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实质性测试中的发现性审计程序

论实质性测试中的发现性审计程序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04 03:15:09
论实质性测试中的发现性审计程序
时间:2022-11-04 03:15:09     小编:

内容 摘要:发现性审计程序和证实性审计程序是实质性测试的两种程序。本文认为,针对当代 社会 存在的较多的舞弊 问题 进行审计,可降低审计风险,从而更好的实现审计目标。

关键词:发现性审计程序 内涵 依据 应用

按照执行审计程序将要达到的目标来划分,一般将实质性审计程序分为两种:一种是发现性审计程序,一种是证实性审计程序。这两种实质性测试程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某种问题,但笔者认为针对当今 企业 存在的较多的管理层舞弊行为及所引起的审计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应更多地运用发现性审计程序,并辅助以证实性测试程序,来降低审计成本,减少审计风险,从而更好的实现审计目标。

发现性审计程序的内涵

发现性审计程序是审计单位在执行实质性测试中所应用的一种测试 方法 ,是指根据审计人员的合理、正当的职业怀疑去进行审计工作来发现或排除某些问题,即审计人员根据某些怀疑去试图发现或排除某些问题而执行的实质性的审计测试程序。

证实性审计程序是围绕着管理当局在 会计 报表上所作的认定并以管理当局的认定为基础收集审计证据,进而利用这些证据验证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当局在会计报表上所作的认定能否成立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审计程序。

发现性审计程序比证实性审计程序在应用上具有更大的现实性,并且发现性审计程序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它是以其拥有正当的怀疑态度为假设前提,对在审计过程中企业可能存在的一切不合规不合法的可疑行为进行审查,以证明所怀疑的事项的正确与否,它更适用于对于企业舞弊行为的审计。

在 中国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第四章审计的固有限制第19条规定:由于舞弊者可能通过精心策划以掩盖其舞弊行为,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通常大于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而在当今审计中,不仅要对报表中存在的错误进行审计,更多地是对企业中大量存在的舞弊行为进行审计,所以要更多地运用适合审查舞弊行为的发现性审计程序对大量的舞弊行为实施审计。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采用的是 分析 性复核的方法。所谓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这类程序包括简单的比较和使用许多关系和数据的复杂数学与统计模型。分析性复核对合并会计报表、附属公司和分部的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报表的单个要素都可以运用。

应用发现性审计程序的依据

职业怀疑是审计基本假设之一,对于职业怀疑态度假设在审计准则中有明确规定。2006年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第10条: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第11条: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

由于 现代 企业规模大,业务繁杂,会计上普遍实行电算化,以及 网络 信息的传递的快速、便捷、及时,使管理当局舞弊时常发生,具有隐蔽性,且数额非常巨大。同时我们可以从近几年所发生的审计案例包括安然事件可以证明,实施发现性审计程序要联系采用“职业怀疑假设”进行审计,以正当的职业怀疑假设为依据,可以减少审计失败,可以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存在及企业存在严重错报和舞弊的可能性,使得审计人员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应当保持职业怀疑的态度,对企业的会计报表持有怀疑,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的情形。即在审计过程中需要采用发现性审计程序审查企业中存在的任何有错报及舞弊的行为迹象的业务,提高审计效果,达到审计目的。

发现性审计程序的 应用

发现性审计程序一般可用于以下方面的审计:关联方及其交易、或有事项、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及查找多记或漏记的销售收入等。我认为几方面的审计可以穿插进行,同时达到几个审计目的,提高审计效率。

应用 分析 性复核的 方法 。分析性复核是运用分析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业务事项进行检查。这种测试方法是对同一类业务或同一 会计 报表认定作总体上的分析,而不是对每一具体业务记录作详细检查。如在对主营业务收入审计中,可以将本期与上期、本期各月的主营业务收入、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重要客户的销售额及其产品毛利率进行比较,以找出差异和异常波动,并分析差异和波动产生的原因。

由于发现性审计程序主要针对的是 现代 企业 中重大的舞弊业务和行为,利用正当的职业的怀疑态度,采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一切可疑的事项进行审计,减少审计风险,降低审计成本。

清华大学谢德仁 研究 认为,国内现行的会计和审计制度与国际相比,差距已不显著。而新 经济 下,大量的企业重组都要涉及无形资产,融资业务和 金融 衍生品变得越来越复杂,即便是专家也很难明确最适当的方法。现行的会计报表在反映新经济企业时已变得很“吃力”。因此,一旦公司有意隐瞒或扭曲,报表与实际情况就会差之千里,而表面上看并不严重抵触现有会计和审计准则。一般地,对于重要性的衡量标准:一是税前收益的5%到10%,小于正常的税前收益5%的项目被认为是不重要的,而大于10%的项目是重要的,介于5%到10%之间的项目则需要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师进行判断。还有一些审计师使用被审公司总资产的1%或销售收入的1.5(视二者孰大)作为衡量重要性的标准。可见,在实务中普遍应用的衡量重要性的三项指标分别为:净收益(或税前收益)的一定比例;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总资产的一定比例。其中,净收益是应用最广的一项指标,但是相对于净收益,企业各年的收入和资产数额波动较小,并且由于净收益的确定受成本 计算 方法的 影响 ,更易于被操纵,因此,收入或总资产的一定比例也是衡量重要性的不可缺少的标准,审计师常常综合应用这三项指标。

至于重要性水平是以一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还是以几年的财务数据均值或“正常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应以企业正常的数据即企业几年的财务数据均值为基础,但事务所却只根据其当年的报告收益为比较基础,从而判断企业的此项调整事项为不重要,以此为依据而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管是其故意行为或是疏忽,总之其没有应用职业怀疑假设,而引起审计失败。

注册会计师对金额小的但性质严重的财务报告舞弊也应保持高度的职业警惕,如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漏报、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漏报、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漏报、小金额的错漏报的累计等。

发现性审计程序相对于证实性审计程序来说,在应用上具有更大的现实性。当然,发现性审计程序在应用上也有其局限性。因此,我们在加强发现性审计程序的应用时,还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素质、审计质量及审计效果,创新审计程序,以应对被审计单位日益增加及隐蔽的舞弊行为及所引起的审计风险,始终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提高审计效果,实现审计目标。

参考 文献 : 2.陈志强,周清春,陈莉.发现性审计程序在现代审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审计月刊,2006

(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