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国的民族文献资源及其建设

我国的民族文献资源及其建设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30 02:11:09
我国的民族文献资源及其建设
时间:2023-01-30 02:11:09     小编:

我国的民族文献资源及其建设 我国的民族文献资源及其建设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我国的民族文献资源及其建设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民族外,少数民族共计55个,8000多万人。虽然他们只占全国人口的8%左右,然而他们却分布在占全国面积60%的土地上。几千年来,各族人民在开拓祖国疆土,创造社会财富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所有这些经过搜集、整理、记录,就形成了大量的、珍贵的民族文献。在构成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推动着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充实整个中华民族文献资源宝库等方面,民族文献发挥着其独特的功效。本文拟从民族文献资源着手,来探讨民族文献的资源建设,期望得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如此浩瀚的民族文献是少数民族的巨大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知识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献中情报信息资源越来越被人们所瞩目,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巨大能量。

我国的民族文献虽然历史悠久、卷帙浩繁,但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因素所约束,其资源的建设事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在社会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这种反差更为明显,并时刻困扰着民族文献资源的完善,羁绊着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值此氛围,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文献资源势在必行。

建设民族文献资源是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事业的一种宏观追求。其宗旨在于最大限度地、最方便、最及时地满足读者对文献情报信息的迫切需求,力求发挥民族文献资源的最大价值,多层次、多渠道地为我国民族经济文化事业服务。为了加强对这个问题的清醒认识,我们不妨简略回顾一下它40年的发展历程。

我国民族文献的资源建设准确说是始于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除了在政治上提高少数民族的地位,经济上大力扶持民族地方经济外,还特别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事业。所以我国民族文献的资源建设事业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56年。这一时期是我国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的创始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百废俱兴。各民族地区的图书馆随着我国的经济恢复而逐渐地恢复和创办,搜集、整理民族文献就成为当务之急。党和国家分别在北京和各地建立了中央民族学院和各地的分院,进一步加强搜集、整理、研究少数民族文献,并将其作为教学科研的一个重要部分。仅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筹办,一年花在采购收藏民族文献的经费就达好几亿元(解放初期的货币单位)。但由于我国还处在一个经济恢复时期,国力尚弱,经费匮乏,加之初立的民族平等观念还无法改变千百年来对少数民族轻视的习惯势力,故使我国民族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时断时续,发展也并不快。

第三阶段:1966年- 1976年。这是中国惨遭浩劫的十年,也是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陷入停滞期的十年。由于各民族地区的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处于低谷,解散、合并、无人管理等原因,造成了民族文献失落、流散严重,十多年蓄集起来的民族文献己遭灭顶之灾,就连一些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文献珍品也被当做“四旧”和“糟粕”而惨遭毁灭。

第四阶段:1976年到现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也是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经过十年停顿重新恢复和发展的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重申了对民族问题的重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令人瞩目,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在正常的发展轨道上迅跑。表现如下:

第一,开展了民族古籍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我国21个少数民族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和文献,至于用汉文记载的有关民族的资料就更多。毛主席、周总理生前就提出: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要进行调查研究,要抢救这些历史资料。1979年,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特别提出这个问题,并决定将民族文献古籍的整理工作交由国家民委牵头统一规划。国家民委紧接着在北京召集了专门会议讨论了这个问题,并于1984年召开了全国民族古籍整理规划会议。目前,全国各民族地区的民族文献古籍收集和整理工作正在全国展开。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珍贵的民族文献古籍将以新的风采面世,散发出民族的馨香。

第二,编纂了一些有价值的民族文献的目录和文摘。从1977年开始,北京图书馆和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等单位合作,编纂了《全国蒙文古;日图书联合目录》,这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少数民族图书联合目录,已于1979年正式出版,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有的图书馆还和档案部门合作编纂了《全国满文图书联合目录》人全国满文石刻联合目录》、《北京地区彝文古籍联合目录》等,现都已完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也从1977年开始逐年编辑《民族研究论文资料索引入中南民族学院图书馆将1976年一1986年十年间的少数民族著述集中起来,分门别类,编纂了《中国少数民族研究著述综目》。其它民族地区也闻风而动,如甘肃图书馆编辑的《西北民族宗教史料文摘》,贵州布依族研究会编的《布依族研究资料目录》等。这类工作不仅对民族文献的资源建设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我国民族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四,创办了大最的民族刊物和报纸。除了《民族研究》外,《民族理论研究》人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教育》、《民族团结》、《民族工作》等,加之各民族院校的学报和各民族地区的社会科学刊物等,至1987年为止,正式出版的有关民族研究的刊物已逾100多种,数量之多,为历史所未有,它带来了新时期民族问题研究的繁荣。民族地区的报纸数量之多,文种之全,也是引人注目的,几乎每一地区都出一份或几份,甚至有些自治县(旗)都出版报纸,仅1987年用民族文字印出的报纸数就达13306万份[4]。

