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1)论文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1)论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14:58:54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1)论文
时间:2023-08-07 14:58:54     小编: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阐述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途径,及分析技术溢出效应在我国不明显的原因,提出了我国强化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

[关键词]溢出效应 技术溢出 外国直接投资

一、 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日益扩大。中国加入WTO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资本流入国。

中国是个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直接发展自己的科研需要很大成本,所以应该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来提升科技水平。所谓技术溢出(Technology spillover)效应,是指由于外国直接投资资本内含的人力资本、R&D投入等因素通过各种渠道导致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当地生产率增长,进而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而跨国公司子公司又无法获取全部收益的情形。

本文就将对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途径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的途径主要有: 1.市场竞争和技术示范效应。由于我国的技术、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跨国公司子公司进入我国后,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均衡,加剧了市场竞争,迫使当地企业对跨国公司子公司的模仿,促使它们更有效地利用技术和资源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由于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而且母公司转移给子公司的技术一般要比对外转让的技术更加先进,所以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国内企业相比有强大的“技术比较优势”,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这种技术示范使我国企业利用各种方法,如通过对产品进行“逆向工程”的研究和开发,或雇用在跨国公司工作过、接受过培训的员工,间接获取生产该产品的技术和工艺,提高本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并通过“边干边学”进行能力和经验的积累,增强企业吸收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的能力。

2.前后向联系效应。所谓前向联系(Forward linkage)是指跨国公司子公司与我国的企业、科研院所形成某种合作关系,合作从事一些新兴技术的研发。

通过这种前向关联,我国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就可能逐步融入跨国公司全球化技术创新的网络之中,并可以获得技术溢出,从而提升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所谓后向联系(Backward linkage)是指我国企业向跨国公司子公司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再加工,以及市场营销等服务。

通过后向联系,一方面使我国的资源得以有效配置,从而使其上下游产业的生产能力得以加强,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子公司为了保证其产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通常会为供应商建立生产性设施,提供技术援助、信息咨询服务和管理上的培训等服务,从而促进了我国企业生产能力的改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总之,当跨国公司子公司与我国的厂商、科研院所、合作伙伴等发生前后向联系时,后者有可能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产品创新、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市场知识中“免费搭车”,从而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3.人员流动效应。由于我国人力资本的水平较低,跨国公司需要对我国的当地雇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对象包括生产性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当这些雇员由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流向当地其他企业或自创企业时,其在跨国公司工作时所学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也随之外流,从而产生溢出效应。

三、 跨国公司在我国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的原因分析 通过在华投资,跨国公司转让了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使我国的一些产品上了档次。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其知识和技术更外溢到我国的其他企业和科研机构。

跨国公司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促进了人才的流动。 然而,跨国公司在我国技术溢出效应还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如下: 1.从跨国公司对技术扩散的限制来看,出于对核心技术的严格控制和保密,外国直接投资方式越来越多地选择独资企业,合资企业数量少,不利于我们直接向跨国公司学习。

而且,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国内企业,对本国企业技术和品牌压制,影响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吸收与创新。 2.从“以市场换技术”的效果看,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

实践证明在中国与跨国公司“市场VS技术”的博弈中,跨国公司通过综合优势占了上风,它们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占据了半壁江山,却没有向中国市场溢出关键技术,主要原因是:

(1)跨国公司通过品牌、服务就能确保其市场优势地位,完全不必将技术作为交换条件来获取中国市场的准入证;

(2)我国引资引技工作有一定的盲目性,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复引进低水平的生产线,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耽误了宝贵的技术追赶时间;

(3)中国企业自身技术实力不强,缺乏主动学习先进技术的动力;

(4) 一些外方拥有决策权合资企业只把中方当作加工厂,严重影响中方对先进技术的吸收。 3.从人力资源方面看,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体制差异较大,且国内企业工资政策、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影响人才流动,影响技术外溢的效果。

4.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看,我国加入WTO后,将更严格地执行WTO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将迫使中国的医药、集成电路等行业放弃原有的仿制发展方式,从而使跨国公司加强对该产业知识与技术的垄断。 5.从“超国民待遇”来看,我国长期对三资企业给予大量税收优惠,但这是以损害一些国内企业利益为代价的,因为税负不公,必定造成国内企业竞争上的不利,利润的减少将直接导致企业科研投入的减少,影响企业技术研发与创新。

四、 我国强化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对策 1.完善市场规范,创造适合内外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可竞争的高度法制化的市场体系是吸引外资的关键。

首先,无知识产权保护,跨国公司投入巨资研制开发出的新产品、新工艺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技术转移必减少,所以必须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强《商标法》、《专利法》和《知识产权保护法》的执法力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跨国并购活动越来越频繁,为适应新型的投资方式,应制定针对外商投资企业并购的法律制度。

