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与现代审计技术发展的适应性

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与现代审计技术发展的适应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8 01:53:04
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与现代审计技术发展的适应性
时间:2023-03-18 01:53:04     小编:

[摘 要] 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审计技术与 方法 ,已成为审计基础 理论 中最活跃、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我国国家审计职业培训机构应该既把审计业务信息化作为培训目标,也把追求审计业务信息化的最佳效果作为培训目标。本文对我国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与 现代 审计技术 发展 的适应性 问题 进行 分析 ,针对现阶段国家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的 内容 、方式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审计技术;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社会 对审计期望值的无限高和审计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审计风险的无限高与审计技术的有限性,已经成为当今审计界面临的两大突出难题。尽管审计技术与方法本身无法弥补社会期望与审计能力之间的差距,但 科学 合理的 应用 现代审计技术,就能用最合理的资源投入,给出最合理的审计结论,承受最低的审计风险。

审计技术与方法是审计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已成为审计理论中最活跃、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引发审计界越来越多 研究 兴趣的跟进。 目前 ,利用 计算 机辅助审计技术、数学和统计学技术以及比较流行的分析性复核技术,在国际审计界已经成为通用技术,如果我国审计人员能够充分地 学习 和借鉴,必将以较低的成本,迅速提高我国审计的技术水平。多年来,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对审计干部开展了持续性的信息化知识培训,但我国审计人员所具备的技能与现代审计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随着审计环境、审计对象的变化而加剧。本文对我国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与现代审计技术发展的适应性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现阶段国家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代审计对审计职业信息化的要求

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为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分析能力及审计判断质量提供了可能,但要制定一个对审计职业具有导向性的培训方案,必须对当前审计技术的变化以及被审对象的变化有一个清楚地认识。

(一)现代审计需要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引进审计分析手段

传统的审计核对方法,是以佐证资料为参照系,与审查资料相互映照,借以发现审查资料的错讹,因此,计算机审计的原始需求起源于审计的局部业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审计信息的查询、核对、抽样、文档制作、计划管理。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无法证实佐证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特别当被审对象规模庞大,关系复杂时,传统的审计方法存在着许多难题,结果并不理想。现代审计的重心趋向于 企业 经营导向的风险分析,关注与财务报表相关的未指明联系,对经营业务本身进行审计,这要求审计人员从被审单位财务数字的奇异性、账户之间的奇异性,以及时间、地点、人员的奇异性,结合具体的 经济 业务内容来发现问题,许多审计活动都是近年来引入的,并且超越了传统的审计工作。如果说在以往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依靠个人已有的经验、知识、技能来对审计项目进行试探、分析和断定便能完成任务的话,那么,在如今社会对审计期望无限高的形势下,传统的判断过程和方法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审计风险。在审计资源既定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应用现代审计分析技术。

(二)被审系统财务业务一体化要求审计人员具有确认、发现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提倡、实行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的系统变得功能繁多,所产生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也日益丰富,这为应用现代审计技术提供了信息基础,同时也给审计带来一些新的问题:⑴被审系统的功能、单据的入出方式和地点发生了变化,比如许多资料直接由资料产生处的人员来键入;⑵被审企业的业务、财务基础管理工作和单证流转程序发生变化,比如 会计 信息会在交易完成后自动入账,同时进入相关分类账,并自动产生报表,且许多资料直接从系统中即时存取;⑶机内储存的信息迅速增加,比如除财务信息以外,还储存有非财务、企业内部、外部的相关信息。这些都要求审计人员熟悉被审系统的处理流程和控制过程,并具有确认和发现信息的能力、信息选择和简化的能力、对信息分析和分类并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三)审计判断的复杂性要求审计技术与方法的智能化