以上只是举其大端,远未穷尽新时期我国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的各个方面。但从总体上看,民族文献的资源建设无论是在速度方面,还是在结构体系方面,都与我国民族事业的飞速发展存在着差距,还需进一步地开拓。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特别是民族地区商品经济和竞争机制的刺激,技术市场、信息公司、咨询业的崛起,民族文献的资源建设将面临着新的抉择。为了适应这一形势,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使民族文献的资源建设在综合性、适应性、多层次性上符合现代化的需要。

(一)更深入广泛地做好民族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由于各种原因,民族文献资源建设跟不上当前时代发展的节拍。目前,一些较为有价值的珍本、善本的民族文献得不到妥善的收藏,一都分零星分散在民间的民族文献还没有得到挖掘、搜集和整理,很多无文字民族用语言世代相传的文献也因多种原因正逐渐失传。

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振兴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深入广泛地作好民族文献挖掘、搜集、整理工作已刻不容缓。这一工作需要中央的统一规划,各省、自治区的具体落实,而针对各民族地区不仅要求图书馆起带头作用,就是地方志办公室、机关、学校等文化事业单位也要参予协助。要树立决心,花大力气,将此事抓紧抓好。具体的作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①在民间的收藏中进行搜集整理,特别是民族地区;②从民族地区的寺院、经典及各类宗教人士中间进行搜集;③从民族地区遗存下来的绘画、图符及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中搜集;④从民族地区的族谱、家谱中搜集整理;⑤从民族地区的地方志中搜集整理;

(6)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我国民族问题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整理等。只有这样多方面、多层次、多种途径地进行,才能从更广的范围、更深的角度较好地完成民族文献搜集整理工作,才能真正地构筑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的物质基础。

民族院校由于所处的地区不同,所设的专业各异,其文献的收藏也是各具千秋。如中央民族学院就设有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少数民族经济、藏学……等专业。而中南民族学院就应注意到中南、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学、风俗等方面的民族文献。另外还如西藏大学的藏族文学、内蒙古大学的蒙古史研究等,这些都是各院校的强项学科专业。由于民族院校系统的文献学科分布广,收藏既丰富又专深,加上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的优势,极有利于在民族文献资源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也可在某学科方面的民族文献的搜集整理上起核心和后盾作用。

(三)加速传递流通环节,激活民族文献工作。要求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把最有价值、最有针对性的民族文献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使用者,将单纯地收集民族文献、简单被动地传递这种文献信息,发展到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服务,多渠道、多层次地为民族地区用户及整个社会提供信息。与此同时,还应对潜在的、过去没有利用的民族文献情报加以开发。在注重一次文献服务的同时,加强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加工与服务。特别应该编制一些有关民族理论、民族学、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目录索引。

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加快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如微机的应用就可加快民族文献资料的检索频率,缩微、光盘技术的出现,解决了民族文献信息的存贮、处理问题,使文献得以长时间的保存。

(四)健全服务系统,加强横向联系。首先可以在北京民族图书馆和自治区、各民族地区图书馆建立民族文献的服务中心,形成公共图书馆的民族文献网络。同时,各民族院校也要根据所处的地域、所设的学科和专业,建立民族文献的资料中心,而有些重点院校还可建立学科中 心,以形成民族院校图书文献网络。在这个大系统中,可由北京民族图书馆牵头,加强各民族地区、各民族院校之间的联系,形成相互开放、互相协作、紧密联系、资源共享。另外,这个系统还要和国家图书馆、各省(市)公共图书馆系统、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系统、全国高校图书馆系统,加强联系、互通有元,真正使民族文献网络成为一个高效率的服务系统,形成民族文献资源的保障体系。

(五)积极规划民族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经过40多年的努力,虽然我国民族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已有很大的发展,但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如民族文献资源分布不均,重复浪费,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在文献价格不断上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因此要积极规划民族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民族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必须为我国新时期的“四化”建设服务;②民族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必须适应我国民族事业的发展需要;③民族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科学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