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对我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思考

对我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4-01-07 14:58:53
对我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思考
时间:2014-01-07 14:58:53     小编:

【 内容 提要】党的十五大已明确指出,坚持把农业放在 经济 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 农村 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现阶段我国耕地资源又相对不足,农民家庭经营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农业生产成本高,种植作物在品种、品质、产量等方面无法与国外规模化集约化的大农业竞争。当前要解决农业和农村中存在的 问题 ,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说,必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 现代 农业转变。

【关键词】 农业 产业 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就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以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建立起最佳的结合状态。这就意味着各个产业部门的产业与 社会 需求基本平衡,为充分利用人力、物力、才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面对世界 科技 革命发展和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产业结构不适应形式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主要表现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业基础脆弱;基础设施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业落后;加工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大量闲置;产品结构不合理;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盲目重复建设、造成极大浪费。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合理地确定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向和发展重点,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为了更好的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邓小平提出了以重点带动全局的思想,为我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指明了方向。根据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和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客观趋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这就是说,第一产业要全面提高农业的质量和稳步增加农业产量;第二产业要调整 工业 结构和提高工业素质;第三产业要大力兴起和发展流通与各种服务部门。

一、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客观必然性

党的十五大已明确指出,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合理地确定其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向和发展重点,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随着加入WTO,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入WTO给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不难预料,我国农业将受到较大的冲击。而在我国耕地资源又相对不足,农民家庭经营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农业生产成本高,种植作物在品种、品质、产量等方面无法与国外规模化集约化的大农业竞争。当前农业和农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困难,就业压力加大,一些粮食主产区和严重受灾地方农民收入减少,有些地方拖欠工资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经济体制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地方保护主义屡禁不止,市场经济秩序有待继续整顿。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购买力,是扩大和培育内需十分重要的方面,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要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把农民是否增加收入和减轻负担,作为检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住,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1978年以前的 中国 农业一直把解决温饱作为中心任务,其目标就是想尽办法提高农产品产量,特别是粮食产量。因此,农业生产结构比较单一,农业生产 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生产又以粮食为主,有一段时期甚至提出了“以粮为纲”的指导思想。1970年末1980年初,中国农村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二是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保护价格。三是保障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不变,在农村中实行税制改革。这几项改革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再加上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但从根本上说,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当前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内容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目标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优化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农业布局调整和优化。大力推广“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逐步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加快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 企业 。深化农业科研和推广体制改革,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应用 。

1.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

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之一,主要任务是调整作物结构和品种结构。逐步减少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劣质滞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适当增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价值高的优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逐步淘汰粮食中的劣质品种。粮食主产区应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品种,提高质量,搞好转化,提高效益。在逐步减少小麦、水稻等基本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提高粮食的单位产量,并逐步增加其他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促使种植业内部结构的合理优化。

2.促进种植业与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的协调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农业结构性调整不仅要重视种植业内部的比例,而且也要促进种植业与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的规模,推进环林还草,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步伐。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完善配套措施,抓紧培育和供应优良种苗,加强生态植被。大调整畜种畜群结构的力度,稳定畜产品的数量,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提高畜产品加工能力,鼓励农村规模圈舍饲养,积极培养一批龙头加工企业。鼓励农民积极发展副业生产,多渠道大力提高农民收入。积极调整海洋渔业结构,优化品种结构。

3.大力扶持乡镇企业,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建立乡镇企业有利于缓解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也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则有助于迅速转化农产品的实物形态,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这就要求建立乡镇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现有生产能力和规模进行结构调整,要按照产业政策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规模结构,开发出适合城乡人民需要的物质产品。与此同时,加速改造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以产业化经营为依托,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加快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4.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推广“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逐步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要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农业技术推广、畜禽疫病防治等机构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技术协会,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等各种服务,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

5.深化农业科研和推广体制改革,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开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逐步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高效率转化科研成果的技术推广体系,不断提高农民 科学 文化素质的 教育 培训体系,用现代农业技术改造以高产为中心的传统农业技术,创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业新体系,发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要大力推广普及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快传统农业技术改造步伐,改良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把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作为一项革命性的重大措施来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进施肥、喷药和地膜覆盖方式和技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技术,控制和减轻化肥、农药、农膜等对耕地和水资源的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绝不能搞强迫命令。针对当前农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能力低,农村受教育文化程度较低从而获得市场信息能力较低以及农业科技开发能力较低等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应做好规划,制定出更加符合农村世纪的方针、政策,科学地指导农民的结构调整。

三、应注意的一些 问题

进几年来,我国各地贯彻执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政策中,但暴露出一些问题。从各地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一些地方的结构调整仅局限在种植业,仍停留于粮食作物和 经济 作物的面积、产量的增减上。二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办法还不多,农民增收的渠道过于单一。三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农产品的品种结构和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农业 社会 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很难适应广大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需要,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需求。五是农户分散经营与市场社会化的要求矛盾比较突出,不重视规模经营,只注重眼前利益,片面 发展 ,面向市场需求调整结构的难度较大。

在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要进一步提高对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这次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 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要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技术示范等手段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面向市场。农产品只有卖得出去,才能实现其价值,农民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保证,也才能使农民得到利益,增加农民的收入。结构调整要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不能盲目调整,造成新的积压和卖难。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把市场需要和本地的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突出重点,发挥优势。

2.要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要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农业发展的实际,制定和完善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产业政策。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农业 科技 进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3.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农民是 农村 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结构调整的主体。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尊重并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决不能强迫命令,更不能瞎指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要及时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严禁强迫命令、瞎指挥和一刀切,减少和避免结构调整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确保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4.提供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应首先帮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结构调整的方向,并逐步对一些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规定进行适当的调整,为发展特色农产品提供宽松环境。要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 企业 ,在资金、税收、用电、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降低成本,促进流通。并通过组织和举办展销会、品尝会、新闻发布会,扩大农产品知名度,拓展农产品市场。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重点支持节水农业灌溉、人畜饮水、农村沼气、农村水电、乡村道路和菜场围栏等设施建设。要在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信息咨询和农民培训等方面加强对农业的支持。

结语

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将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农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克服急于求成和无所作为的情绪,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沿着我们认准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扎扎实实地推向前进。

农村战略性结构调整,是 中国 现阶段农业 现代 化过程中的一次深刻的变革,这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 影响 。面向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加入WTO后,又将面临一个新的国际环境。在新阶段、新环境下,中国农业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又存在严峻的挑战。因此,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发挥区域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全方位调整区域布局、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实现加快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参考 文献 :

①《邓小平 理论 概论》,钱淦荣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②《邓小平理论概论》,张树逊 刘荣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③《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2000年3月5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