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

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0:48:55
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
时间:2013-12-18 10:48:55     小编:

摘要在我国食物安全战略中,水产资源将承担日益重要的食物产出重任,因而需要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水产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以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为研究对象,针对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水产资源;生产能力;影响因素

1水产资源是影响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

水产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水产资源和内陆水产资源。海洋水产资源包括海域资源、沿海滩涂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域是海洋一定范围的海洋区域,包括水面、水体和海底[1]。海涂是指人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地域及其生物,包括沿海滩涂、滨海沼泽地和河口滩地。我国海域辽阔,生物多样性较高,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渔业资源品种繁多,为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

目前,由于自然环境资源被过度地消耗,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与渔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突出。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沿海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的不断增长,沿海、城郊优良的渔业水域、滩涂被大量占用,传统的养殖区域受到挤压,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旅游、航运等产业开发与渔业发展的矛盾日益明显;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水生生物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部分宜渔水域受到污染,鱼类的产卵场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濒危程度;沿海捕捞渔船多、渔民转产转业安置困难的现状加剧了渔民生产生活与资源保护的矛盾和难度[2-4];随着海域污染加重、过度捕捞以及各类海洋海岸工程建设增加等诸多因素,导致了我国大量海洋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水产资源严重衰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部分海域甚至出现生态荒漠化趋势,严重制约着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2养殖与加工技术影响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与水平提升

传统养殖方法将各类鲤科鱼类进行混合饲养,即按一定比例一起放养,以充分利用池塘资源。草鱼是草食性鱼类,一般喂草;投入池塘的粪便及草鱼的粪便会刺激藻类生长,给过滤摄食的白鲢和鳙鱼提供食物;肉食性青鱼吃蠕虫及螺丝;杂食性鲤鱼专吃小生物及食物残渣。农户可调整各种鱼的比例,以获取高产。此外,水产养殖设备、技术水平,机动渔船的机械装备、助渔导航仪器和深海捕捞技术等远洋渔业生产能力也会影响水产资源生产能力。水产品加工水平、水产科研教育基础,以及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专业技术水平,也会严重影响水产资源生产能力的提高[5]。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各种水产资源,发展集约化水产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水产业效益。例如利用遗传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改良鱼虾贝藻的种苗和幼仔,使其成长快、生命力强、肉质好。

3水产品市场影响水产资源生产能力的规模增长

水产品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是水产资源生产能力规模扩张的推动力,为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的消费结构也将趋于优质化、多样化。我国水产资源生产能力的不断增长与渔业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但满足了我国人口增长及经济收入水平提高对水产品的总量需求,也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方式变化对水产品的质量和结构性需求。同时,我国还是国际水产品市场上重要的水产品出口国,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已经超过畜产品的出口量,水产品已经成为农业中最大的出口创汇产品。在水产品总产量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水产品的生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水产养殖产品迅猛增加,水产捕捞产量实现“零增长”的计划目标。 4水产品产地生态环境影响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性

由于不同种类的水产资源有不同的习性和分布方式。部分海洋水产资源如鱼类、甲壳类等,都分布在沿岸与陆地附近。海洋水产资源主要集中在表层阳光可到达、水深约100 m以内的地方。陆地是影响资源分布的重要因素,因为陆地上所有河川的水体最终都流到海里,带来所谓的营养盐。海洋中的植物成长所需要的化学物质,大部分来自于陆地。其次是阳光的因素,植物的成长需要阳光,海水本身有吸收阳光的作用。另外,所有的生物都有所谓的生物行为,大部分鱼类都会居住在沿岸附近的地方。

陆地沿岸海区还有洋流的作用。洋流会带来很多刚孵化的小鱼所需的浮游生物。另外,涌升洋流还可携带一些海底的营养盐。由于洋流与人陆坡的交互作用,在这些有冷暖流交会和涌升流所在的地区,就形成著名的渔场所在,所以目前世界上各国竞相实施200里经济海域的制度。近年来,由于水域污染、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域生态环境不断地恶化,造成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大量水生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片面强调高产,鱼体规格逐渐减小,有的已无法形成渔汛或接近绝种。工业污染严重影响了水产品的生产,内陆水域建闸筑坝隔断了鱼蟹洄游通道;围湖垦殖使水面积大量缩小,产卵场遭到破坏;水域污染日益严重,有的江河鱼已经绝迹。受海洋污染、捕捞强度过大的影响,近海渔业资源继续衰退,同时由于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实施,渔捞空间大大缩小,捕捞生产效益与水产资源生产能力下降[7]。

5其他影响因素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以捕鱼为主要手段获取生活资料,捕鱼是与狩猎同等重要的人类生存手段,在历史上并称为渔猎时期。随着渔船、渔具、渔法等的进步,捕捞效率大大提高,但是由于捕捞工具的发展失控,人们对资源合理利用的意识不强,致使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首先是沿岸及近海资源,其次是深海、远洋和大洋性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资源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内陆水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直接。砍伐森林、开垦荒地,建闸、筑坝、兴修水利、农田灌溉施肥、喷洒农约,排放废水等等,造成水域环境的破坏,如河水浑浊,泥沙量增加,透明度降低,江湖水量减少,湖面缩小,水库淤积,降河与溯河性鱼类洄游受阻,影响繁衍后代;内陆湖面减少,水质盐碱化,导致渔业资源结构改变,质量下降。对河湖天然鱼类资源的过度捕捞,也导致了鱼类资源的单一化、小型化、低龄化等现象。水产资源的大部分生存于天然海域,由于长久以来人们对这一问题认识不足,对水产资源开发利用多,对其保护与研究不多,导致水产资源的减少和枯竭。

6参考文献 [2] 王丽波,杨子江.当前我国渔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问题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08,26

(5):34-38. [4]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年~2010年)[N].中国渔业报,2006-11-20

(2). [6] 李路平,黄季焜.浅析新形势下我国渔业经济政策调整[J].中国渔业经济,2004

(6):19-21.

[7] 樊祥国.2004年水产养殖形势分析及2005年发展趋势[J].中国水产,2005

(1):14-15. 中国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