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创新运用的策略探究(1)论文

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创新运用的策略探究(1)论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9 17:43:09
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创新运用的策略探究(1)论文
时间:2013-12-19 17:43:09     小编: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新的较为隐蔽的非关税壁垒开始涌现,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商品检疫检验制度、环境标志制度为主要内容的TBT(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创新运用,提出了我国必须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与快速反应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国家的技术保护体系,才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实现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 应对策略 贸易自由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改革开放与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目前所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十分突出,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发展必须跨越的重要障碍之一。根据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创新运用的分析,结合我国目前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运用形式不断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性贸易壁垒运用形式不断创新,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四种。 1.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是指一个国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所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或对正常环境保护和人民的安全健康并无影响而设置的贸易障碍。

具体形式包括:

(1)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2)绿色技术标准制度;

(3)绿色包装制度;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5)绿色补贴制度。 2.信息壁垒 发展中国家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发展对外贸易,向别国进行出口时,会因为其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技术水平低、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市场不完善和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等而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在全球国际贸易和网络营销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导致其自身的信息,如制定、采用和实施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认定程序等发布不及时,造成其技术性贸易壁垒模糊、不透明的,同时也难以及时获悉和知晓别国拟制定、采用和实施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认定程序等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而遭遇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3.国际知识产权壁垒 国际知识产权壁垒是指进口国以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对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如专利产品,贴有合法商标的商品以及享有著作权的书籍、唱片、计算机软件等实行进口限制,或者凭借拥有的知识产权优势实行“不公平贸易”而采取的措施。其主要表现形式为:

(1)由专利权和标识性权利构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2)《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临时措施的滥用;

(3)贸易的“内部化”;

(4)选择性投资;

(5)严格限制平行进口。 4.道德壁垒 道德壁垒就是借助各国间文化和道德背景的差异,以人的劳动环境、劳动条件及劳工权利的标准或以“动物福利”标准过低或缺乏、动物从出生到被宰杀过着“悲惨的生活”为借口导致的出口被拒,称之为“道德壁垒”。

具体包括:

(1)社会责任标准;

(2)动物福利标准。

二、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创新运用的统筹思考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运用和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应该从宏观统筹上对中国应对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创新运用加以思考。 1.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与快速反应系统建设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是由政府部门、技术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其运行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是由一个技术性贸易壁垒咨询中心、三大系统(咨询系统、信息沟通系统、技术支持系统)、三大体系(预警预报体系、快速反应体系、多方互动体系)、一个技术性贸易壁垒咨询服务网组成的有机整体。

图1.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系统构架2.建立和完善国家的技术保护体系

(1)建立和完善国家的技术法规体系。要加快中国产品的管理和质量体系方面的法制建设,通过高新科技手段,提高我国出口贸易的产品质量,改善我国出口贸易商品的结构,对各种产品的生产与进出口行为,制定带有强制性的详细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并以这些带有强制性的详细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作为立法渊源,制订进一步的具体的执行细则。

(2)建立和完善国家的标准体系。第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法规、标准运行的法律机制,营造有效的运行环境。

在以宪法为根本的法律体系中,调整包括《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提出具体的标准化要求,逐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第二,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标准化体系,特别是严格按技术法规和标准(自愿采用)的要求来制定和采用,实施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第三,尽可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要求缔约国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均应以国际标准或其有关部分为依据,采用时应尽量等同采用。

3.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经济竞争力

(1)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着力改变部分服务业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过低的状况,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另一方面,加速培育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行业,按照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的要求,整合新兴服务行业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不同隶属关系之间的资源配置,逐步形成服务功能多层次、投资结构多样化的新型服务体系。

(2)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第一,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其研究开发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第二,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不仅可以提高大学和科研机构技术研究的市场适应性,加强技术成果产业化,而且为企业提供了一条费用低、速度快的产品技术升级换代的捷径;第三,引进与创新;第四,组建技术联盟,不仅可以增强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层次,而且可以增强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能力,避免形成投有自我技术能力的工业化。

三、积极探索技术性贸易壁垒新形式的有效应对措施 1.绿色壁垒的应对措施 针对绿色壁垒发展的现状,应该分别采取短期措施和长期战略措施。 短期措施包括:

(1)研究发达国家的贸易制定和运作方式,以及在绿色壁垒方面所采取的战略和措施,从中找出我国可以借鉴的内容,为确定我国的绿色壁垒战略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发;

(2)加强调查研究,完善检验检疫法规体系。检验检疫部门应就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现行的国际环保规范和国际公约,大量收集国内外疫情资料,趋利弊害,防止其他国家利用现有国际公约及多边贸易体系环境规范的不合理性制造绿色壁垒;

(3)紧盯国际标推,大力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认证制度。 长期战略措施包括:

(1)建立绿色贸易制度,实施绿色营销。建立绿色贸易制度就是把绿色贸易思想融入我国的贸易制度之中,成为开展国际国内贸易的一个基本思想和原则。

绿色营销就是企业通过满足人们的绿色消费需求,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实现自身的盈利所进行的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定价和分销,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

(2)推进绿色生产活动。促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由末端治理转向全程控制,在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的全过程中应用质量管理体系;

(3)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的产业,以绿色生态产业代替污染严重的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4)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政府应通过各种公众媒体引导公众改革传统的大量消耗能源不关注环境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建立绿色消费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2.信息壁垒的应对措施 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

(1)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看待我国的电子商务建设。在我国,由于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低下,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还非常缓慢。

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上看待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抓住有利时机,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2)政府应该创造一个有序的法律环境。避免电子商务网络中资金流失和伪造电子货币的可能性,在市场准入制度、合同的执行和赔偿、反诈骗、知识产权保护、税收、广告管制、交易监督以及网络有害信息过滤方面制定有效规范;

(3)政府在技术上应当设立专门机构,承担电子网络的指导和咨询工作,并组织制定指导性电子网络标准,消除企业在电子网络中的风险;

(4)加快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 3.国际知识产权壁垒的应对措施 针对国际知识产权壁垒发展的现状,应该如下应对措施:

(1)树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利用知识产权的主战场。

只有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进步运行机制、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策略性运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缺陷,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设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提高应对知识产权诉讼的能力。企业有必要设立一个独立的知识产权部门,由专人负责知识产权工作;

(3)完善知识产权的立法和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的实施,保护我国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与外贸利益。 4.道德壁垒的应对措施 目前,我国企业接受欧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的还不多,今后接受社会责任审核将是我国企业必须面对的事情:

(1)政府应该鼓励企业积极申请SA8000标准认证。在一定的年限内,对执行SAS000标准而必须支付巨额成本的企业给予补贴。

积极参加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贸易与劳工标准、经济全球化的讨论,主动与进口国有关实行社会责任条款的非政府组织进行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尽可能减少这此条款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2)建立SA8000的专门咨询机构。政府部门尽快建立SA8000信息中心和数据库,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

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减少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冯宗宪.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变动效应、影响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张东海.TBT与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杭争.TBT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6,

(1

2). 高文书.贸易技术壁垒经济分析[J].财贸经济,2007,

(9). 夏友富.TBT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J].WTO经济导刊,2006,

(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