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当代国画流派和地域画风的生成

论当代国画流派和地域画风的生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10-12 11:59:14
论当代国画流派和地域画风的生成
时间:2016-10-12 11:59:14     小编:傅文利

摘 要: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是我国现代美术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流派和地理风格虽然存在,但其生存和发展受到了诸多限制,这一阶段的流派已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性流派。直至1980年以后,我国美术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启,才加速了中国美术多元化发展的进程,流派地域画风的快速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与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之间的抗衡。

关键词:现代美术;流派;地域画风;生成;写实主义

在美术史的研究过程中,流派和地域画风是两个重要的构成方面,是美术史发展的重要现象,流派成为美术史上重要时代划分的标志。流派与地域是两个密不可分的联系体,换个角度来说,地域特征是构成流派的基础。本文主要按照时间阶段的划分,来对我国当代国画流派和地域画风的生成进行详细阐述。

1 当代国画流派及地域画风生成的阶段性发展

1.1 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是我国现代文化转型以及西学东渐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的传统文化及绘画受到了较大影响,传统文人画的变革势在必行。以西方写实主义的方式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改造,是20世纪初的中国绘画主流。一些代表新文化的激进精英人物,对传统人文画持批判、否定的态度,而对写实主义绘画则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他们认为,写实主义道路才是中国画的根本出路。20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写实主义的倡导与发展,中国传统人文画观念与西方绘画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和对立,也就形成了传统人文画与写实主义绘画互相对立的局面。20世纪20年代,西方现代印象派以及后印象派的传入,使写实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一些先前现实主义画派的倡导者也逐渐转变观念和立场,由写实主义的倡导者变为中国传统国画绘画的拥护者。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刘海粟、陈师曾,二人积极倡导拥护传统文人画,陈师曾并特此撰写了《文人画的价值》一书,来阐述传统文人画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20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画坛出现了三个流派,即传统文人画、写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这三大派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写实主义在现代学院体制构建以及美术学院教育等方面居于优势地位,但在我国绘画领域中,写实主义中绘画造诣或其对我国绘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相反对逊色于传统文人画。20世纪20年代~40年代的发展中,现实主义在我国绘画领域中得到了长远且稳定的发展,其绘画流派的特征逐渐显现出来,与写实主义、传统绘画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该绘画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关良、林风眠、吴大羽等。

1.2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50年代以后,高度化的意识形态以及社会政治统一,使得美术逐渐成为意识形态发展的工具,美术的独立价值逐渐丧失。在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等社会背景下,写实主义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契合,写实主义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主义的销声匿迹,瓦解了传统派、写实主义、现实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成为现代中国绘画发展领域的先锋。这种变革要求画家以写实主义道路为主,将写实主义与民族化结合进行创作,以中国现代美术创作作为宗旨,在画作中凸显社会发展这一主题,围绕劳动人民展开,为社会主义和政治发展服务。围绕社会、政治及人民这一创作主题的流派主要有写实主义人物画、新金陵派以及长安画派等,长安画派以全新的美术理念和创作主题作为绘画发展的依据,这与传统人文画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绘画领域中,写实主义占据重要地位,传统绘画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写实主义以其高度融合的意识形态,在中国绘画领域占据强势地位。从较大程度上来讲,以潘天寿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浙派,在写实主义占据优势地位的状况下,极力抵制写实主义的同化,始终固守传统文人画的创作理念和价值观念。浙江美术学院由潘天寿主政,坚持国画人物、山水、花鸟的分科,他提出,国画系考试时,采取国画写生的形式。潘天寿提出在国画系设置书法系的主张,这些举措均在一定程度上对写实主义的挑战作出了正面回应。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学员体制中,以潘天寿为主的浙派成为唯一且拥有足够实力对抗写实主义的派别,浙派也逐渐发展成为传统文人画的聚居地。

1.3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期

由于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现代中国绘画长期处于寂静期,面对写实主义快速发展的实际状况,国画流派零落,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绘画流派已不复存在,一些流派为国家政治发展服务。例如,新金陵派、京派以及长安画派,这些流派不仅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还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美术的前进和发展。写实主义中与民族化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是脱离和违背现实生活的伪现实主义。

2 当代国画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画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中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的对立状况,引导人们以理性化的思维方式思考中国美术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内容。中国美术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封闭后,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走向开放,多元化的文化及思维方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将传统主义、写实主义、新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合理地融合在一起。在自由、和谐的社会文化发展背景下,国画流派以及地域划分逐渐显现出来,国画界的创作主流逐渐演变成为低于审美价值取向,成为现代中国美术所追求的现代化及本土化构建的标志。后京派、新文人画、后岭南派、巴蜀画风、中原画风以及齐鲁画风、湖北画风等流派与地域画风的快速发展,是中国本土化美术对西方现代主义所提出的挑战的回应。在当代美术审美价值观方面,各流派之间在意识形态上具有统合关系,强制性的整合以及风格依附关系,在流派关系竞争中转变为学术层面的自由竞争。后京派对自身进行批判与反思,在较大程度上是对写实主义的改造及辩证的扬弃,后金陵派极大地消除了新金陵派写实主义对其的影响,构建了一套新文人画的绘画表现形式,后金陵派新文人画风的形成,使其发展成为当代新文人画派的发展基地。

中国绘画未来的发展趋势要以中国国情为依据,以现代性美术的思维方式为不断追寻的目标和方向。在当代美术领域发展中,要构建具有较强的美术流派意识和流派风格,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地域绘画风格的构建以及整体绘画领域的发展。例如,河北画风,以沉郁且带有主观色调的表现方式体现艳照侠气,绘画肌理、块面以及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都使绘画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表现能力和视觉冲击效果;湖南画风,以神秘、浪漫且带有原始气息的形式,在宗教氛围下对事物进行综合描绘;巴蜀画风,以浪漫不羁的创作风格,展现率性随意的艺术氛围,也是对海洋性风情的完美展现。

3 结语

在当代绘画领域的发展中,地域画风将地域化宗教、色彩及民俗的表达作为重要表现形式。当代美术创作中的地域画风,逐渐成为主流审美的价值取向,为地域画风扩展自身风格的影响力,对当代美术绘画各个流派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韩璐.论当代国画流派和地域画风的生成[J].大众文艺,2012(01):49.

[2] 宋庆莲.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区域特征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 王智慧.山西现当代写意花鸟画发展现状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 漆澜.现代语境中的中国画[D].上海大学,201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