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对淡水养殖过程中几种水体颜色的思考

对淡水养殖过程中几种水体颜色的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6:29:41
对淡水养殖过程中几种水体颜色的思考
时间:2023-08-06 06:29:41     小编:

对淡水养殖过程中几种水体颜色的思考

在淡水养殖过程,水质对养鱼来说非常重要的,养殖过程中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殖鱼、虾、蟹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而养殖过程中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水体颜色。根据水体颜色可判断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采取相应用药和施肥措施来改善水质。笔者把淡水养殖过程中几种水体颜色及处理方法简单归纳如下。

1 春季水色

此时水温很低,藻类的数量和种类都 不是很多。主要有以下水色:

1.1 棕色水系

这类水色包括淡棕色、棕色、棕红色以及深棕色。一般出现在春季。早春时,一般会出现淡棕色水色,这种水体的藻类组成主要有:小环藻、锥囊藻、裸甲藻等。此时的藻类种类很多,但数量少。随着水温上升,水色会变为棕色。此时的藻类主要有隐藻、薄甲藻、小环藻和裸甲藻以及少量的直链藻。藻类的种类多,数量也多。此时的水体属于中等肥度活水。但如果此时的水色仍为淡棕色,则表明水体肥分不足。应足量施肥,如施洒发酵处理过的猪粪、鸡粪等,一月两次。

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水体的颜色会加深变为棕红色或深棕色。此时的水体藻类组成主要以甲藻为主,裸甲藻、角甲藻以及薄甲藻的数量很丰富。因为甲藻门的藻类色素体一般为黄褐色、红褐色且大多是有鞭毛的运动个体,它们在水体的活动往往造成水色出现红褐色或棕红色。蓝裸藻是鲢鱼的天然好饵料,裸甲藻是水生动物易消化的饵料,但过量繁殖时,形成强烈赤潮或水华,对渔业造成危害。此时的水体氮肥应少施,主要以施用磷肥或者用水产生物肥效果较好。这样的水体氮的含量不宜过高,否则在养殖的中后期会产生蓝藻水华。 主要是刚开挖的池塘,由于池底底肥不足或者泥沙过多造成的。因此,此类水体首先亩用10~20kg有机肥,一个星期后再亩用2~3kg生物肥或者亩用1000mL微生物制剂(EM菌),几天后水色可转为嫩绿色。

1.3 红褐色水色

早春季节在养殖的池塘和水库常常能见到水面上有红褐色的沫子出现,通过镜检发现,这些一般是甲藻形成的。特别是甲藻门派的裸甲藻、角藻数量往往很丰富。这种水体一般要用生物肥培养其他有益藻类,抑制甲藻的过量繁殖。

2 夏秋季水色

2.1 绿色水系

包括黄绿色、草绿色以及浓绿色,这类水体一般出现在夏季或者养殖的中后期。

(1)黄绿色的水体

一般是水中悬浮物很多,透明度低。藻类主要有蓝藻门的鱼腥藻、项圈藻、平裂藻以及绿藻门的栅藻、四角藻、盘星藻等。数量少,种类多。这种水色一般是放养的鱼密度较大,食物不足。此外养殖品种的搭配不合理,如鲤鱼等底层鱼套养较多,鱼体搅动底泥造成水体悬浮物多。

处理方法:足量喂食,应减少鲤鱼的套养或者尽可能不套养鲤鱼。这种水体施肥以磷肥为主,但最好在施肥之前先净化水质(如用明矾或氯化铝等),以免影响肥效。

(2)草绿色水体

此类属于中等肥度活水,此时水体会形成片状水华,特别是下风处会有绿色水膜。这类水藻类主要以绿藻为主,栅藻、四角藻、新月鼓藻、月牙藻、纤维藻、集星藻、胶囊藻、盘星藻以及小球藻的数量很多,藻类种类也多。水体浮游动植物的生物量很丰富,适合滤食性鱼类的生长。但此时的水体会出现单一优势种,应定期适量换水,经常加注新水,此时应亩用1000mL微生物制剂(EM菌)调节水质,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

