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如何应对当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1)论文

论如何应对当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1)论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22:29:42
论如何应对当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1)论文
时间:2023-08-05 22:29:42     小编:

论文摘要:绿色壁垒高筑是当前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保护日渐高涨的真实写照,绿色壁垒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日益扩大,我国应对绿色壁垒加强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建立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加快绿色标准制定,重视环保法规完善,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社会环保意识,加强对外公关协调,维护国家环境安全,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正确处理好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论文关键词:绿色壁垒 国际贸易 贸易保护 环境保护 可持续性发展 在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作为主要推动力之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关系愈加密切。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全球经济复苏举步维艰,不少国家的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形势严峻,产业经济萧条,国际贸易萎缩,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保护日渐高涨。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达到保护本国产业与市场的目的,在传统贸易壁垒作用趋于削弱的情况下,除了频繁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之外,还不断采取新的技术壁垒等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其他国家商品的出口。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环境与贸易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作为技术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壁垒自然成为环境与贸易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最佳手段,迅速成为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保护本国利益的主要贸易措施。 2009年6月26日,美国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第一次提出了碳关税相关条款。

根据这一条款,如果美国没有加入相关国际多边协议,自2020年起,美国总统将获权对来自未采取措施减排温室气体国家的钢铁、水泥、玻璃和纸张等高耗能进口商品采取边境调节措施,即可以对这些商品征收碳关税。在此之后,法国在2009年11月24日的欧盟成员国环境部长非正式会议上,不顾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反对,单方面提出,将从2010年开始对从那些在环保立法方面不及欧盟严格的国家进口的产品征收碳关税。

据研究机构测算,如果按照新的标准设立碳关税,美国将对85的进口商品征税,而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出口优势恐怕会消失殆尽。 发达国家准备征收碳关税,首当其冲指向发展中国家,这无疑将成为历史上最大的绿色壁垒!碳关税以及各种名目繁多的绿色壁垒离我们越来越近,将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应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

所以,我国应对绿色壁垒加强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建立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加快绿色标准制定,重视环保法规完善,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社会环保意识,加强对外公关协调,维护国家环境安全,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正确处理好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绿色壁垒的定义和主要表现形式 绿色壁垒是指以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环境保护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法规和技术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及服务设置障碍,采取直接或间接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以实现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的新型非关税壁垒。 从实践来看,绿色壁垒已成为技术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者利用环境保护浪潮,滥用环境保护条约、法律和规则的产物,它以其过高的技术标准、繁杂的检验检疫程序和各种环境标志、认证体系阻碍着发展中国家商品的市场准入,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违背了WTO规则,影响了贸易自由化进程。

同时,绿色壁垒也是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生态环境的有效工具,是调节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杠杆,是促进技术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绿色壁垒对产品及其设计开发、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各个环节提出了绿色环保的要求,使各国的生产及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使绿色商品成为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商品,促使各国重视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和投资,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 绿色壁垒涉及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动植物安全等多个领域,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1)绿色关税,又称环境进口附加税,是指以保护环境为由,对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商品除征收一般关税外,再加征额外的进口关税,以降低进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2)环保法规和技术标准,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环保法规和技术标准,限制外国商品进口,这中问又涵盖了国际环保公约、环保技术法规、环境标志和认证及环境包装和标签等方面;

3)绿色检验检疫制度,是指以确保人类健康及动植物免遭污染及损害为由,各国海关、商检机构依据相应标准(如食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细菌含量等指标)对进口商品的品质进行检测和鉴定,以限制外国超标商品进入国内市场;

4)环境贸易制裁,指进口国怀疑进口商品的低价是由于接受了来自出口国政府的环境补贴或未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内在化,对进口商品采取的一种限制措施或给予相应的制裁;

5)绿色市场准入制度,指进口国以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以及违反有关国际环境公约或国内环境法律、规章为由而采取的限制国外商品进日的措施。 绿色壁垒作为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它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内容上的广泛性、实施上的强制性、操作上的隐蔽性、贸易上的歧视性、存在上的动态性和作用上的时效性等特征。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过多年经济的平稳高速增长,中国很多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很大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中国外贸商品出口额逐年增长,贸易顺差逐步扩大。2009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外贸出口额为12016.7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最大商品贸易出口国。

中国作为新兴贸易大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交往规模日益扩大,在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中国的贸易出口将受到更多的限制,此前欧美国家就把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环境恶化的祸首强加在中国身上,指责中国经济的崛起破坏了全球经济平衡及生态平衡,针对中国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措施。目前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出口商品,截至2009年,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连续4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经济体,遭受各国调查的商品主要集中在钢材、纺织品、汽车零件、轻工产品等领域,成为全球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国家。

而中国面临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我国近年因绿色壁垒而遭退赔的案例不胜枚举,每年因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商品价值上百亿美元,受阻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农产品、水产品等范围,有的的确属我们产品标准低,有的则是不折不扣变相的贸易保护。 绿色壁垒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既有消极的方面,也有积极的方面。

