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理论分析与发展思路分析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理论分析与发展思路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4 18:33:16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理论分析与发展思路分析
时间:2023-08-04 18:33:16     小编: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互联网、3S、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中心,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从典型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技术驱动与应用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国际上农业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为了加快国家信息化步伐,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互联网+行动计划应运而生,其中,互联网+现代农业成为四大应用领域之一。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前司长张合成从三个维度对互联网+现代农业进行了剖析,形成了相关理论研究成果: 第一个维度是全产业链叠加,即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四个农业产业链环节的叠加; 第二个维度是农业经济六类资源要素数据化集成,即农户与企业、土地与资源、资本与金融、市场与信息、技术与人才、法律与体制的数据集成; 第三个维度是农业七大传统行业在线化改造,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市场、信息透明、品牌价值和组织创新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特别需要注意的四个重要着力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内容有哪些? 如何才能推动其健康发展? 这就需要用以农业整体性为研究对象的农业系统学思想去分析和探讨,使我们对互联网+现代农业有一个完整理解和认识。本文旨在通过阐述互联网+现代农业定义、内涵与作用,分析比较国内外发展动态与趋势,提出发展建议与对策,为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互联网+现代农业概述

1.1 互联网概念

百度百科对互联网的定义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单一巨大国际网络,又称网际网络,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

互联网始于1969 年美国的阿帕网。通常Internetwork 泛指互联网,而Internet 则特指因特网。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互联网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

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万维网只是一个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统,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之一。

1.2 现代农业概念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O 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其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在现代农业中,无论是其所采用的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的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还是其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内涵,都无不例外地融入了互联网、感知、大数据、云计算等以信息和空间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使现代农业呈现出新的形态。

1.3 互联网+现代农业内涵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指具有信息高速公路支撑的现代农业,也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各种过程( 生物、环境、技术、经济) 、各结构要素(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加工业) 以及各部门( 生产、科研、教育、行政、流通、服务) ,通过人-机-物互连互通,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应用进程,促进其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

由此,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容包括互联网+各农业过程( 生物、环境、技术、经济) 、互联网+各农业结构要素(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加工业) 以及互联网+各农业部门( 生产、科研、教育、行政、流通、服务) 。如果形象比喻一下,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各农业过程、各结构要素以及各农业部门就是车或货,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在互联网+现代农业丰富的内涵体系中,互联网+各农业部门是关键,互联网+各农业结构要素是核心,互联网+各农业过程是基础。在互联网+各农业部门这个关键中,互联网+流通农产品电子商务是龙头。

1.4 意义

1.4.1 促进现代农业科学化互联网可将各农业过程、各农业结构要素以及各农业部门形成的农业科学技术进行快速传递,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进而促进现代农业科学化。

1.4.2 推动现代农业集约化与产业化互联网已成为新型农业生产要素之一,能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使现代农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另外,互联网有利于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产业化。

1.4.3 助力现代农业商品化互联网最大优势是链接、互动和重构,农业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可直接将生产者和消费者链接起来,有效解决农民盲目生产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缩短产品到餐桌距离。近年来,中国多地出现鲜活农产品滞销、买贵卖难现象。一方面姜你军、蒜你狠、葱击波、火箭蛋等轮番上阵,消费者无奈为高价农产品买单; 另一方面,果蔬等农产品丰产滞销现象频现,农产品丰产却卖不出去,滞销、卖难、买贵的怪圈反复出现,让农民丰产难增收。主要原因就是产销信息不对称、预警不及时。而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海量数据分析将为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滞销、卖难、买贵问题提供新途径。

2 互联网+现代农业国内外发展动态与趋势分析

2.1 互联网

互联网于1969 年创立于美国,美军在阿帕网制定的协定下首先用于军事连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建设的广域网( NSF 网) 大力推动了互联网初创时期的发展,可连接全美5 个超级计算机中心,供100 多所全美大学共享其资源。互联网创立后经历了约3 个10 年突破以及之后的迅猛发展。1978 年,贝尔实验室提出UNIX 和UNIX 拷贝协议( Unix-to-Unix Copy,UUCP) ,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新闻组网络系统,成为网络世界发展中非常重大的一部分,这是互联网创立后第一个10 年突破。1989 年,PeterDeutsch 及其全体成员发明了第一个检索互联网,使互联网具有了便捷共享和利用资源的功能; 同时,TimBerners 和其他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分类互联网信息的协议, 1991 年后称为WWW-基于超文本协议,即在一个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成为互联网创立后的第二个10 年突破。

