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06 00:24:56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
时间:2023-05-06 00:24:56     小编:

伴随着一系列重大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审计失败屡屡爆发。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从根本上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和发现舞弊的能力,中注协根据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 发展 ,结合我国国情,修订了审计风险准则 , 中国 注册 会计 师审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境内的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施行。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有效地将 现代 风险导向审计 应用 于我国当前的 经济 环境,提高审计质量,是摆在我国审计职业界面前的一个非常迫切的 问题 。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基于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 通过综合评价经营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的审计 方法 。又称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方法(risk-basedstrategic-systems audit approach)。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 企业 财务报告的错报风险,而错报风险主要来源于整个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有效的审计应该是建立在对企业所处 社会 和行业的宏观环境、战略目标和关键经营环节 分析 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价经营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

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一直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调整审计方法。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都是注册会计师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做出的调整。

20世纪50年代末期,“风险”的概念开始与审计程序的设计联系起来。 70年代,审计风险控制模型开始在审计实务中被陆续使用。该模型所考虑的 影响 审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用模型表示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以制度测试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问题,而且有助于引导审计人员将审计资源投入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地方,以达到审计资源的最优分配。这种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即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risk-oriented audit approach),由于其在 理论 和实务两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被称作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由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局限;审计失败和诉讼案件频繁发生,对审计职业形象的损害;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所提供的重要启示和实践经验;同时也由于传统审计方法不但在效果上(主要表现在揭露舞弊的能力)有缺陷,在效率上同样存在严重缺陷。对于审计资源的分配上经常是面面俱到,难以突出重点,从而造成了审计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为缩小审计期望差,也为提高审计的功效,审计实务界(特别是国际性的会计师事务所)从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利用战略管理理论与实务,探索新的审计方法。2000年7至8月,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和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联合成立了“风险分析联合项目组”(Joint Risk Assessment Task Force),对新的审计方法进行 研究 ,并于2002年底修改了相关审计准则,以适应新的审计方法的需要,从而确立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与地位。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将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并为一个要素,统称为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risks of significant misstatementaccounting statements),简称ROSM,然后以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为基础进行审计。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差异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册会计师是否实施审计程序,何时实施以及在多大范围内实施,完全取决于对检查风险的评估。注册会计师在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时,通常难以对固有风险作出准确评估,往往将固有风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转而将审计资源投向控制测试(如果必要)和实质性测试。由于忽略对固有风险的评估,注册会计师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而仅从较低层面上评估风险,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也就是说,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重对账户余额和交易层次风险的评估。但企业是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网络 中的一个细胞,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经营目标、战略和风险都将最终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注册会计师不深入考虑会计报 表背后的东西,就不能对会计报表项目余额得出一个合理的期望。而且,当企业管理当局共同舞弊时,内部控制就会失效。

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相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具有以下特点:审计重心前移,从而针对风险点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注重运用分析性程序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在分析工具上,注册会计师常常把战略分析、绩效分析、财务分析及前景分析等分析工具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去,得出的风险评估结果会更加可靠;强调注册会计师应始终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在审计过程中充分关注可能导致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况,排除疑问;增加了审计工作记录的具体要求;审计测试程序个性化。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基础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假设在于:被审计单位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出现经营业绩下滑会影响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面对严格的市场监管和社会各方压力,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就很可能会产生利用财务报告舞弊以掩盖经营不利的动机。基此假设,审计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和企业战略密切相关,经营风险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审计风险。因此,有效的审计需要审计师站得高、看得远,从源头上寻找可能产生舞弊的根源,从而更有效地评价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

战略管理 理论 。20 世纪 80 年代后,战略管理思想在 企业 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开始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战略管理理论 应用 于风险导向审计的着眼点就是从战略的高度 分析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重构企业的风险模型,找出化解风险的对策。财务报表的风险说到底实际上是企业战略风险及相关经营活动风险的副产品。因此,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企业进行审计之前,首先要对其总体环境、行业环境、监管环境、竞争环境等进行分析,以确定下一步是否进行审计及如何审计。

系统论。系统论为 现代 审计风险模型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系统理论认为,相互联系的个体组成的系统会表现出突变行为,系统特征与独立个体特征存在本质的差异。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客户置于一个大的 经济 环境系统中,全方位地判断 影响 因素,从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条件到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等内外两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风险。这个系统所实现的直接目标是降低审计风险。

同时,成本效益理论和重要性理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

中国 注册 会计 师审计准则依据审计风险两要素模型,把审计业务流程和程序分为三部分。

⒈风险评估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强调对特别风险的识别及评估,指出特别风险通常与重大非常规交易和判断有关,同时指出风险评估程序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设计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风险评估程序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评估会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⑴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 法律 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经营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以及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和内部控制等。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可通过①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②分析程序;③观察和检查等风险评估程序实施。

⑵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识别的风险哪些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风险(以下简称特别风险)。应当重点考虑下列事项:①风险是否是舞弊风险:②风险是否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核算和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有关;③交易的复杂程度;④风险是否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⑤财务信息计量的主观程度,特别是对不确定事项的计量存在宽广的区间;⑥风险是否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业务范围的重大交易。特别风险通常与重大的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有关。非常规交易是指由于金额或性质异常而不经常发生的交易。判断事项通常包括做出的会计估计。

⒉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在必要时或决定进行内部控制测试时执行该程序。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⑴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目的是为了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以获取适当的审计证据。 新的业务流程要求注册会计师全程关注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并将风险评估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基础。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失误,必将导致整个审计工作的失败。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常用 方法 主要有:审计风险评估(risk assess)、分析性程序(analytical procedure)、控制测试(tests of control)、交易业务实质性测试(substantive test of transaction) 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