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7-02-09 11:18:28
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时间:2017-02-09 11:18:28     小编:韩子臣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作为教育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需要教师格外关注。引起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学困生这一群体虽然数量不多,但对教师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等有很大影响,所以,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学困生的特点

(一)自卑感强,缺乏自信

学困生在一个班级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或者默默无闻,或者嚣张跋扈,但这些都是他们内心自卑的直接体现。学困生在班集体中一般会显得孤独、不受重视,与学习优异的学生格格不入。他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弱点和短处,自我评价低,过多地带有自我否定性。另外,这类学生通常不爱与人沟通,当与别人出现不同意见时,下意识地就认为是自己的错。具体表现在,如考试过后会积极对答案,一旦发现不同就变得意志消沉、灰心丧气。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学习成绩较差,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的批评,使他们的自信受挫,自卑感在一次次的考试中越来越强烈。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无尽的指责与批评,在学校和家庭都感受不到温暖,一步步走向优秀的对立面,同时这些学生在努力拼搏后没有见到显著的成效,就会破罐破摔,自暴自弃,变得愈加苦闷、痛苦,失去前进的动力。久而久之,厌学、倦学的心理就会愈演愈烈,学困生变成了不学生,自卑和不自信转化成彻底的放弃和叛逆,成了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名副其实的坏孩子。

(二)自控力差,敏感多疑

学困生大多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纪律较差,自控能力弱,缺乏自制力,常常禁不住外界事物的诱惑,极易分散注意力。究其原因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父母的疏于照顾,加之校外不良风气的影响使这些学生在岔路上渐行渐远。本就不定性的他们会更加厌学,不受管教和束缚。他们在学习上只依赖上课时老师的讲授,下课后主动学习愿望低,不肯刻苦学习,缺乏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平时他们大多是由外在动机促使学习的,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不稳定,内在动机作用不明显。他们在学习上缺乏持续性,做作业不爱动脑筋,遇到稍微难的问题连看都不看,只想抄袭了事,就这样慢慢放弃了上进的机会。这些学生的意志力往往较为薄弱,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波动较大,易冲动。所以,学困生往往会出现打架生事、拉帮结伙等情况。他们敏感多疑,往往老师或家长一个无意的眼神和手势都会引起他们的猜疑,被他们理解成是对他们的恨铁不成钢,使他们感觉到自尊心没有得到尊重,进而发展成行为与心理的不一致。

(三)产生逆反心理,习惯成自然

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一般都会批评、斥责,尤其是在现今的教育模式之下,大小考试频繁、考试排名的压力都使学生的心理极度不平衡,在情感上疏离教师,遇到问题不去请教,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畏学、惰学的心理。另外,父母对学困生简单粗暴的以成绩论好坏的教育模式也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双重压力之下,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到达一定极限之后便会反弹,产生逆反心理,不再听从教师、父母的劝导,我行我素,产生厌学心理,学困生大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也不及时,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抓不住重点,没有系统的学习计划。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结起来有两点:一是学生自身因素,即主观因素,二是外界因素,即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态度、习惯等都与学习成绩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学困生往往在这些方面表现欠佳。

1.学习方法

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学困生一般都是机械地学习,总是死记硬背,而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这样学到的东西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就会造成理解能力差。这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尤为明显,他们往往会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做一些简单的计算,但对一些需要综合运用一些知识进行分析的应用题就束手无策。

2.学习态度

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也不例外。就学困生而言,他们通常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毅力和意志,自身懒惰,不爱动脑思考,遇到问题就知难而退,而非迎难而上。也有一部分学困生凭借个人喜好学习,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就不学;更有部分学生因为对老师有成见,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变成学困生;还有一些学生是为老师或家长而学习,因此,为了与老师或家长作对就故意不学习,最终导致成绩不良。

3.学习习惯

学习困难的学生通常不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他们喜欢在上课时做些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也有部分学困生因为经常熬夜而导致上课萎靡不振。但归根结底就是难以专心地学习。

(二)客观因素

1.学科因素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系统性、广泛性等特点。这种抽象性使得数学学习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数学学科有很强的系统性,新知识的学习往往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学生很好地掌握已学的知识,倘若不能将二者很好地联系起来,就容易在连续学习中产生薄弱环节,造成新旧知识的断裂,从而形成学习困难。此外,数学学科的广泛应用性又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也在无形中给数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学校因素

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大多数学生处于应试教育大环境之下,老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分数,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适当的压力会产生学习的动力,但长期生活在重压下就会使学生情绪不稳定、焦虑,从而导致厌学,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师生关系不和谐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学生会因为对某一学科老师有成见而不愿意学习这一学科,自身消极的、不端正的态度,最终导致学习困难的产生。