会计舞弊行为是一类带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产生舞弊的因素复杂,种类繁多,很难科学地计算和评估,这就需要有新的技术来“智能地”和“自动地”分析原始数据。智能化强调的是将 历史 经验 总结 、科学 规律 推导和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结合起来,指导审计人员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在审计过程中,数学、统计学的分析结果,都不能完全替代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因为在其利用的数学公式中,仍然有许多变量需要审计人员主观确定。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审计机构,倾向于在审计软件中为审计人员的决策提供 参考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许多审计机构不惜花巨资,邀请审计领域的专家,分析在各种情况下常见的审计策略或方法以及对不同审计结果的判断标准,以减少主观思维对审计人员的 影响 ,支持审计人员的判断过程的客观性。

二、我国现阶段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审计在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培养了大批基础应用人才,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了传统的审计作业流程在计算机中的转移,提高了审计的实时性和效率。笔者认为,在现代审计技术应用被广泛提倡的形势下,我国审计职业信息化 教育 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有待于创新和改善。

(一)信息技术环境中现有审计方法的创新问题

目前,我国计算机审计在对被审财务数据的获取、转换、检索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各种错账检查方法的运用更加简捷而高效,在大量减少查账工作量的同时加速了审计判断的过程,但不足之处在于,对已获得的数据如何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探讨不够。如果现阶段过多的搜集此类案例,并在培训中占据主要位置,将会降低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的导向性,也不利我国审计基础理论的深化。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相关专业课程中,现代审计风险的识别、数理统计方法在分析性复核中的应用、支持审计判断的专家系统等知识一直未纳入审计主流教材,需要在审计职业后续教育中予以弥补。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的目的之一,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探讨对现有的审计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创新。

(二)现代审计技术应用与信息技术实现的融合问题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对审计人员而言,明白一种分析方法的意义比知晓其计算过程更为重要。因此,培训内容要涉及技术实现的原理和操作两个知识点,例如,现代审计技术方法主要涉及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审计风险评估、审计抽样、分析性复核等,计算机软件使上述方法的实现过程相当简易,难点在于对合适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尤其是,审计分析适用的场合往往是一些多变量大样本的情形。目前,独立变量的选择仍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直观判断以及数据的可获取情况,并借助计算机进行反复试探、比较训练。但在我国审计技术与方法类培训课程中,鲜见各种审计技术方法在计算机中的应用过程,而在审计信息化类培训课程中,主要涉及审计平台的建设、 网络 建设、数据库技术以及审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缺少贯穿课程始终的审计分析案例的支持,形成现代审计技术应用与信息技术应用两张皮的课程体系。显然,这不利于那些富有执业经验的审计人员灵活借用信息技术来分析问题,也不利于审计新人在实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信息技术优势。

(三)培训中受训人员的参与 问题

要确保开设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机构不仅要了解我国传统审计职业 目前 实现信息化的问题和难点,也要了解 现代 审计实现信息化的问题和难点,其课程必须经常更新制作,使其具有 时代 性。尤其是,审计信息化培训的对象层次较高,专业性强,开展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的门槛比普通意义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信息技术培训要高得多,这些都对培训机构自身的实力提出了挑战。实际上,在审计职业后续 教育 中,受训人员的学历、阅历都不同,具有丰富执业经验的审计人员和擅长信息技术的审计新人,他们知识的结合点就是丰富培训资源的重要源泉,但他们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技巧、经验和心得没有在培训班中得到交流和分享。

(四)培训效果评价问题

培训效果的评价是教育培训体系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一般来说,只要是职业培训,就存在一个分级的评估体系:一级评估主要关注学员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反应;二级评估主要通过考核检查学员所学的知识;三级评估主要衡量学员工作表现的变化;四级评估则是衡量培训是否有助于工作业绩的提高。目前,我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搞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人才建设,但信息技术环境中现代审计技术 应用 的快速 发展 和我国审计职业传统审计方式 方法 的惯性势力形成鲜明对比,这突显出我国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重教学、轻效果评价,对培训转化率低的现象关注不够。如果受训人员不能做到学以致用,那么,对每个参加培训的人都是一种浪费。

