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宝安院士:构建农作物健康导向

宝安院士:构建农作物健康导向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9 00:22:23
宝安院士:构建农作物健康导向
时间:2023-08-09 00:22:23     小编:邓广宏

做顶天立地的科研工作者!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教授一直以此要求团队:顶天就是在农药学领域成为世界一流,立地就是成果要在贵州乃至全国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中起作用,为老百姓解决的实际问题。

正如其所说,宋宝安在30年间,以第一完成人共获国家、省部级奖13项;在Nat Commun(《自然通讯》)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2件,填补了国内农药学领域的多项空白。2015年,宋宝安当选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

奠基贵州农药学研究

1986年,宋宝安从化工部沈阳化工院获得硕士学位后,毅然放弃留在大都市工作和出国留学的机会,选择回到故乡贵州,在贵州大学任教。当时贵州在农药方面的研究处于空白,贵大的科研设备非常简陋,3个研究人员在一间不足9平方米的实验室里从零起步。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水稻、蔬菜土传病害和飞虱防控缺乏自己的有效药剂和防控技术,依赖高价进口的高效低毒农药恶霉灵与吡虫啉,但因工艺条件苛刻、售价高、缺乏应用技术等原因,一直未能自己投入生产。

那时我国还没有进入WTO,使用的农药产品主要是以仿制国外农药品种为主。农药产品在我国还未受专利保护,但其合成工艺受专利保护。宋宝安介绍,1997年以前,跟国内大多数农药专家一样,他也曾以仿制国外的农药产品对其合成工艺进行研究。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药研究才开始从单纯的仿制向创新发展。为了研制出自己的科研产品,宋宝安几乎没有节假日。

以价廉易得的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创新研发出水相法生产恶霉灵新工艺,并在黑龙江双城农药厂投入生产,大幅度降低其农药的使用成本。

创新开发出正丙醛直接闭环合成吡虫啉的新工艺,在江苏扬州农药厂实现产业化,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到每吨10万元,现已发展成为年产600吨的国内最大规模吡虫啉生产线之一。

1998年,宋宝安再次创新,研发出获得专利授权的溶剂法闭环合成恶霉灵原粉新工艺,成本比国外恶霉灵产品下降50%,由此建成年产100吨恶霉灵原粉和1000吨广枯灵制剂生产装置,研发技术和产品被国内40多家企业应用实现产业化。

绿色医生的田间情怀

创制中国人自己的、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农药。宋宝安常笑称自己是给庄稼看病的绿色医生。

2005年,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开始在南方水稻产区出现,但尚未有蔓延趋势。宋宝安当时就已预见这种病毒的扩散,并着手带领其团队进行该病毒的防控药剂创制与应用技术研究。

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南矮病)在我国南方大面积大爆发,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多个省份均有发生,受灾面积达1790万亩,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农业部部署宋宝安及其团队负责全国联防联控和西南三省一市的病毒检测。

团队骨干金林红教授被派到重灾区之一的云南施甸,在农田里一呆就是大半年,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蹲点研究,宋宝安老师每个周末都会赶过来查看情况,与我交流,给我指导。

根据受灾地的实际条件,宋宝安创新研究了药剂全程防控、病毒监测预警、异地育秧等三项技术,实现了农民学得会、用得起、效果好的预期目标,使得灾情第二年就得到控制,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水稻的收成恢复了正常亩产水平。当地农民感叹:贵大教授们不是来走走看看做样子的,他们真正为我们解决了问题。

遏制南矮病的云南模式很快在全国南方稻区得到推广。贵州大学还在中国南方8省进行了大面积增产示范试验,效果显著。诸多科研成果也在防治中发挥重大作用。毒氟磷等绿色农药成为全国水稻产区主导的农药品种。

2013年,宋宝安负责申报的绿色农药与有害生物控制团队实现贵州省国家创新团队零的突破。2016年,他又联合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9家高等学校和10家农药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国家高效低风险农药科技创新联盟推动农药创新。

揣着梦想做事

宋宝安不仅长期从事绿色新农药创制,更注重农药学学科人才培养。

贵大教授陈卓谈到恩师满是敬佩和感激:宋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来确定培养方向,并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从不为自己谋私利。

陈卓还告诉记者,宋宝安要求每个学生周日晚上发一周小结,并将邮箱收件设置到手机同步,不管多晚,他都会仔细查看,发现问题立马打电话讨论,给他们提出解决方案。宋老师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一点睡觉,早上五点起床。他是一个揣着梦想做事的热血汉子。

揣着梦想做事的热血汉子,带出了一个揣着梦想做事的卓越团队

2001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贵州大学为贵州首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农药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资格。

2006年12月,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为贵州省首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7年,贵州首个博士后流动站成立。同年,该中心农药学专业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

2011年,他用100万元的黔灵科技贡献奖在贵州大学设立卓越基金,目前已奖励资助百余名有创新成果的青年教师、研究生。2017年1月,宋宝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想让贵州的有志之士都能揣着梦想!让更多贵州人成为长江学者、杰青、成为院士。

茶是贵州的五张名片之一,随着贵州茶产业规模的扩大,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越来越重要。目前,宋宝安团队已在全省茶叶主产区和病虫害重发区的石阡、湄潭等19个县(市)建立起茶树生态防控示范区,开展防控技术指导服务,支撑保障我省茶叶质量安全。下一步,他们将与茶企合作,扩大示范应用面积达,为贵州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我一直想在绿色农藥方面构建作物健康导向全程免疫防控技术体系,把人才、理论研究、工厂、田间等要素全部融合起来,依托生物多样性来解决病虫害问题,要让生态真正为农业和农民谋福利。说起未来,宋院士信心满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