3.家庭因素

家庭不仅仅是孩子成长的地方,更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学困生的形成还有家庭因素。但现在有些家长每天只忙着挣钱,在外应酬,缺乏与孩子的正面沟通和交流,只知道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导致这些孩子情感淡薄,利益至上,认为学习无用,因而成为学困生。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厉,逼迫孩子学习各种课外班,占用了大部分课余时间,只知道一味地批评、指责,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从来不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导致孩子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并产生厌学心理。另外一种是管教方法不当,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或者是采取棍棒式教育,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还有一种是家庭关系的不和谐或家庭关系结构的变化所导致的厌学。父母离异或者再婚对孩子的心理影响非常大,这类家庭的孩子非常容易形成学困的问题。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长辈由于孩子是家里的独生子而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学习不刻苦,成绩不理想。

三、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一)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学困生在学习方面很难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也是他们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很重要的原因。因此,要想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帮助学困生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制定合理可行的学习目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摘桃子的做法,教育学术语称为最近发展区。如果学习目标过高,学生在经过努力后也很难达到,就会失去信心和继续努力的动力,有的学生甚至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目标过低,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达到,也难以激发学习的斗志,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只有设定一个难度适中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然后再设定一个预期的较高目标,这样一步步完成目标,一点一点接近最终目标,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让其主动学习,进而爱上学习。

2.建立科学、多样、灵活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多样、灵活的评价体系对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尤为重要。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作为独特的个体而存在,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点。因此,教师要改变原有的用分数来评定一个学生的方法,高的分数会让人身心愉悦,低的分数却会让人焦虑、难过,甚至带来更大的打击,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在这种时候,教师要把分数化为一句句鼓励、安慰的话,给学生以信心。

(二)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学习不得法、总是做无用功、渐渐丧失信心但内心渴望成功的学生,在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以外,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从以往的困境中走出来。教师可以给这些学生一些优先待遇,如优先提问、优先批改、优先选择等。从他们日常的学习习惯和细节上进行规范,使其在一点一滴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的学习方法包括多个方面,例如:认真听课的方法、独立思考的方法、动手操作的方法等。这些学习方法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学生掌握一套科学方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经过长期的不断修正,逐步完善。由于每个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其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此外,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目标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学习方法也要不断改进。

(三)培养意志品质,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往往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其中,面对困难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高昂的斗志。相反,学困生则缺乏这种自觉性。因此,教师要培养学困生的意志。为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逐渐培养学困生克服困难的能力。例如,用名人的例子或者名言去鼓励学生,要相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可以。这样经过长期的向学生传递这种积极乐观的思想,会使学困生更加明确努力的方向,也会动力十足。

(四)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提高学困生学习的信心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爱学生是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素质,这是教育的灵魂。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并且深入了解学生。学困生相较于其他学生更加需要教师的关爱。长期以来,大家都把关注和赞许留给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这就会使学困生感到自己是不被关心的群体。和谐的师生关系像一根无形的绳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像催化剂一样催化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化学反应,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简单认知需要上升到情感需要的高度,也使教师自身得到一定的提升,责任感大大增强。教师不能因为一个孩子的成绩不好就孤立、不关心这个孩子,相反,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投入更多的精力,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当学生感觉到这种爱的时候,他也会爱自己的老师,而为了自己爱的人,他也会心甘情愿地努力。另外,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也会让学生增强信心。

2.正确评价学生

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学习、努力取得好的成绩,得到认可,而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更为强烈。例如,学生在交完作业或者是考完试,总是迫切地想知道结果,期待老师肯定的评价。其实原因很简单,老师的适当的肯定的评价,能够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并使他们受到鼓舞和启发,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及时适当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都能起到催化作用。正确评价学生最重要的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给学生贴标签,不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充分发挥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时教师这一角色就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提高效率的目的。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数学学习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各种概念、定理、定义的描述枯燥无味,所以,大部分学生觉得学好数学有一定难度。要想使抽象的学习内容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就要使其形象化、具体化。例如,在讲授1到5的认识时将数字的写法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联系起来,1像铅笔来写字,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这样一来,就将抽象的数字与实际存在物体联系起来,有利于加强记忆,以此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像这样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孩子能亲自体验并动手参与其中,亲身体会学习的乐趣,就会更爱学习,也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好。例如,在学习各种平面图形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用七巧板来摆一摆拼一拼,学生可以随意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更好地了解、掌握不同图形的特点和图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学习,爱上学习,从而起到解决学困生学习困难问题的作用,进而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3.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每个人对于未知的事物都充满好奇,而且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往往迫切想要得到为什么的答案,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因此,老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密铺时,学生们都会好奇为什么有些图形可以密铺,而有些图形不能密铺,这就会使学生想要迫切地知道答案,学起来也会格外认真。

综上所述,要想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要考虑到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还要研究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只有内外结合,才能够标本兼治,真正地起到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l生的作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