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审计计划管理模式问题探讨

审计计划管理模式问题探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5:06:45
审计计划管理模式问题探讨
时间:2013-12-18 15:06:45     小编:
摘 要: 目前 我国审计计划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在我国 社会 经济 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加强和改进我国审计计划管理,不仅是国家审计有效履行监督职能、更好地为国家经济 发展 服务的首要环节,也成为 影响 国家审计管理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着手,指出现行审计计划管理模式存在的 问题 并提出新型管理模式的构建方式。

关键词:审计计划;管理;模式

1 引言

审计计划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第十四条提出: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审计业务的 科学 管理,重点之一就是要改进审计计划管理,明确年度审计工作总体目标和各项目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增强计划的科学性。因此,如何实现审计计划管理的科学化,充分利用现有审计资源,构建 中国 特色的审计计划管理模式,使中国审计融入世界 现代 审计的行列,是我国审计管理亟待解决和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

2 当前我国审计计划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审计计划随意性较大, 审计计划的安排缺乏长远性、科学性。一些审计机关制定年度计划前,在经济工作宏观角度考虑不够,也不做深入的调查 研究 ,计划的重点不突出,落实计划的措施和目标、要求不明确。表现在临时“拍脑袋”现象比较严重,计划编制时间晚,立项前的调查研究不充分,计划的编制缺乏科学性等;而且审计计划编制中也存在“重年度计划轻中长期计划”的问题。

2.2审计计划管理的统筹、协调、综合能力低。审计计划管理主要是改善内部管理,扩大信息交流和信息资料的 分析 利用,建立综合的被审计对象信息资料,并进行搜集、分析、整理和利用。目前,审计机关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交流和积累能力不高,效率低下。同时,由于执法水平、政策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性质相同事项的定性、处理,不同的审计人员会有不同的意见,这些都是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因素。

2.3以项目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导致信息不匹配,管理难度大。审计署每年下发的审计计划都是围绕项目来进行的,而审计项目如何分类一直是困扰审计机关多年的一个难题,由于分类标准不明,有的一个被审计单位称一项,有的同一性质的称一项有的一个检查事项为一项,有的一个大行业为一项而且各年间、各业务部门间分类标准也不统一,造成与事实不符的假象,导致反映审计成果的统计信息与审计计划严重脱节,难以匹配,使得以项目完成为基础的统计数据无法反映当年真实的审计情况。

3 构建新型的审计计划管理管理模式

3.1 改进计划编制工作

3.1.1注重审计计划的前期调查。审计计划的前期调查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至关重要。科学地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是保证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的前提。在审计计划制定之前,审计机关应该根据国家 政治 、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关心的问题,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审计立项前,可以通过搜集、研究宏观经济信息和决策动态,走访人大等有关机构和部门,召开专家学者咨询会,征求下级审计机关意见等方式,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

3.1.4建议审计计划采用滚动编制的 方法 。所谓滚动计划法,就是把计划的时间向前延伸,使短、中、长期计划在时间上紧密地连贯起来。编制滚动审计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对所有审计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排队,分别确定各审计对象的审计频率,在此基础上,由审计机构最高决策部门制定出滚动式的期间计划,并依据滚动计划来编制短期计划。一般做法是:先确定计划周期,然后制定周期计划,在该周期计划执行完一年或两年后,再对执行情况作一次 分析 和估计,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周期的计划,从而使两个周期的计划紧密衔接,出现 问题 及时矫正。采用滚动式的编制方法,把计划的时间向前延伸,不仅可以为年度审计计划提供有效的编制依据,而且使短中长期计划在时间上紧密地连贯起来,因而能够有效地解决审计资源与审计任务量不配比的问题,同时变短期临时安排项目为长期规划,有目的地安排项目,最终达到审计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

3.2 有效执行审计计划,并及时进行信息的反馈。

执行审计计划过程中,积极进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为了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该持续与上级就审计的情况进行沟通。沟通的频率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目标、重点和 内容 、审计时间安排和人员配置是否适当,审计人员是否按照审计目标执行审计任务。已经确定出的审计计划并非一成不变,审计机关在年度中期视情况对审计计划作适当的调整。一旦在审计中发现不适当的地方,就会做相应的修改和调整,甚至可能因此停止对该项目的审计。

3.3 建立和完善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和评估制度

3.3.1对审计计划进行定期报告和检查。计划管理部门应及时了解工作进度和情况,这不是指随时注意计划执行中的所有细节,而是寻找关键目标控制因素,并将其具体化,通过控制关键点,控制全局。一般而言,一个项目的关键控制点应当是数量、质量、时间与成本。是否按预定审计目标开展工作?资财分配是否有效?工作进度是否合理?审计质量是否合乎要求?加强对项目整体的把握、协调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标准报告模式、录像、 总结 等定期反馈有关情况或到现场进行检查。

3.3.2制定项目评估标准及奖惩措施,即确定客观的、相关的、适当的、可控的、可测的绩效标准,并对违反计划管理的行为进行处理。具体包括:项目目标准确性、项目执行调整情况、项目质量测评、项目审计成果评价等。可借鉴全国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中的部分指标,结合计划管理的特点,采取分项打分的方式对各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及效率、效果和效益进行测试并及时通报相关情况。

3.3.3将计划信息与统计信息进行有效衔接。通过把计划中制定的指标与所取得结果的信息数据结合在一起,来了解审计情况和分析改进方向。报送反馈信息时,变以项目为中心为以结果为导向的统计方式,建立条块相结合的两套报表报送体系。在条条上以考核为目标,要求各内部单位和下级单位按时报送涵盖所有工作情况的报表,在块块上以项目执行结果为目标,以计划执行部门为单位向计划管理部门报送计划完成情况表。统计报表要注意统计分析项目的设置,要从审计业务实际及管理需要出发,以能及时反映审计工作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果为目标,体现完整、及时、透明、易解、可比、重要、平衡的原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过时的统计指标,做到兼顾需要与可能。

主要 参考 文献 :

[2] 肖菲等。提升计划管理水平之我见。 中国 审计。2005(21)

[3] 张益民等。政府审计计划管理初探。审计月刊。2005(6)

[4] 廖洪等。审计计划管理模式重塑。审计研究。2005(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