(3)浓绿色水体

这类水体主要出现在养殖的中后期,水体过肥,趋于老化。此时水体氮的含量高,磷很少。藻类组成主要以裸藻为主,少量小球藻、栅藻。藻类种类少,但数量很多。往往会出现单一优势种,水面上经常会出现局部或者大部的绿色水膜或泡沫。这样的水体容易泛塘,裸藻一旦成为优势种,会造成鱼儿出现厌食或浮头过早。原因在于裸藻个体较大且是运动的个体,白天光合作用时往往占据了水体的表层和次表层。这样就阻碍了其他藻类的光合作用,特别是不能运动的藻类,如绿藻中的栅藻、小球藻等。因此,从总体来看光合作用的效果并不是太好。况且由于裸藻的个体大,夜间活动量也大,相同条件跟其他门派藻类相比,裸藻耗氧也厉害。这样就容易造成鱼浮头早,严重的会出现厌食等现象。

处理方法:在保持生物量丰富的情况下,减少优势种群的数量。而且应减少氮的含量,增加磷的含量。此外,这种水体用药应注意安全。应先调水,再用药,并备好增氧机,同时加强鱼塘的管理。

2.2 蓝绿色水系

包括豆绿色、蓝绿色以及铜绿色。这类水体主要以蓝藻门的藻类为主,少量的隐藻、绿藻以及裸藻。藻类主要有直链藻、鱼腥藻、螺旋藻、颤藻、项圈藻和微囊藻以及绿藻门派的空球藻、实球藻、栅藻、盘星藻。其中铜绿色的水体主要是以微囊藻为主,一般会出现胶状或膜状水华,下风处有厚厚的铜绿色堆积物,并散发出难闻的怪味。造成这种水色的原因很多,主要还是氮的积累过量,水体趋于老化。

此类水体是精养鱼池以及一些水库夏季常见的水色,蓝藻喜生于有机质丰富的碱性水体,其中微囊藻对渔业的危害较大,养殖过程应尽量避免这样的水体。处理方法:先局部(如在下风处)用杀藻剂杀藻或人工打捞减少蓝藻的数量,然后间隔4~5天亩用2~3kg生物肥,对蓝藻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以培养大量的有益藻类。

2.3 红褐色水系

此类水主要发生在养殖的后期,水面上会有一层红色的水膜。主要的藻类是裸藻门派的裸藻和囊裸藻(注意与甲藻形成的红色区别)造成的,大量繁殖时,形成云彩状水华。

2.4 黑褐色水系

此类水体包括褐色、酱色和黑色。一般在夏季高温时出现。水体藻类组成主要以隐藻(具有鞭毛的藻类,个体小,运动力强)为主,少量的囊裸藻、角甲藻。藻类的种类少,数量多,容易出现单一藻类优势种。此时如果隐藻成为优势种,水色会呈现黑褐色。原因在于隐藻的色素体多为黄褐色,隐藻的大量繁殖是水肥、好水的标志。有隐藻水华的鱼池,白鲢生长快。

但这类水体一般有机物较多且氮的含量很高,水体有老化的趋势。许多养殖户一看到这种水体就认为这种水体会转水,其实不然。此时的水体如果处理得当,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如用芽孢杆菌进行水质改良,适时加注新水。追施肥以磷肥为主,适量追肥。保持水体浮游动植物的生物量丰富,促进鱼类的生长。

随着水体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藻类的组成趋于多个优势种。数量极多,生物量降低。藻类的组成主要有隐藻、囊裸藻、裸甲藻以及裸藻,这时水体颜色加深变为酱黑色。此时的水体过肥、老化。解决方法:首先应换水,特别是要抽出部分底层水,再用芽孢杆菌分解有机物,最后适量追施磷肥,使水体转嫩、活。 2.5 白色水色

此时的白色水色多见于藻类高峰期过后出现的白清水,藻类数量和种类少。水体中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生物量很高。往往清晨或者傍晚在池边有肉眼能看到很多小白点在游动,如果水体缺氧还会红点或局部出现红色。这种水体一般先要杀灭部分浮游动物,再足量施肥。几天后,水色会正常。

除了以上方法控制蓝藻外,笔者认为投放花白鲢控制蓝藻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但投放最好在蓝藻水华没有形成前。因为此时藻类的处于幼嫩时期,有利于滤食性鱼类摄食。此外,据研究罗非鱼也能很好的摄食丝状体蓝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淡水养殖过程中,水体颜色是判断水质好坏的依据,而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鱼塘的产量。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及时了解水体的颜色,详细分析原因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控措施从而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