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张五常《佃农理论》和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

张五常《佃农理论》和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0:59:58
张五常《佃农理论》和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3-08-06 00:59:58     小编:

看到不少批评新古典主义生产函数的文章,但是多是皮毛之痒,没有触及其问题的实质。那么,新古典生产函数的根本性错误是什么呢?

这个话题还需回到西方主流经济学唯一的一个正确假定上来,即回到理性人的话题上来。理性人是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具有利害判断区别能力,因此,理性人知道(或本能地)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而需要量都是一个常数,是有需要的环境条件决定的,而不是被投入所决定的结果。

因为动机决定行为,所以产出需求决定一切投入生产行为,这就是需求决定行为的原理在经济行为上的具体运用。厂商进行生产,所依据的就是“订单”中的数量数据,厂商不既会多生产,也不会少生产。

但是,新古典主义的生产函数却是和需求决定行为的原则相违背的,本末倒置地变成了投入行为决定需求结果,换句话说,就是由厂商的投入决定了客户的订单大小,这是十分滑稽的。在这种认知里,厂商倒是一个精明(贪婪)的主儿,但是客户变成了傻瓜,自己决定不了自己的事情了,完全看不到其理性的存在了。

新古典主义将产量当作因变量的荒谬做法并没有为经济学所认识到,将Q=Q(L、K)到处引用的例子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著名的论点都是建立在这个错误的生产函数上面的。如,有人将这一原理式子应用到土地的粮食产出和劳动投入分析上面,并和交易费用等问题挂起钩来。张五常就是一例。张五常在其著作《佃农理论》当中将土地的产出和投入方程写为q=q(h,t),h代表每户佃农所承租的土地,而t表示每一佃户在这片土地上所投入的劳动量。显然,这里仅仅是符号翻新而已,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理论突破,而q=q(h,t)在因果逻辑上压根不能成立才是问题所在。

张五常所论述的这种佃农理论被称为现代合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张五常也因此更加名扬天下。但是,这种建立在新古典生产函数理论基础上的变种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根本错误的。尽管张五常也批评新古典的生产函数的错误,但是,并没有认识到问题不在数学技术层面,而在于所有权问题上。合约问题,根本上就是一个所有权问题,不从所有权角度是无法彻底理解的。例如在一户佃农和一户地主之间,如果对农技和土地的拥有彼此都具有垄断性,那么佃农不可能受制于地主,两者之间惟有坐下来平等协商,否则佃农和地主都会被饿死。

对于自给自足的自耕农来说,他会将自己的劳动无限地投入到土地上吗?当然不会,一方面过多的产出是无用的,是对劳动的浪费,另一方面,土地的量过多使得单位土地的少量产出足以维系自耕农的家庭需求,他也没有必要投入过多以增加单位土地的产出。现在有些作物品种农民都用免耕法替代过去的深耕法作业,在粮食完全够吃的时候,有些土地还被荒芜掉了或者退耕还林了。这都是需求这个产出决定投入的例子。

实行劳动合约的农民和地主之间,其实有一个地主阶级内部竞争和农民阶级内部竞争的问题存在,内部竞争是导致合约内容发生变化的原因。

河南的农民利用自己的农闲时节到新疆去摘棉花,当到新疆摘棉的农民数量很多时,摘棉的收入就被压低,摘棉的人带回家乡去的信息就是摘棉不合算,来年去摘棉的人就锐减,这时候,到乌鲁木齐这种招募摘棉农工的农场主就着急万分,纷纷为争夺劳工而提高待遇,否则棉花烂在地里就损失太大了。这样一来二往,几年下来,摘棉工和农场主都互有吃亏和损失,现在已经自然演变为专门有人用劳动中介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了,每年棉田开摘之前的几个月,劳动中介者就和农场主协商好,包括工资待遇和食宿安排等等,然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去组织人员,人员一出乌鲁木齐车站就坐上农场主的专车奔其农场而去。

农场主需要多少个工人来摘棉花,也不是随意的和多多益善的,而是根据自己种棉的数量和工人一个人的劳动量确定的。他不会按照投入决定产出的错误逻辑尽可能多的雇佣工人,雇佣的人再多,棉花产量还是那个数量,也不会增加。人多固然力量大,但是摘棉这个事情,也不是人多就能早一点完工,因为棉花是陆陆续续开放的,而不是一下子开放的,开花的周期决定了至少需要多少时间把棉花摘完。

这种劳动力需求量相对不变的情况具有普遍性,工厂里也是这个情况,工厂的设备决定了用多少人来操作,你用两个人来做衣服而只有一台缝纫机,就会多出一个人无所事事。而工厂有多少机器设备也是根据订单产量来确定的。工厂和民工的劳动合约也是受到阶层内部竞争的影响的,在广东等沿海闹思维的“民工荒”的时候,厂商就处于劣势地位了。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当中把基本的工厂事实将给象牙塔中的经济学人听,这个基本的事实就是(客户)需求是生产的指挥棒。书中论述到工厂里核心目标是完成订单,以提供市场需求的方式来大到盈利目的,因此,负责人力资源和原料采购的部门都是听从生产经营部门的指挥的,雇佣多少劳动L、购买多少材料K,前者叫做工时定额,后者叫做材料消耗定额,都是依据订单数量Q来确定的,也就是说L、K是Q的函数而不是相反。在产出与投入之间的确有关系,但是不是投入决定了产出,而是产出需求决定了投入的多少。

在“从工厂的订单说起”http://ecoblogger.bokee.com/3414583.html中已经提醒,订单当中的数量概念是和交货期这个时间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本质上是一个速度概念。因此提醒各位读者,即使将投入产出的关系理顺了,也要注意,在L=L(Q)和K=K(Q)当中的变量其实都是速度变量,即描述的是投入速度和产生速度的关系。

总而言之还是那个道理:需求决定一切。

本文选自yjbys原创论文网代写

毕业论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