患者,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发病,对治疗效果影响也很大,病人一旦精神崩溃常常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从这方面来讲,医生的人文教育也就显得特别重要,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往往看得特别清楚。”

即便如此,仍有专家说尽管中国在抗癌战争中处于被动,但扭转局面的机会仍然存在。

防控“基础设施”需重建

制定与本国癌症负担和致病因素匹配的防控政策、规划,都少不了对全国癌症情况进行摸底。因此,世卫组织强调,加强监测是各国癌症防控工作重点,提高数据统计的范围和质量也尤为必要。

据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于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及本世纪初,总共进行了三次全国死因调查。通过前两次的调查,中国已基本摸清了当时癌症的流行规律和分布特征。随着居民的生活方式、健康行为模式的改变,疾病谱也都发生着巨变。因此,本世纪初开展了第三次全国调查。

在此前后,中国开始建立有效的纲要、规划等,完善癌症防控机制。

据悉,现在各地已经建立肿瘤登记中心,由卫生疾控部门管理,采取按年统计按时上报,从而提高了时效性和准确性。但由于一段时期之内,中国癌症防治将资源投入到了后期的癌症治疗,使得癌症预防环节因经费短缺,预防机构陷入困境,使得大多数癌症防控机构“年久失修”,而癌症治疗机构却是“人声鼎沸”。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由于癌症患者大量出现,各地肿瘤医院大多收入可观,但癌症防治却连人才队伍都流失了。

再就是癌症防治基地受到影响。在全国肿瘤高发现场及肿瘤登记工作学术研讨会上,原国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领导曾坦言,中国各地癌症防治基地工作受到强烈冲击,目前维持较好的现场只占三分之一,处于半瘫痪的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根本无法维持。在这种情况下,癌症登记、宣教、危险因素研究等工作当然难以维系。一些维持较好的防控机构,其经费来源也只能是以“治”补“研”。

2002年,世卫组织曾专门呼吁各国建立该规划,以一套严谨的体系,通过循证策略,合理利用有限防控资源。同时,世卫组织还希望各国首先要建立一套基本的信息统计系统,对整个计划全程进行记录、监督。

然而,一些措施还是没能跟上,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重治疗、轻预防”的投入结构,癌症高发态势依然未能扭转。可以说,在抗击癌症战争中,我们几乎是全面溃败。

位于北京东南三环潘家园附近的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病房,常年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癌症患者。对于很多患者,尤其是经济状况不佳的患者,这里寄托着甚至是倾家荡产才换来的生的希望。其实,即使对整个国家来说,对抗癌症也注定是一场代价高昂的漫长战争。只是,防控体系的建立为什么会这么难。

恐惧源于未知与误解

目前,彻底攻克癌症仍力所不逮,但预防控制这类疾病却有很大潜力。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刘巍表示,“我们需要消除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识,重点阐述‘癌症是一种慢性病’的观点,癌症具有慢性病的普遍特点。”

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居全球高死亡率慢性疾病的前两位,二者死亡率相当。奇怪的是,人们往往谈癌色变,对心血管病却能坦然面对。

刘巍告诉记者:“恐惧的根源,正是大众对于癌症的未知和误解。”

比如,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癌症是由慢性感染引起的,如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宫颈癌,乙肝病毒引起肝癌。如果在早期发现并得到充分治疗,这些癌症完全可以被治愈。

再比如,越来越多的女性闻HPV而色变,专家却说“大部分HPV感染只是生殖道的‘一次感冒’”。通过女性宫颈癌的筛查,患癌风险可降低25%-36%,宫颈癌死亡率可降低80%之多。

在早期筛查领域,投入技术力量也是一项重要手段。就个人来说,加强体检也就很有必要。比如肝癌,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就是防控肝炎及肝硬化,因此肝癌和肝炎患者一要定期做B超。

“确保癌症早期筛查项目的开展,可以明显降低国家的癌症负担。但是,甚至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很多人,对早期发现和症状刚出现时需要积极治疗的理念,尚缺乏足够认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告诉记者,并不是所有癌症都有癌前病变,很多年轻人喜欢对照网络自我诊断,这可能耽误了最佳治疗期。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强万敏也认为,“开展延伸性护理服务,比如社区宣讲等活动,提高民众对癌症早期发现的关注度,真正了解癌症危险信号,对发现早期患者、争取早期治疗大有裨益。”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