再次,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若外资以并购等方式形成垄断,没有相应约束,势必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使国内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化,阻碍技术溢出,最终将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因此,需加快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促进公平有序竞争,建立高效的透明的市场环境。

2.依照国际贸易组织规则,调整外资政策,实施国民待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吸引外商投资采取各种经济优惠政策,给予外商以超国民的待遇,使得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更为明显,而国内企业则处于更不平等的地位。

另外,一些非国民待遇原则也可能会使外商投资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如不允许外资企业在非注册地开展经营活动等。因此,既要逐步做到给予跨国公司以国民待遇,也要把超国民待遇的部分减下来直至取消。

国际学界认为,国民待遇原则本身就构成了对外商投资的优惠条件,对于带来大规模投资在东道国做长期发展的大型跨国公司,东道国的市场规模、生产成本、经济增长、技能水平等因素在FDI的区位选择中起关键作用,优惠政策则相对次要。跨国公司决策主要取决于国内市场容量,所在的区域市场,政治和经济稳定状况,贸易活动等总体环境,而不仅是优惠政策刺激。

我国经济发展逐步成熟,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各种法制法规建设逐步健全和完善,跨国投资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有了良好的保障。我们应依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调整外资政策,逐步缩小外商的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造就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阐述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途径,及分析技术溢出效应在我国不明显的原因,提出了我国强化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

[关键词]溢出效应 技术溢出 外国直接投资

一、 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日益扩大。中国加入WTO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资本流入国。

中国是个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直接发展自己的科研需要很大成本,所以应该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来提升科技水平。所谓技术溢出(Technology spillover)效应,是指由于外国直接投资资本内含的人力资本、R&D投入等因素通过各种渠道导致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当地生产率增长,进而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而跨国公司子公司又无法获取全部收益的情形。

本文就将对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途径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的途径主要有: 1.市场竞争和技术示范效应。由于我国的技术、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跨国公司子公司进入我国后,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均衡,加剧了市场竞争,迫使当地企业对跨国公司子公司的模仿,促使它们更有效地利用技术和资源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由于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而且母公司转移给子公司的技术一般要比对外转让的技术更加先进,所以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国内企业相比有强大的“技术比较优势”,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这种技术示范使我国企业利用各种方法,如通过对产品进行“逆向工程”的研究和开发,或雇用在跨国公司工作过、接受过培训的员工,间接获取生产该产品的技术和工艺,提高本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并通过“边干边学”进行能力和经验的积累,增强企业吸收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的能力。

2.前后向联系效应。所谓前向联系(Forward linkage)是指跨国公司子公司与我国的企业、科研院所形成某种合作关系,合作从事一些新兴技术的研发。

通过这种前向关联,我国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就可能逐步融入跨国公司全球化技术创新的网络之中,并可以获得技术溢出,从而提升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所谓后向联系(Backward linkage)是指我国企业向跨国公司子公司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再加工,以及市场营销等服务。

通过后向联系,一方面使我国的资源得以有效配置,从而使其上下游产业的生产能力得以加强,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子公司为了保证其产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通常会为供应商建立生产性设施,提供技术援助、信息咨询服务和管理上的培训等服务,从而促进了我国企业生产能力的改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总之,当跨国公司子公司与我国的厂商、科研院所、合作伙伴等发生前后向联系时,后者有可能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产品创新、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市场知识中“免费搭车”,从而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3.人员流动效应。由于我国人力资本的水平较低,跨国公司需要对我国的当地雇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对象包括生产性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当这些雇员由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流向当地其他企业或自创企业时,其在跨国公司工作时所学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也随之外流,从而产生溢出效应。

三、 跨国公司在我国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的原因分析 通过在华投资,跨国公司转让了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使我国的一些产品上了档次。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其知识和技术更外溢到我国的其他企业和科研机构。

跨国公司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促进了人才的流动。 然而,跨国公司在我国技术溢出效应还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如下: 1.从跨国公司对技术扩散的限制来看,出于对核心技术的严格控制和保密,外国直接投资方式越来越多地选择独资企业,合资企业数量少,不利于我们直接向跨国公司学习。

而且,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国内企业,对本国企业技术和品牌压制,影响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吸收与创新。 2.从“以市场换技术”的效果看,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

实践证明在中国与跨国公司“市场VS技术”的博弈中,跨国公司通过综合优势占了上风,它们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占据了半壁江山,却没有向中国市场溢出关键技术,主要原因是:

(1)跨国公司通过品牌、服务就能确保其市场优势地位,完全不必将技术作为交换条件来获取中国市场的准入证;