20 世纪90 年代,互联网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并走向普及和应用。1991 年,Minnesota 大学开发出第一个连接互联网的友好接口,随后,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倡导者们开发了一个先进的示范系统Gopher,内华达州立大学的Reno 创造了VERONICA,使Gopher 的可用性大大加强,遍布世界的Gopher象网一样搜集网络连接和索引。

1991 年Ashton 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并与1999 年首次提出物联网定义,即通过射频识别( RFID+互联网)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亦即,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是互联网创立后的第三个10 年突破。

2006 年8 月,Google 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 Eric Schmidt) 在搜索引擎大会( SES San Jose2006) 首次提出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概念。2007 年10 月,Google 与IBM 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推广云计算计划。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因此,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是互联网+的标配,称为互联网的神经。

大数据概念最早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在《大数据时代》中提出,是指不用随机分析法( 抽样调查) 捷径,而是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

移动互联网概念始于2010 年,移动互联网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总称,是互联网的末稍神经。2012 年,传统互联网巨头,如腾讯、360、盛大等互联网公司进军移动互联网,部署各个节点,制作手机移动客户端,捆绑用户。

2.2 现代农业

国际上, 20 世纪30 年代美国、欧盟、日本、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传统农业进行了全面改造,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如韩国,现代农业建设也取得了不菲成绩。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需要工业化提供大量物质、技术、信息和资金支持,不同国家采取了各自适合的现代农业模式。可简单分为: 美式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即农场主按工业模式进行生产,其特点是低成本、低价格,竞争力强; 日式现代农业精耕细作,其特点是高补贴、高成本、高价格; 欧式现代农业介于美日模式之间,中等规模,园艺类产品精耕细作,谷物类大规模生产。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方式的共性: 由种植、养殖延伸到加工贸易,由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二、三产业,产业链条延长; 由以物质投入增加产出转变为技术投入(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业技术等) 增加产出。世界银行认为,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中国从传统农业国转变为转型中国家。现阶段中国农业大转型的实质就是加速从转型中国家向城市化国家转变。施晟等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类型的界定,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细分为三个阶段: ( 1) 现代农业初步实现阶段,该阶段以调整农作物经营品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特征。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已从技术基本停滞、生产增长主要依靠传统农业投入增长为特征的传统农业阶段,转向依靠农业科学技术广泛运用为特征的现代农业阶段,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对农业发展产生明显推进作用。( 2) 现代农业基本实现阶段,该阶段以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优化农作物品质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为特征。该阶段农业已表现出与传统农业截然不同的现代化特征,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不仅适应绿色化、工厂化、规范化生产要求,而且逐步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3) 现代农业全面实现阶段,该阶段以建立资源节约型农业,扶持农村非农产业,引导农村和谐发展为特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节地型农业、节水型农业和节能型农业三大技术体系,基本构成技术装备先进、供给保障有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

2.3 互联网+现代农业

国际上,早在1957 年,美国率先建立世界上最大农业信息网AGNET。其后,英、澳大利亚、加、日本等也纷纷建立本国农业信息网,其中,农产品生产、流通、市场信息,农业环境与资源信息,农业灾害信息,农业科技信息等都已进入本国经济信息网络,卫星数据传输系统已被农业生产者广泛应用,人们可以极为方便地查询,各种决策者( 从政府官员到农民或农场主) 都可根据正确而及时的信息做出选择。本世纪初以来,美国有众多农业公司、专业协会、合作社和农场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如illinios 州有67%的农户使用计算机,27%的农户运用网络技术。依靠计算机网络,农场主在家中上网可及时了解农产品期货价格、国内市场销售量、进出口量、最新农业科技信息、农业气象资料等。农民还可在网上销售农产品,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进行农业技术咨询等。日本农业生产部门利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率达92%,农林水产省的农副产品情报中心与全日本77 个蔬菜市场、23 个畜产品市场联网向农协提供产品价格、产地、市场交流等情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