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初探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初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11-09 11:50:32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初探
时间:2016-11-09 11:50:32     小编:林恩南

1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未研究出台环境会计准则使企业环境会计实施具有随意性

由于环境会计自身的特殊性,企业环境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与传统会计都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制度和指导方针出台,使各企业实施环境会计操作上不规范具有随意性。企业环境资源具有社会产品所具有的效用性和稀缺性,具有再生性和不可再生性,应当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而对于各企业而言,资源无价、低价的意识使得人们忽视了国家环境资源的真正价值,从而使环境资源产品低价。认为环境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具有价值,不属于传统会计核算的对象。依赖于天然的资源就更没有成本的核算,很少有单位对企业环境、企业资源进行准确的核算和控制。大多数企业在具体核算与生态环境有关的业务时,都是在传统会计核算基础上添加一些环境会计要素项目,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混在一起,对于环境会计实务的会计处理显得零星分散,没有形成规范体系。这种核算方法不能单独提供有关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信息,有些环境因素不能合理地计量与记录,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也只能是传统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个部分,在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中,没有统一的列示方法,在信息传递上存在很大的障碍。这些做法严重制约了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另外,由于没有环境会计准则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可以依据,各单位也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即使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环境会计的重要性,也有披露环境信息的动机,但由于目前还没有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准则,企业环境会计实务处理极具随意性,没有规范的要求进行制约。

1.2 环境管理机制不健全使企业及地方政府实施环境会计不够主动

目前我国 环境管理机制还不健全,也就是说还没有完善健全的专门的环境法律法规对企业是否运用环境会计进行约束。使企业及地方政府实施环境会计不够主动。

从企业实施环境会计方面的调研结果看,很多企业环境责任意识不强,对环境会计工作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往往只顾眼前利益,环境保护观念淡薄,并没有真正形成环境责任意识,重视经济发展轻视环境保护思想较为普遍。目前大部分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完全忽略了环境污染问题,在既定收入的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越大,若考虑环境污染带来的成本,则总成本就会增加,利润便会降低。

1.3 未建立环境会计审核体系企业的信息披露真实性不确定

经过对上市公司的大量调研结果,由于我国没有建立企业环境会计审核体系,在很多企业的审计报告中,几乎没有涉及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审计,无形削弱了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及真实性的约束。

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目的就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以利于其对企业作出正确的评价。企业在披露环境信息时的选择性决定了所披露的环境信息不全面,只披露正面的信息,而弱化或消除负面信息。很多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尤其是货币化信息多为历史数据,如排污绿化费用、环保投资额等,缺少对于与环保相关的负债、成本等信息的披露。披露的环境问题不全面使外部利益相关者很难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评价,进而会造成对企业经营能力的评估有所偏颇。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没有经过审计,自然对其环境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性难以判断。

2 对企业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2.1 研究出台环境会计准则使企业环境会计实施更具规范性

我国应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纳入有关法律法规,完善会计法规并制定具体的环境会计准则,以法律确定环境会计内容、核算和信息披露等,使环境会计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制定了环境会计准则,同时还需建立行业环境会计指南,环境会计发展是依托相关的规范和指南来进行的,环境会计指南在企业会计实践中地位相当重要。建立环境会计指南的总体框架,包括环境会计的界定、特征、对象和分类,科目设置,主要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账务处理方法,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等。 可根据能源、建筑、机械、食品等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出不同行业的会计指南,并对环境保护活动进行详细分类,将环境会计的外部报告机能明确化、环境保护成本精细化、环境保护效果和经济效果体系化。

有了准则及环境会计指南引导下,企业对于环境会计的开展由被动强制便主动自觉,由核算及披露等的随意性过渡到更具规范性,保证环境会计真正能够在实践中推广,最终促进我国经济长远稳定发展。

2.2 健全环境管理机制使企业及地方政府主动实施环境会计

我国要建设并实施环境会计体系必须从立法上入手,政府部门在环境会计体系的建设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快制定与企业环境会计关系较密切的法律法规和环境管理制度建设。应设有专门的部门制定环境会计规范,这些法律法规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国家立法层次,而需要把一定的权利下放到具体的部门和地区。因为环境问题在各个行业和地区间是有明显的差异的,不能一概而论,并对企业的环境会计实践进行管理。要加强企业及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要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环保宣传,树立典型企业。政府要有明确导向详细的规定出环境保护成本及环境保护经济效果的算定方法, 为企业的具体操作提供可行性。

除了完善立法, 还应加强执法。加大对违法者的惩处力度, 不仅要在民事上追究其侵权行为, 而且要追究其刑事责任。让违法违规者受到法律的制裁,让部分地方政府官员不能以牺牲环境、牺牲人民健康为代价去取得所谓的政绩。地方政府在执行法律法规时 也能更加明确自身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自觉宣传推动当地环境会计的开展。违规企业也将会在竞争中被淘汰,企业迫于竞争压力和逐利本性,将会自发、自愿和主动地实施环境会计。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是推动环境会计体系建设的内在力量。当企业的环境意识已经由对社会的一种贡献转变成左右企业业绩的重要因素,进而发展成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就能够使企业环境会计在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2.3 建立企业环境会计审核体系使企业信息披露更具真实性

企业最看重的是效益,从自身利益出发,很难对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全面、如实地披露,信息的可靠性降低,因此要注重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审计,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企业环境审计框架,审计的要点可以包括:环保节能工作的合法性、环境信息的正确性、资源环境对策的适当性、内容的全面性等。另外,由于环境资源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监管是可能需要国家审计部门和环保部门的共同合作,制定具体的审计准则来执行。 制定专门的环境审计准则和行为规范,才能保证企业环境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