1 绿色壁垒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1)限制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范围,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 2009年我国商品主要出口方向仍然是欧盟、美国、香港、东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及新兴国家和地区,对它们的出口份额约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O,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多数是世贸组织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目前已从环保立法进入了环保执法阶段,它们设置绿色壁垒的标准越来越高,使我国部分商品短期内难以完全达标而出口受阻,从而限制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范围,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为满足绿色壁垒对商品及其设计开发、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各个环节提出的绿色环保的要求,我国企业需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鉴定和包装费用或被征收绿色关税和反补贴税,致使我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2)影响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加大我国的就业压力。 绿色壁垒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限制我国的出口贸易量,而我国出口贸易依存度偏高,2009年仍为24.5%,因而会影响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基于我国具有廉价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我国出口的商品在很大程度上以纺织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工艺、电子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受绿色壁垒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势必引发相当一部分人失业,加大我国的就业压力,产生极大的社会负面影响,以服装业为例,据专家测算,我国服装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将下降0.5个百分点,就会有3.6万人失业,进而对前后关联行业造成相当严重的影响。

(3)加剧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加重我国环境整治负担。 绿色壁垒会迫使国外投资商为了获得高额的经济利润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成本内在化和绿色贸易管制,利用我国环保标准低、环保管理体系不健全及环保评估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将钢铁、建材(水泥)、化工、印染、造纸、化肥等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行业转移到我国,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利益,并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重我国节能减排治污的环境整治难度和经济负担。

(4)易引发国际贸易争端,不利我国外贸发展。 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案例中大部分与绿色壁垒有关,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与其它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从而会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绿色壁垒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有利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国商品要想跨越绿色壁垒,商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就必须上一个新台阶,这就促使我国必须转变依靠大量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力等的要素投入和扩张粗加工制成品出口数量的出口需求为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以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为驱动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治污,保护生态环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有利提升我国技术和制度创新水平,促使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绿色壁垒的产生从根本上讲,还是由于进出口国家之间存在技术的差距,因此,进口国绿色壁垒的设置必然推动我国出口企业增加科技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加快商品的更新换代,并通过技术扩散效应带动产业的优化和升级。

与此同时,进口国市场需求层次的提升也客观上要求发展中国家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推动出口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通过制度创新,可以彻底摈弃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变为源头防控。

(3)有利于强化我国企业的法律和法规意识。 从发达国家实施的绿色壁垒来看,由政府出台并强制执行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法规,能有效引导国民经济进入绿色通道。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标准过低、标准较少,这将会促进我国不断建立和完善与环保产业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标准,强化本国企业的法律和法规意识。

(4)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 碳关税等新型绿色壁垒的发展及联合国全球气候峰会等因素,将加大我国对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力度,推广生产中的清洁技术、节能技术,以及产品的回收、安全处置与再利用等技术,投资对水电、风电、生物质、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确立以法律为保障、减排为目标、发展为动力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以更多承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社会责任。

三、面对绿色壁垒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尚不完善,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仍然很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依然很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现象突出,环境污染仍较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立法与实施还存在不足。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商品贸易出口国,但从出口产品的结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产业核心竞争力等角度来看,中国还远称不上贸易强国,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日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未来中国外贸发展的战略目标应该是继续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

我国要走贸易强国之路,面对绿色壁垒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建立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 发达国家或地区绿色壁垒繁多,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很大,所以应该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绿色壁垒的信息收集、跟踪和分析工作,了解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法规、技术和标准,同时加强对有关环境问题的公共技术的研究,建立有关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咨询机构,建立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便于为企业服务,以主动防范和避开新型绿色壁垒。 2.加快绿色标准制定,重视环保法规完善 加快我国相关产品标准和检验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并与国际先进标准逐步接轨,逐步完善各项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一套绿色保障制度体系,推广环境标志的认证工作,引进检测技术设备和人才,强化监督管理作用,降低自然资源浪费,整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鼓励清洁生产,真正实现环境成本内在化。

3.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社会环保意识 我国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以全民环保教育为基础,提高社会环保意识,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要求企业重视绿色生产,更多承担社会责任,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4.加强对外公关协调,维护国家环境安全 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下的权利,最大限度的削弱绿色壁垒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好评议机会和WTO的例外条款,通过加强磋商妥善处理,加强政府问双边和多边交流机制,尽量避免打贸易战。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同它们的团结与合作,以约束发达国家滥用绿色壁垒,为我国商品出口营造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实施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开拓新兴市场,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加快推进我国与发达国家区域一体化,规避某些贸易保护主义强烈国家的堵截。

应参考国际规范,建立自己合理的绿色壁垒体系,防范国外污染严重产业(农药、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产业)向国内转移,坚决禁止环境污染严重的商品(包括危险废弃物和国外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商品、技术和设备等)进口,加强进口商品检验和检疫力度,防止危害人民安 全的商品及有害生物进入国内市场,维护国家环境安全。 5.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国家应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行业的布局和产品结构调控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推进节能减排治污,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优化产品性能,通过清洁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做好规范化认证工作(如:ISO9000和ISO14000及HSMS18000三大认证),争取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强长远的风险规避和抗拒能力。

我国要想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战略制高点,必须兼顾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航空航天、海洋及环保等新兴产业。 6.正确处理好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我国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注重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实施扶持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给予绿色产业以优惠政策,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投放,金融部门要在信贷资金上给予支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组织、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正确处理好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一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障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