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现代审计方法

浅谈现代审计方法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8 00:45:43
浅谈现代审计方法
时间:2023-08-18 00:45:43     小编:

相对传统的账簿基础审计 方法 , 现代 审计方法指内部控制基础和风险基础审计方法,在我国审计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交替时期,剖析传统审计方法的特征与现代审计方法的继承、 发展 和作用,有助于审计机关结合国情正确认识、创新 研究 和运用现代审计方法。

传统审计方法特征

二十世纪前,受 经济 发展和 会计 手段的制约,出于检查错弊的目的,传统审计方法体现出两大主流特征。

取证范围主流特征——账簿审计。受经济规模限制,会计责任体现着财产管理和经营委托者与受托者的关系,因会计业务简单和手工操作,会计数据处理和 计算 准确性成为审计重点,因而从账务处理入手就成为审计取证的主要手段。不论是古代官厅审计、中世纪庄园审计,还是近代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或听证账簿或检查证账,大都采用账簿审计,所以传统审计方法被称为账簿基础审计。

取证规模主流特征——详细审计。以检查错弊为目的,为确认会计数据处理和计算的准确程度,查证需覆盖全部证账表,所以传统审计方法又被称为详细审计。其中,英国审计是详细审计的典型代表。十六世纪,庄园审计拉开了详细审计的序幕:受庄园主委托,审计人员定期检查庄园管家负责的收支账户,审核开支原因,复算账户合计金额;十七世纪后,随着城镇取代庄园、 企业 取代行会,政府审计和行会审计完成了由听证账簿向检查账簿的转变;十八世纪,公司审计将详细审计推向高潮:公司监事或民间审计人员受股东委托,审核公司所有的凭证,核对证账、账账和账表,复算账户和资产负债表项目金额。 工业 革命确定了英国详细审计在传统审计发展史中的核心地位,因而,详细审计又被称为英式审计。

现代审计方法的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 法律 变化、经济管理手段电算化和审计目的扩大,现代审计方法呈现了三大发展脉络。

测评内部控制,实施判断抽样审计。二十世纪初至七十年代,内部控制基础审计方法应运而生并得到推广。十九世纪后期,伴随股份公司发展,减少工作量成为审计发展的内在需要。二十世纪初叶至中叶,美国民间审计组织使减少工作量的需要变为现实。世纪初,企业多向银行举债,为确认企业偿债能力,流动资产和负债真实性成为审计重点;二十年代末,受世界性经济危机 影响 ,企业纷纷倒闭,为证明企业赢利能力,以损益持续性为主的财务报表公允性成为审计重点。相比之下,在审计目的上,会计数据的准确性退主为次,因此,账户余额抽查取代了账簿详细审计。在资产负债表和财务报表审计中,内部控制对账务处理的作用被审计 理论 界和实务界认识并利用:内部控制设置合理、执行有效,账务处理错弊少,反之账务处理错弊多,因此测评内部控制成为判断账户余额取证规模和类型的基础。内部控制基础审计方法以其优势在美国得到推广且被许多国家审计机关采纳。二战期间,因审计人员缺乏,内部控制基础审计方法在美国迅速普及;四十年代,美国审计总署在政府财务审计领域运用内部控制基础审计方法,继后又将之运用于政府及小审计领域,并拓宽了内部控制测评范围;四十年代、七十年代,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审计机关先后采用了内部控制基础审计方法。与账簿基础审计方法相比,内部控制基础审计方法有三大发展:取证范围从会计数据处理领域扩展到会计数据处理的控制领域;取证规模从全部证账缩减到部分证账;提出审计可靠性模式:会计数据审计可靠程度=1-(1-会计数据控制差错程度)×(1-检查会计数据差错程度),据以估算、计划取证规模。

现代 审计 方法 的继承

从审计质量和效益角度出发,现代审计方法在取证中部分承袭了详细审计手段。

内部控制基础审计方法不排斥详细审计。在减少审计工作量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审计质量,根据内部控制测评结果和审计成本效益原则,对下述情况进行账户余额详细审计;内部控制设置、执行不能防止 会计 数据处理和 计算 错弊发生的;基于内部控制测评基础的账户余额抽样审计大于直接进行账户余额详细审计工作量的。

风险基础审计方法也不排斥详细审计。在减少审计成本的基础上,为了降低审计风险,本着风险成本平衡和重要性原则,对以下情况实行账户余额详细审计:内部控制设置、执行不能防止会计业务处理和计算错弊发生的;基于风险评估基础上的账户余额抽样审计大于直接进行的账户余额详细审计工作量的;重要性标准以上的审计事项;不经常发生的业务。

现代审计方法作用不断扩大

现代审计方法的运用,不仅推动了审计管理的 发展 ,也促进了 经济 管理和 政治 文明的进步。

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是审计管理的核心,而内部会计控制是会计数据处理和计算的准确性保证,会计业务性质和环境 影响 是形成会计原则运用错弊主要原因。内部控制基础审计方法以账务处理控制效果确定余额取证的规模和类型,既通过减少账户余额审计与账务处理控制的重复性工作,克服了详细审计工作量大的缺陷,又通过体现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防止了账户余额抽查结论以偏概全的风险。风险基础审计方法以会计业务风险程度、内部控制风险程度、环境影响和重要性的标准确定账户余额检查风险程度与取证规模和类型,既通过调整 分析 性检查、账户余额检查与主要账户间检查的工作量,克服了内部控制基础方法平均分配各会计项目和账户间审计资源的缺点,又通过调整账户余额检查规模和类型控制检查风险,防止了审计结论的重大失误,还通过评估环境对会计原则运用的影响,克服了内部控制不能制约管理层舞弊的缺点。

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推动微观经济管理发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现代微观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设置、执行内部控制和进行风险管理是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责任。审计人员将内部控制测评中发现的 问题 及建议,向被审计单位管理部门反映,并检查其改进结果,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内部管理。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伴随着民间审计组织运用内部控制基础审计方法, 企业 管理界对内部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用更成熟的技术及时反馈错弊、分析资料和保证业务控制的实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的英国,因国家审计机关开展会计业务领域的风险评估,政府部门和公共部门陆续建立和不断改进了风险管理机制。

易发生错弊的经济业务领域和设置、执行不力的内部控制环节是经济腐败产生的条件。因而,在高涨的国际反腐呼声中,现代审计方法发现和预防腐败的技术作用日益突出并被国际 社会 认可。1998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第十六届大会肯定,国家审计机关确定高风险审计领域,以对腐败迹象保持高度的职业关注;通过提出改进内部控制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管理,以预防腐败发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