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不搞争论”与创新兴皖(1)论文

“不搞争论”与创新兴皖(1)论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01 00:21:30
“不搞争论”与创新兴皖(1)论文
时间:2023-07-01 00:21:30     小编:

摘 要:“不搞争论”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前,安徽又处于奋力崛起的关键阶段,必须对邓小平同志的“不搞争论”进行再认识,并且在总结安徽改革开放30多年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创新兴皖。

论文关键词:“不搞争论”;解放思想;创新兴皖 “不搞争论”是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正式提出来的。 “不搞争论”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为早日实现祖国富强和国家统一而提出来的。

“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是这一思想的完整表述。“不搞争论”提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人们的思想再一次被解放了,改革开放之路走得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在“不搞争论”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安徽作为中国中西部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相对于东南发达省份仍然有很大距离,还不能完全满足安徽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究其原因,就是安徽解放思想的程度还不够,在很多发展的重要时刻和机遇面前,往往在思想上不能放下包袱,瞻前顾后,停留在无谓的争论中,而不是去“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从而一次次错过了时间,一次次放弃了机会。

今天安徽和发达省份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差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安徽与发达省份对于“不搞争论”思想的理解和执行力度上的差距。 目前,安徽又处于奋力崛起的关键阶段,再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要想避免重蹈覆辙,真正发挥后发优势,就必须对邓小平同志的“不搞争论”进行再认识,并且在总结安徽改革开放30多年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创新兴皖。

一、 对邓小平同志“不搞争论”思想的再认识 邓小平同志正式提出“不搞争论”思想提出已经有近20年了,而在中国的实践中贯彻、体现这一思想的时间则更早,几乎是与我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同时起步的。 “不搞争论”的思想是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特定现象、特定形势以及人们的某些错误认识而提出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成为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但怎样改,改革到什么程度,大家却有不同的意见和担心。

在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人担心这是瓦解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走回头路;设立经济特区,有人担心会不会由此引进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对于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发展,有人又担心这是不是发展资本主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有人担心造成两极分化;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见就更大了,认为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势不两立,等等不一而足。中国在文革中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在这些问题上如果进行争论,那无疑更是耽误时间。

所以邓小平认为,认识问题不能用强迫的办法;搞一场争论,各讲一番道理以求最后达到统一认识,行不行呢?也不行。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对“不搞争论”作了非常精辟的概括:“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

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事也干不成。

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国情与特征的产物,“不搞争论”思想也不例外。

需要指出的是,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不搞争论”并不说什么都不要争论了,他的“不搞争论”,主要是针对“左”的形式上的假“民主”,针对无限上纲上线的“政治运动”,为了避其祸害所实施的一种策略。邓小平看来,在重大原则问题、是非问题上,在涉及社会发展方向问题上,是必须争论并且要争论到底的。

邓小平反对的是,贻误时机的争论,脱离实践的抽象争论,赞成的是,“真理愈辩愈明”意义上的“争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意义上的“争论” 、实践中的不同做法问题上的“争论”。正确理解邓小平的“不搞争论”思想应当把“不搞争论”和“要争论”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统一的看待。

到了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多年的今天,人民的思想相对过去已经是大大的解放了,对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也有了更加丰富的经验。但是,“不搞争论”在今天依然具有实际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目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再加上改革开放这些年,我国的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不同利益阶层,对待同一个问题,存在的意见往往更加复杂,这就更需要坚定不移,“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搞争论”在今天其实更加迫切、更加需要贯彻执行。

二、 创新兴皖需要“不搞争论” 安徽位于中国中部,东邻江苏、浙江,北接山东,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西有湖北、河南,南有江西,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但是,同时安徽又是个农业人口众多,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

目前,中央开始推行“中部崛起”战略,安徽获得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奋力崛起”成为了当前安徽最响亮的口号,这里面既凝聚安徽各级领导干部对安徽人民的郑重承诺,也蕴含广大安徽人民对安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殷切期盼。

安徽的崛起之路究竟应该怎么走?解放思想,创新兴皖回答了这一安徽的时代课题。 目前,省内外学者、专家多认为,制约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现实因素虽然比较多,但最终都不是决定性的。

遍观世界,有很多自然经济条件比安徽要差、人口资源压力比安徽要大的地区都成功的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腾飞。制约安徽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是解放思想还不够,长期存在于安徽的种种落后观念才是制约安徽发展的元凶。

解放思想的关键就是在于能否自主创新。创新是使我们的事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自主创新可以检验解放思想的程度。实践证明,只有善于创新、敢于创新,才能迈出改革的大步子,闯出发展的新路子。

因此,解放思想、创新兴皖是促进当今安徽奋力崛起、摆脱落后面貌的一剂良药。 坚持邓小平的“不搞争论”思想是解放思想、创新兴皖必要前提,是安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抉择,对于安徽的奋力崛起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1.“不搞争论”是安徽取得发展进步的重要原因,争论不休则导致了安徽的落后与贫困 安徽区位条件优越,发展却显得非常滞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不搞争论”这个问题上,我们也许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众所周知,安徽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最早实现包产到户的地区。

一开始,关于是不是改变旧有的“吃大锅饭”的农业经营体制,实行责任承包制,省内也是存在较大争论的,有的已经开始进行“包产到户”的地区,甚至又退回原状,想再观望一段时间,看看风头。如果这样下去,时间很快就被耽误过去。

后来,在党中央和安徽省委的支持下,决定先大胆尝试一下,看看结果再说。一年以后,实行“包产到户”的地区取得了大丰收,农民增收显著。

实践证明了,实行“包产到户”是正确的,是有效果的。之后,“包产到户”就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原有的反对之声一下子就消失了。

还有奇瑞集团,他们在面对多方质疑和责难的时候,没有进行辩驳和争论,而是坚持自己的思路继续埋头苦干,终于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这些是安徽“不搞争论”在发展上取得的成功案例。

安徽在农村改革中虽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后来进行的改革过程上却没有迅速跟上,在民营经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等问题上出现了裹足不前的情况。思想解放的程度远不如江浙一带,这也导致了安徽开始逐渐的落后了。

这里面固然有一些传统、落后观念在作祟,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领导者没有痛下决心,对于“不搞争论”的中央精神没有吃透,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纠缠不清,因此错过了很多机会,耽误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在不少地区,面对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的时候,当地领导往往在各种争论中无所适从,甚至打起了退堂鼓;或者是拍案而起,大打口水战,笔墨战,发展的良机就这样不断失去了。

安徽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和失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如果不能真正做到“不搞争论”,那么就不可能做到彻底的解放思想,创新兴皖更是无从谈起。 2. “不搞争论”应该成为下一个阶段解放思想、创新兴皖的重点工程 解放思想、创新兴皖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既需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统筹考虑,又需要把握机会,顺势而起。

但是无论安徽各地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上马什么样发展项目、制定什么样的发展策略。可以肯定的是,疑问和责难绝对是不会少的。

尤其是在安徽已经有了发展基础的今天,人们的利益日趋多元化,很难做到平衡,短期让所有的人都从中得到好处。各种出于好心的、无意的和别有用心的争论一定会层出不穷。

对于这些争论如果处理不好,把握不当,很容易使精心设计的发展蓝图和计划再次成为泡影。因此,“不搞争论”理所应当要成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点工程,始终贯穿于解放思想、创新兴皖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

创新兴皖之路任重而道远,用句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来表达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去吧”。只要我们坚信自己的道路正确,我们就应该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精神,勇敢的把我们的事业进行下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