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如何通过品牌战略提升城市竞争力(1)论文

如何通过品牌战略提升城市竞争力(1)论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16:18:51
如何通过品牌战略提升城市竞争力(1)论文
时间:2023-08-06 16:18:51     小编:

论文摘要:实施品牌战略,对提升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具有重要作用。青岛市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开展争创知名品牌活动,培育了大批享誉中外的知名品牌,走出一条“名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特色发展之路,为我国其他城市以品牌战略提高城市竞争力提供了一个成功典范。

论文关键词:品牌;效应;竞争力 品牌战略不仅能增强城市的工业经济实力,还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而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一、实施品牌战略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意义

(一)品牌经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品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在品牌基础上形成的名牌经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发展品牌经济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和名牌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是否具有持续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二)品牌企业的集聚效应能很快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在以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啤、双星为代表的青岛知名品牌的带动下,青岛的“中国名牌”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品牌企业的聚集推动了城市品牌的形成,提升了城市经济的竞争力。

(三)实施品牌战略有助于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个城市的产业发展处于为国际市场配套的地位,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那么一旦吸引产业配套的成本优势丧失,或者本地创新能力下降,就可能出现资本“逃逸”,就会被更有优势的城市所代替。

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品牌,是实现城市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青岛市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特点

(一)从产品到产业,谋求品牌集群发展。大企业是青岛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为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青岛市家电产业集群中,仅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龙头企业就带动了800多家配套企业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海尔模式”和“即发模式”。

海尔模式是典型的名牌叠加型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目前,海尔在青岛及周边地区累计吸引供应商74家,其中有海外知名企业33家,国内龙头企业24家,许多国际和国内大企业纷纷把代表核心技术水平的研发中心转移到青岛,从而搭建出一个集研发、制造、采购、物流等于一体、辐射力巨大的产业发展平台。

同时,海尔的制造规模使产业链上溯和下溯无限扩展。如,海尔冰箱和空调吸引了三洋、广州冷机、台湾瑞智压缩机等企业前来建立压缩机总装厂;压缩机总装厂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吸引了为压缩机制造配套的电机厂、漆包线与热保护器厂等零部件厂前来“挂靠”;而这些零部件厂又吸引了五金件冲压、钢板剪切、铜材等企业前来设厂,形成了一个以家电为核心的完整的产业链。

即发模式是非典型的名牌叠加集群发展模式。全国针织行业综合实力第一的即发集团的制造能力是世界级的,目前,即发年出口生产能力达到1.3亿件。

这种世界级的制造能力集聚了伊藤忠、东棉、丸红、三菱等国际名牌大公司前来合作搞面料和服装生产,形成了面料和服装的名牌集群,即发集团占据着产业链条的中心位置。

(二)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的自主创新模式催生自主品牌。没有自主品牌,企业将难以持续发展,企业规模也难以进一步扩张,企业核心竞争力更难以提升,企业很容易陷入为别人打工、处在产业链底端的状态,最终逐渐失去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科技进步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那么自主创新则是企业生生不息、立于不败之地的脊梁筋骨。以海尔、海信为代表的一批名牌企业凝聚的就是自主创新的力量。

进入新世纪以来,青岛市不断强化大企业的技术创新地位,提高自主品牌的科技含量,走出一条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创建品牌为目标的创新发展之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目前,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3%,高新技术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达80%,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位。

(三)政府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近年来,青岛着眼于壮大品牌经济,加快了品牌战略的实施。

自2011年起,青岛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设立新创工业知名品牌奖励资金,用于奖励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名牌的工业企业。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全国质量管理奖”的工业企业,由政府一次性奖励100万元;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按照每种产品100万元的标准由政府一次性给予奖励。

对获得省、市两级同类名牌的工业企业,将分别获得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这些奖金主要用于企业品牌培育、品牌宣传及奖励创品牌有功人员,有效的促进了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

(四)政府积极推动品牌建设,建立品牌促进和保护的长效机制。青岛市确定了“纵向提升层次,横向扩展阵容”的发展战略,并据此制定“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次衔接,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同时,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商标培育创建的重点。

把重点放在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大企业品牌的培育上,支持强势企业积极争创国内外驰名的商标品牌,并以成熟的品牌资源带动行业内的协调合作和集群发展,形成了以名牌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另外,青岛市在全力扶持驰名、著名商标创建的过程中,也没有放松对现有著名品牌的保护。

青岛市工商部门在全省工商系统率先提出了探索商标维权长效机制的思路,在全市各大商场推广实施了商品商标查验备案制,要求商业企业在进货时,都要向供货单位索要商品的商标及相关证明材料进行查验备案,符合规定的方可同意进场销售,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假冒侵权商品流入市场,保护了品牌企业。