三、思考或建议

审计培训机构应在发现、支持和参与审计职业变化方面发挥领导作用,既把审计业务信息化作为培训目标,也把追求审计业务信息化的最佳效果作为培训目标。现行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 内容 的设计与我国审计的需求、现状是相吻合的,但从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及我国审计的发展需求来看,目前主要任务一是应考虑目前现代审计技术的应用水平,将一些实践证明能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的知识和方法与信息技术实现过程紧密结合;二是 总结 和归纳那些具有丰富执业经验的审计人员长期以来积累的审计经验和技巧,在 计算 机上以案例的形式给受训人员亲临其境的感受,三是要依靠各级审计机关切实保证培训效果的落实与反馈,并在培训的方式上积极探索创新。

(一)结合通用软件包剖析现代 分析 审计技术,增进实务需求

现代审计分析方法是传统审计方法的拓展,往往需要相应软件的支持才能实施。我国审计软件种类少,分析功能不足,加上审计人员工作惯性的 影响 ,导致审计实务对现代审计分析方法应用的需求不足,这反过来又制约了审计软件的发展。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借助其他软件剖析分析审计技术,以增进需求。例如,回归分析方法是处理多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合规性审计中,可利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 经济 活动中某审查量的 理论 值,用此理论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从而为审查工作提供线索、把握审计重点,并为评价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该审计分析技术利用 电子 表格或统计软件包即可实施。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计算机系统介绍审计分析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不仅解答了审计实际问题,还能大大提高受训人员的 学习 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探求这些方法和原理的欲望。

(二)有组织的搜集专家经验,尝试专家系统分析法

专家系统法,是对审计人员不可量化的经验进行转化的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此种方法,可以对数据库里存放的过去多年的审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汇集有经验的审计人员的知识,提取有关规则,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审计预测分析。由于专家经验的搜集是一个耗时的过程,因此,基于专家系统的辅助审计软件开发周期长、开发费用昂贵,在我国远未广泛使用,同样也显示出需求的明显不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专家系统的各种系统都在不断地普及和发展,审计人员利用专家系统完成审计证据收集和分析的远景可以期待。目前要推动这一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首先需要有组织的搜集、整理、优化审计专家的经验,并形成数据库;其次,在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课程中做一份专家系统知识的普及工作,可以引导审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对审计经验的关注和搜集,启发他们对新技术的应用热情。

(三)跟踪关注 企业 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的发展

目前,企业组织结构及经营活动方式日趋复杂,一些企业管理层出于筹资和业绩考虑进行舞弊的动机仍然存在,应该看到某些被审单位的舞弊水平在不断提高,其手段从简单的违纪违规转向了有预谋、有组织的技术造假;从单纯的账簿造假转向了从传票到报表的全面 会计 资料造假,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的应用不仅加速了这一造假过程,也使造假行为更隐蔽。培训课程应指导审计人员利用被审系统提供的信息和手段为己所用,例如,利用被审系统将传统的财务处理同发生财务的事务相结合的特点,在查核被审单位财务的资金现状的同时,追索资金的来龙去脉;利用被审系统提供的同业务伙伴之间的数据交换功能,把握被审单位所处的行业特征,从而识别企业的内外经营环境,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全面而广泛地评价企业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四)积极探索培训方式的创新

可以通过制定新的审计职能指导标准,改革培训 考试 的内容和方式等手段发展审计职业信息化的后续教育,鼓励与支持培训教育者和实务人员的相互联系,以确保信息技术环境中审计实务发生的变化能与培训机构分享。职业培训与院校教育在目标、人员、机制等方面均不同,因此,培训机构可以从多个方面尝试改进,比如:⑴鼓励培训班受训人员的经验交流和学习观察,必要时可以将班中学员晋升为教师,以弥补专家学者授课的不足;⑵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回答培训的最大收获、制订可行的行动方案或以往的不正确行为及改善方案等;⑶建立学员档案,与基层审计机关保持沟通,及时收集学员培训以后审计方式的变化,并适时调整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