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对农学专业就业分析及其教学模式的建议

对农学专业就业分析及其教学模式的建议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24 00:28:41
对农学专业就业分析及其教学模式的建议
时间:2023-07-24 00:28:41     小编:

对农学专业就业分析及其教学模式的建议

【摘要】笔者针对农学专业的特点及其就业前景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建议:一是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二是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三是加强实践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四是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五是巩固专业思想,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

【关键词】农学专业;就业前景;调查分析;建议

www.LWlm.CoM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而基层农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却很少,这使得农学专业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潜力。但目前农业投资高、产出少导致农学行业目前不景气,使农学毕业生待遇普遍较低,再加上农学专业毕业生有怕吃苦、风险大、待遇低等思想,不愿到基层去工作;同时很多涉农单位也以经费不足,人员满额等理由拒绝接受毕业生。这些原因造成目前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对此,笔者针对农学专业的特点及其就业前景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一、农学专业介绍

农学专业就业方向为农学相关行业的技术设计与推广、经营与管理、教育与科学研究等。其业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科技人才。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二、农学专业的就业现状及其前景

(一)农学专业就业现状

一方面,本专业毕业生有怕吃苦、风险大、待遇低等思想,不愿到基层去工作;同时很多涉农单位也以经费不足,人员满额等理由拒绝接受毕业生。这些原因造成目前农学毕业生就业较难的现状。农业投资高、产出少导致涉农学行业目前不景气,使农学毕业生待遇普遍较其他专业低。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对农业、对农学专业观念的转变,国家对农业的不断重视,科技对农业生产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逐步实施,加大减免农业税改革力度,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向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多、产量高的农民政策倾斜,对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补贴,增加良种补贴投入,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税费减免及物价控制政策,进一步完善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所有这些都将大大提高农学相关行业人员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农学专业将会变得日趋重要。特别是近年来现代农业依靠生物技术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社会上对农业认知发生变化,大家逐步改变了原来的“学农就是种地”,农学就是和黄土地打交道的传统观念,农学类专业都呈现出蓬勃的上升之势,就业面也越来越广,社会地位和声誉都在提高,农学专业及其毕业生的就业都在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预计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农学专业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农学专业就业前景

近年人才招聘会上,农学专业人才成为亮点,农业类人才逐渐成为职场新宠。21世纪中国所需的农业科技人才可能要达到几百万。现代农业的概念远远超过人们的传统所认为的种菜种粮。养猪养鸡的范畴,已经涵概生态,营养,动植物检疫,食品加工、克隆、花卉、草坪、农药、化肥、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农村社会的发展、规划、开发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近一段时期,农业人才招聘会频频举行,农业人才走势上扬,一向相对冷门的农业类人才逐渐成为职场新宠。随着国内绿色景观神态的逐渐重视和深度开发、农业、园林、绿化、环保、园林、园艺景观设计及建筑规划类人才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宠,也是当前人才市场供求的热点;从而绿色之旅和以人文为主题的农家之旅成为当今旅游的业的时尚,与园林、环保形成了就业链;一向相对冷门的农业人才近两年来也备受社会的关注。以往作为冷门的农学也开始回暖。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方面的人才,农学作为培养农业生产很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的学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三、建议

目前农民整体素质还较低、文化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低,与现代农业相配套的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信息闭塞,农业生产管理落后,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广大农民,思维观念陈旧,普遍缺乏农业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培训,使大量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广应用,有限的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的集约经营与管理,给农学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建议:

1.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

农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让农民孩子成材、农民致福、农业创收,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适应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农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和新型农民,以便更好地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2.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应以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打破以学科为本位、教学大纲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有选择性地开设课程和教学内容,树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注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以先进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自我学习、再学习提高的能力,自主选择能力,以提高其为农业生产产业化服务的本领。

3.加强实践教育,注重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农业产业化人才的关键。因此,应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去培养和训练实践技能,并加强考核和考查,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既传授知识,又指导学生掌握生产技能,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既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又培养和提高了生产经营能力。

4.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农学专业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更新专业知识,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积极探索和实践农学专业教育的新方法、新形式,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实践与专业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农业科研活动,密切关注教学与专业发展新动向;努力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学历和专业技能,成为“双师型”教师。

5.巩固专业思想,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

经常组织学生到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参观实习,实地了解当地农业先进的生产模式、经营方法、管理技术,让学生体会到农业产业化、商品化生产的美好前景。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使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顽强的意志,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的新型劳动者,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