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武汉城市圈跨城市互补消费途径与方法研究(1)论文

武汉城市圈跨城市互补消费途径与方法研究(1)论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9 14:56:11
武汉城市圈跨城市互补消费途径与方法研究(1)论文
时间:2013-12-19 14:56:11     小编:

【论文摘要】武汉城市圈显著特征是一城独大,迫切需要构建由市场主导的跨城市错位消费产业。现代都市居民本身具有回归自然、进行户外运动的需求,周边城市若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产业,将有效引导武汉消费者跨城市消费,形成互补消费。

【论文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互补消费 资源特色 休闲型城市 目前武汉城市圈跨城市消费现状是周边城市消费者到武汉采购、求学和购置房产等的很多,武汉消费者到周边城市消费的很少,跨城市消费呈现一面倒。武汉科工贸发达,成立城市圈后进一步强化了武汉市在中部地区的金融、贸易、交通及科教上的中心地位。

这是中心城市商业号召力的必然结果,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但是只有形成城市圈跨城市消费的双向流动和互补,才能为整个城市圈发展带来更大的机会。

当前,时尚休闲消费已成为城市消费的新热点,周边城市若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产业,将有效引导武汉城市圈形成消费互补。 鄂州、黄石、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及天门8市自加入武汉城市圈后,纷纷深化与武汉的经济协作,大力开展城城通开;鄂州、黄石、黄冈、咸宁、仙桃及孝感6市都明确提出了要当武汉的“后花园”和休闲度假基地。

要落实“后花园”的提法,就需要具体的项目做依托,需要相应产业做支撑。因此,各市应把休闲产业纳入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中,加快休闲资源开发利用,加大休闲产业财政投入,打造各城市休闲品牌。

充分认识本地休闲资源优势及特色,挖掘、提炼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在休闲的概念下将它们串联整合。此外,还要塑造休闲型人居环境城市,构建城市圈的休闲度假带,吸引武汉消费者到周边城市休闲消费。

一、构建休闲型城市,促进跨城市休闲消费 休闲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公园、博物馆、体育馆、影视、交通、旅行社、纪念品、餐饮及社区服务等相关领域。休闲产业具有很强的连锁带动效应。

以鲜花行业为例,它要有种花、卖花、插花、包装花、快递送花、摆放花的器具、饰物……可以派生出许多行业来。可以说,休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

据专项调查显示,近几年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用于休闲旅游、休闲保健、休闲娱乐和餐饮美食等休闲消费的支出不断上升,从中可以看出休闲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 构建休闲型城市,既为各地发展休闲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同时,也对周边城市的市容环境、基础设施、市民素质和城市功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优良的城市环境是创造休闲型城市的重要条件。因此应实施环境立市战略,下大力气做好园林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使武汉城市圈各城市都成为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和花园城市,创造舒适、安全、文明的城市文化氛围。

全面提升交通、通信、宾馆、饭店、公园、会展中心、游乐场、步行街、文化、体育、娱乐及健身等基础设施档次,改善各市区交通状况,搞好居民区和公共场地的绿化美化,完善城市广场的休闲功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活动休憩场所。加大图书馆、影剧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及会展中心的科技含量,为构建休闲型城市提供一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

加强城市圈休闲旅游市场联动促销。着力打造科教文化、温泉度假、红色文化、生态休闲、工业旅游、三国文化、宗教文化和体育健身等休闲特色品牌。

申办策划好国际渡江节、桂花节、温泉节、捕鱼节、美食节和“孝”文化节等各种旅游节庆,积极开发武昌鱼、鸭脖子和孝感米酒等特色旅游商品,注重餐饮、娱乐与休闲旅游的密切衔接。 周边城市要突出抓好休闲农业游、休闲生态游、湖光水色游、红色旅游、会务和商务游和户外运动游等休闲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以休闲文娱、休闲旅游、休闲体育、休闲餐饮和休闲保健等为主的城市圈休闲产业带。

二、武汉城市圈休闲资源的差异性开发 武汉城市圈周边城市生态环境良好,植被繁茂,山、河、库、湖、城结合良好,一年中80%以上的时间均适合户外休闲。城市圈内,以高速公路与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形成从武汉至周边8市“一小时经济圈”的快捷交通,这样的交通条件最适合发展周末休闲度假。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开发利用休闲资源的经济环境会越来越好。 武汉城市圈跨城市消费不能以行政推动的方式来运行,而要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强化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来推动跨城市消费流动。

武汉市的发展目标是突出时尚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有实力的国内民营企业总部入驻,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打造城市圈最大的商业中心区、城市旅游观光区、中央商务区和现代文化服务区,努力保持对区域市场的示范性和带动性。 周边城市则考虑错位发展。

大力发展舒适宜人的公共空间、公共绿地,完善旅游与休闲功能,吸引时尚休闲消费群体。周边城市休闲资源开发需要突出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进行休闲资源差异性开发,打造各自特色休闲品牌。

1、武汉 重点打造好以黄鹤楼、归元寺、东湖、红楼和首义门等为代表的传统休闲旅游品牌,以汉口江滩、江汉路步行街、中南商圈和首义美食街等为代表的商业休闲品牌,以武大、华科和华师等为代表的科教休闲品牌。要借助武汉市的人才优势,打造以文化艺术为特色的休闲产业品牌。

