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与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与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05:56:20
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与研究
时间:2023-08-07 05:56:20     小编:陈学永

人类已自然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新概念。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人才特征: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在现代企业生产、科研、商贸和社会交往中,实际体现为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截至目前,还没有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参照常模,所以,通过研究判断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所处的阶段再形成统一标准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模型、参照信息素养能力培养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思路与方法,在课堂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学校教育渠道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不仅是国内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健词】信息时代 信息素养 判断信息素养教育阶段关键词 信息素养与教学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1969年,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建成。以计算机为主体构成的计算机网络时代,发挥了两方面的关键作用,一是信息资源共享,一是信息数据通信。由此,信息产业作为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崛起,从此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主要依托自然资源和人力的投入为主,转变为以技术和信息投入为主;生产手段则由动力机、传播机和工作机为主,转变为计算机、传播机和信息处理机为主。在新世纪里,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生产和利用的规模,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该国该地区的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生活质量,人类已自然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新概念。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人才特征: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在现代企业生产、科研、商贸和社会交往中,实际体现为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高校自身在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环境等各方面具有优势,信息素养教育应该以高校为支撑,充分发挥并结合高校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和研究。截至目前,还没有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参照常模,所以,通过研究判断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所处的阶段再形成统一标准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模型、参照信息素养能力培养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思路与方法,在课堂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学校教育渠道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不仅是国内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1974年,美国正式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包括三个层面:文化层面(知识方面);信息意识(意识方面);信息技能(技术方面)。到1989年.信息素养的概念逐渐被普遍认可,正式定义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992年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对信息素养的概念作了详尽表述“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能够确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以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2001年1月,亚太地区首届“网络时代学与教―实践、挑战与背景”国际研讨会指山“信息素养不仅已成为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成为信息时代每个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据此,国内各高校非常重视“信息素养”的教育教学与研究,根据在各高校中的调查发现,不同层次的本科、专科(高职)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信息素养状况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普遍存在随着的信息接收量不断增大,信息利用反而并不高;过多的信息量也导致许多大学生对信息整理不感兴趣;对于已经获取的信息并不能进行有效再利用,同时大学生的信息创新能力也有待加强;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尚需培养。那么研究判断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所处的阶段就要掌握如下关键词的定义。

一、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一种综合能力,包含了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

信息素养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从技术层面来讲, 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从人文层面来讲, 信息素养也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 或说面对信息的修养。

1.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经济非物质化, 世界经济正转向信息化非物质化时代, 正加速向信息化迈进, 人类已自然进入信息时代。在信息社会中, 物质世界正在隐退到信息世界的背后, 各类信息组成人类的基本生存环境, 影响着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方式, 因而构成了人们日常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信息素养在不同层次的人们身上体现的侧重面不一样, 但概括起来, 它主要具有四大特征: A、捕捉信息的敏锐性;B、筛选信息的果断性;C、评估信息的准确性;D、交流信息的自如性和应用信息的独创性。

2.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软件与人三个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三个要素之间必须十分协调地工作,才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效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首先要决定于其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意识与情感主要包括:积极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不畏惧信息技术;以积极地态度学习操作各种信息工具;了解信息源并经常使用信息工具;能迅速而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乐于把信息技术作为基本的工作手段;相信信息技术的价值与作用,了解信息技术的局限及负面效应从而正确对待各种信息;认同与遵守信息交往中的各种道德规范和约定。

二、信息素养与计算机素养

信息素养应包含计算机素养,计算机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如何利用计算机工具来完成任务,而信息素养不仅要完成任务,还包括人们如何正确地识别信息,获取信息等等。计算机素养包括PC机操作、文字处理、E-mail等所有这些集中于如何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工具。即一个人是否具有能从计算机获益的能力,是否能熟练地、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及其软件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而信息素养着眼于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素养中最重要的是计算机素质,主要包括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库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能力。

三、信息素养与知识产权素养

即使进入新世纪,中国人对知识产权素养的认识也远未达到信息素养应具有的高度。据教育部调查,国内72.7%的高校既未设置知识产权教学必修课或选修课。我国每年产生3万多项科技成果,只有10%左右申请了专利保护,其余绝大部分成果以发表论文、成果鉴定、学术讨论的形式公之于众,慷慨地让全世界共享。文献显示:一是知识产权本身也是信息的一部分。二是知识产权作为法律制度对社会信息化发挥了重要作用。①知识产权制度是知识和信息创新的动力机制。②知识产权制度是信息市场运行的基础机制。③知识产权制度可以增强全民信息意识。

四、信息素养与教育教学

至今,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即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积极努力地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思路与方法,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真正融入到其他课程中去,通过学校教育渠道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探索以下几方面。

1.努力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有机联系着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培养学生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扩展学生对信息本质的认识。

2.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发展,不能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忽略了与学生的直接对话和沟通。

3.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学生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的“媒体素养”、“计算机素养”、“视觉素养”、“艺术素养”以及“数字素养”等。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切需求,也是大学生锤炼自身的利器,更是时代前进的动力。信息素养教育,应该以高校为支撑,充分发挥院校自身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环境等各方面优势,并结合本校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加强信息素养的宣传、教育和培养工作。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深刻揭示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探索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