(2)我国引资引技工作有一定的盲目性,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复引进低水平的生产线,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耽误了宝贵的技术追赶时间;

(3)中国企业自身技术实力不强,缺乏主动学习先进技术的动力;

(4) 一些外方拥有决策权合资企业只把中方当作加工厂,严重影响中方对先进技术的吸收。 3.从人力资源方面看,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体制差异较大,且国内企业工资政策、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影响人才流动,影响技术外溢的效果。

4.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看,我国加入WTO后,将更严格地执行WTO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将迫使中国的医药、集成电路等行业放弃原有的仿制发展方式,从而使跨国公司加强对该产业知识与技术的垄断。 5.从“超国民待遇”来看,我国长期对三资企业给予大量税收优惠,但这是以损害一些国内企业利益为代价的,因为税负不公,必定造成国内企业竞争上的不利,利润的减少将直接导致企业科研投入的减少,影响企业技术研发与创新。

四、 我国强化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对策 1.完善市场规范,创造适合内外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可竞争的高度法制化的市场体系是吸引外资的关键。

首先,无知识产权保护,跨国公司投入巨资研制开发出的新产品、新工艺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技术转移必减少,所以必须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强《商标法》、《专利法》和《知识产权保护法》的执法力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跨国并购活动越来越频繁,为适应新型的投资方式,应制定针对外商投资企业并购的法律制度。

再次,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若外资以并购等方式形成垄断,没有相应约束,势必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使国内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化,阻碍技术溢出,最终将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因此,需加快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促进公平有序竞争,建立高效的透明的市场环境。

2.依照国际贸易组织规则,调整外资政策,实施国民待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吸引外商投资采取各种经济优惠政策,给予外商以超国民的待遇,使得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更为明显,而国内企业则处于更不平等的地位。

另外,一些非国民待遇原则也可能会使外商投资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如不允许外资企业在非注册地开展经营活动等。因此,既要逐步做到给予跨国公司以国民待遇,也要把超国民待遇的部分减下来直至取消。

国际学界认为,国民待遇原则本身就构成了对外商投资的优惠条件,对于带来大规模投资在东道国做长期发展的大型跨国公司,东道国的市场规模、生产成本、经济增长、技能水平等因素在FDI的区位选择中起关键作用,优惠政策则相对次要。跨国公司决策主要取决于国内市场容量,所在的区域市场,政治和经济稳定状况,贸易活动等总体环境,而不仅是优惠政策刺激。

我国经济发展逐步成熟,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各种法制法规建设逐步健全和完善,跨国投资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有了良好的保障。我们应依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调整外资政策,逐步缩小外商的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造就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

3.大力鼓励竞争,优化市场结构。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决策主要取决于在当地市场上的竞争程度。

如果存在较强的竞争,各个企业会尽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跨国公司占领市场的方式可分为二类:一是竞争性市场结构,国内与跨国公司之间竞争激烈,产品质量、技术工艺及售后服务质量进步也最快。

二是垄断性市场结构,由于存在种种竞争限制,技术进步缓慢。因此,要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培育有序竞争的市场。

同时注意加快培育国内企业的优势。要根据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选择竞争战略,培育和发挥本企业独特的优势,增强实力。

同时加强学习,特别是积极吸取跨国公司的技术,在“干中学”,积聚优势、创造优势、巩固优势。只有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加强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才能更有效地与跨国公司形成关联或合作关系。

4.鼓励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及员工培训方面的合作。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技术的载体,与其合作能促使我国企业及院校的研究与开发水平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政府应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鼓励合作研发。这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得到了较大的成功。

5.大力扶持产业集聚群。集聚群可以产生广泛的影响,取得世界的认同,在获得技术方面特别有效。

中小企业集聚群、国内大企业集聚群能够将直接投资与当地经济联系起来,有利于技术扩散。政府应采取各项政策大力扶持产业集聚群的形成,特别是建立符合跨国公司要求的企业集聚群吸引投资。

此外还应打破市场的地区分割、封锁和行业限制。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使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加快技术溢出。

五、 总结 总之,制定可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化政策,需要考虑按照跨国公司的一体化国际生产体系与我国产业部门的关联性,并主动以特定跨国公司为目标,寻找改善跨国公司融入本国经济的途径。应注重吸引“高质量”投资项目,应与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相适应,才能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应注重国家外资政策与国际协议的衔接,依照国际惯例优化市场制度环境,吸引更多更好的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取得更大的技术溢出效应,推动我国的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胥亚玲余燕春: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新态势及其启示.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l2期 周静:论跨国公司在发展中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第7期 许丽琴:人员流动与FDI企业技术外溢的扩散机制[J].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 (美)查尔斯·琼斯著(舒元等译校):经济增长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