2、咸宁 咸宁温泉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温泉沐浴可以集疗养运动、休闲娱乐、商务健身和观光旅游为一体。

要重点打造好以温泉为代表的休闲保健品牌,以九宫山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以陆水湖为代表的湖光水色,以三国赤壁风景区为代表的历史古迹,以桂花节为代表的赏花休闲等品牌。

3、黄冈 重点打造好以董必武、李先念和林彪等革命家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品牌,以黄梅佛教禅宗四祖寺、五祖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品牌,以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黄州东坡赤壁等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品牌。

4、鄂州 湖北为千湖之省,鄂州为百湖之市,渔文化是鄂州特色文化的最好载体。应通过精心包装,创办捕渔节,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体验渔家文化、民俗和渔家生活。

打造好以怡亭铭摩崖、吴王城和观音阁等为代表的古迹景观品牌,以西山、梁子湖和洋澜湖为主体的山水自然景观品牌,以孙权、元结和苏轼等历史名人遗迹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品牌。

5、孝感 孝感有着丰富的孝文化资源,根据黄梅戏拍成的电影《天仙配》,更是把孝感推向了全国乃至世界。要抓住孝文化这个特色,以孝文化品牌吸引游客,促进孝感休闲旅游的发展。

重点打造好以董永公园、槐荫树等为代表的孝文化品牌,以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广水“三潭”风景区等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品牌,以刁汊湖风景区为代表的湖光水色品牌,以玉女汤池温泉、天紫湖温泉度假村为代表的休闲保健品牌。

6、黄石 打造好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品牌,以大冶铁矿、华新水泥厂和美尔雅服装园为代表的工业文化品牌,以仙岛湖观光旅游区、磁湖风景区和东方山风景区等为代表的休闲旅游品牌。

7、仙桃 仙桃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鱼生产基地,适宜建成休闲农业观光基地,成为农业生态休闲城市。以农家乐、民俗为开发重点,打造以民俗风情为特色的休闲农业品牌。

同时,仙桃体育人才辈出,是全国唯一的体操之乡,适宜大力发展综合性休闲体育基地。开发建设体育健身、体育表演、体育休闲、会展及美食等系列设施,使之成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的体育比赛、培训、休闲和娱乐基地城市。

武汉城市圈各地休闲资源开发,要根据休闲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要,突出地域特色,获得市场错位竞争优势。

三、提升城市圈整体休闲文化,带动休闲消费 整合、弘扬在全国都有影响的辛亥文化、科教文化、红色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黄鹤楼和渡江节等优势资源。这将极大地提升武汉城市圈整体品牌形象,增强其在全国的影响力,并带动整个城市圈旅游、健身、餐饮、服装及交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圈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西安兵马俑、北京故宫、杭州西湖和成都的饮食文化等,在国内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可以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经济资源。武汉的黄鹤楼、辛亥首义和黄冈的红色文化等都是国内颇具影响力的特色文化资源。

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如今,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利用科技、文化手段对本地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建立一个具有浓郁武汉城市圈特色的产业文化群,将有力推动休闲产业的兴旺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武汉城市圈要积极争取体育、文化等各种国内国际会议在武汉举行,积极申办博览会、电影节、美食节和休闲赏花节等各类展会和商旅活动项目,举行武汉城市圈最佳人居休闲城市评选活动,壮大休闲消费文化。采用文化搭台、商贸唱戏的形式,激情展现武汉城市圈魅力。

常年开办独具特色的周末文化广场活动,以政府购买文化产品的形式,在首义广场、洪山广场、汉口江滩和武汉广场定期举办周末广场音乐会、周末楚剧大舞台、周末黄梅戏新天地和汉口庙会等活动。各地剧团上阵助威,各地休闲企业、休闲项目现场推广,提升城市圈整体休闲文化,扩大城市圈吸引力和影响力。

休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宝藏和无数的商机,能推动区域经济向前发展。随处可见的茶楼、农家乐、餐馆酒肆、溜狗、养鸟及棋牌等都是休闲产业的一个方面。

要在“武汉城市圈”的概念下协调互动和创造休闲机会,简单的一个“休闲花节”,周边城市就可以因地制宜地创造出牡丹花节、梅花节、梨花节、桃花节、菊花节、荷花节和田园菜花节等众多休闲机会和休闲消费。只要形成休闲产业链聚集效应,就能壮大休闲消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四、发展休闲消费需要专业人才储备 根据国外的经验,我国可开发的休闲资源与目前已经开发的休闲项目存在较大差距,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休闲专业人才匮乏,休闲教育水平不高。把握休闲产业发展趋势,建立专业的休闲人才培养体系,也是推动武汉城市圈跨城市互补消费的关键性因素。

西方国家对休闲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上百年,其教育体系中大多数人文社会学科都开设有休闲学课程,更有独立的休闲学研究学院。武汉城市圈要积极推进休闲产业理论、休闲文化交流和合作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发展休闲产业经营管理的高等教育,选择有相关学科基础的大专院校开设休闲专业,强化休闲产业人才支撑,促进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朱慧萍:崛起的文化休闲产业经济[J].国际商务研究,2005

(1). 陶萍:我国林业休闲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 吕明伟、郭焕成: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经验[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6

(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