三、青岛市在实施品牌战略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支撑品牌经济跨越发展的人才优势。企业家是实施品牌战略的人才和智力保证,实施品牌战略需大力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青岛已有许多知名企业和知名企业家,但青岛品牌经济要跨越新高度,还需更多的知名企业和更多的知名企业家。与国内外一些先进城市和知名大公司的做法相比,青岛有关方面和企业还需要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等方面继续下大气力。

(二)仍有相当多的优质企业热衷于“贴牌”生产。青岛有一些企业的产品很好,但他们不去争创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而甘愿为一些“洋大腕”作“贴牌”生产基地,企业不仅创造不出自己的品牌,丢失了无形资产,甚至其有形资产——产品利润,也被“洋大腕”拿走80%~90%,“贴牌”生产企业仅得到相当微薄的利润。

更危险的是,靠接订单生存的“贴牌”生产,一旦对方发生变故,将受到致命打击。因此,这些企业不能只满足于给国外大企业搞来料加工,必须寻找时机创出自己的品牌。

(三)名牌产品的产业发展不均衡。尽管近几年青岛市服务业名牌企业的数量有所上升,但总体上青岛的品牌经济还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特别是轻工行业,覆盖面明显偏窄。

因此,青岛品牌战略不仅要由“轻”向“重”加快扩展,也要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加快扩展,使青岛品牌经济遍地开花、全方位发展。

(四)企业间缺乏有效的竞合关系。各名牌企业间缺乏竞合机制,政府对于不同名牌企业的竞合问题也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协调。

首先表现在大企业间缺乏必要的分工合作,大多建有自己的研究与开发体系、采购与供应体系、市场营销与服务体系,造成企业间资源缺乏横向流动。另外,缺乏为企业服务的地方配套生产与服务群体和研究开发平台,出现从零配件、中间品到产品的重复生产,造成企业运营成本的上升及地方资源的低效使用。

(五)产业集群的发育不足。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就指出,跨国公司的投资已从低成本的区位转向产业群的区位,那些没有新的产业组织而仅有廉价生产要素的城市正面临新的危机。

虽然青岛的产业集群发展有自己的特色,但却没有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那样包括大量中小企业的本地配套的生产网络和创新网络。

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

(一)壮大品牌集群。首先,“以牌扩业”。

鼓励国家级品牌企业和争创国家级品牌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实现发展规模和市场规模扩张。其次,“以牌聚群”。

以家电、船舶、石化、汽车等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为基础,实现“品牌+品牌”式发展,提升区域生产能力和产业集聚度。最后,“以牌成链”。

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成为名牌产业链条企业,促进名牌产业链发展。

(二)高度重视“老品牌”。城市发展需要绵绵不断的文脉,一个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城市的文脉。

城市文脉的延续客观要求在城市产品的生产上恢复和扶持一批衰落的老品牌。老品牌是相对改革开放后新发展起来的新知名品牌而界定的一种概念性品牌,要恢复的老品牌范围指具有能恢复活力,并能创造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大市场影响力的品牌。

恢复老品牌必须赋予老品牌新的内容,要从品牌的内涵构造上下功夫,使老品牌适应人民生活节奏的变化,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适应消费时尚的变化。

(三)以企业为主体,将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品牌战略整合上升为城市战略。企业是品牌的创造者和所有者,也是直接受益人。

品牌的推广和宣传应体现企业与消费者、政府、学者及媒体间的互动,包括企业听取消费者对品牌的反馈,政府部门听取企业和消费者的诉求,学者的客观评价等。在互动的过程中,企业应始终处于中心地位。

(四)注重发挥政府在品牌战略实施中的作用。一个城市拥有多少全国品牌,不是一两家企业所能完成的,需要政府制订有序的规划,逐步、有计划地培育名牌企业群。

中国经济的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市场体系和价格机制的完善尚需时日,在这种形势下,培育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群体,离不开政府的推动。政府推动品牌建设,建立品牌促进和保护的长效机制非常重要,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在建立完善的法制环境、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建立品牌的激励机制、建立品牌培育体系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

(五)注重打造服务品牌。要培育城市品牌,光靠工业品牌是不够的,必须拓展名牌领域,培育交通、通信、旅游、房地产、商业等服务业品牌。

以此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青岛市大部分企业同时作为产品制造企业与零售企业而存在于市场的,在做产品的同时,也在做服务。

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提高,服务品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超过了产品品牌的影响力。要做世界级的大品牌,惟一的出路是打造服务品牌,以提升顾客的忠诚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