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本衔接办学模式中如何做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

中本衔接办学模式中如何做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9 01:07:51
中本衔接办学模式中如何做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
时间:2022-11-19 01:07:51     小编:申铉京

摘 要: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重视中本院校连贯的教育模式,因此,要想保持教育的紧密性和关联性,就必须完成中本院校课程的良好衔接。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课程衔接分析,研究该专业的中本院校课程衔接过程中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开发与设置、课程标准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探寻最佳衔接方案,从而促使中本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衔接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中本衔接;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一、引言

我国产业面临着转型的需求,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能够促进我国产业更好、更优地转型和升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艺术设计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也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这类人才的培养也由此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主要依赖职业教育,而职业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担负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重任。我国着重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国务院更是出台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要,从而完善中职学校的升学制度,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系统地为社会培养出艺术设计专业性的人才。而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贯穿体系中,最为关键且最为复杂的部分是课程体系的完美衔接。

二、做好中本衔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中重要的组成,同时也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场所。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基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相对专业的培养。中本衔接办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建设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综合考虑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中本衔接中中等教育的难易程度和梯度。中等职业教育中,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中,要在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深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培养更为全面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的专业可持续发展。

中本衔接办学模式中,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目标是完成中职和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解决专业课程中各自的目标以及专业技能的深度和广度问题。中本衔接中,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据,同时也是评价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重要保障。

三、中本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衔接存在问题

(一)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时,应该注重学生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创造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时要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实现不同阶段的目标,促进不同阶段教育的衔接。而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首先要完成教育目标的衔接,中等职业院校着重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两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具有递进的关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容易产生混淆。中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主要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图形的设计、软件学习、手绘能力的培养等,课程体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差异,导致课程的衔接出现了问题。

(二)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中本衔接办学主要是为了培养人才,要想解决目标的衔接,首先就要解决课程的开发问题。中职和本科院校应该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需要中本院校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完成,这是一个非常繁复的工程。课程的开发时间长,效率较低,同时过程也非常复杂,因此中本院校共同完成课程开发难度非常高。衔接课程的开发阻力重重,各个部门之间配合不合理、责任难以厘清及工作分配存在混乱的现象,导致衔接课程难以完成。同时,衔接课程的开发中,中本院校的需求不同、目标不同,课程的设置与实际教学脱离,就导致课程开发失去了原来的作用。在中本衔接教学模式中,教育部门要引导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中,根据课程的需求,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出发,完成专业课程的开发。

(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是工艺美术课程,起步和发展较晚,人才的培养方案还有待完善,课程设计也有待加强。但随着我国艺术设计人才需求增大,许多中本院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中本艺术设计专业的衔接存在明显的问题。中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仅要根据学校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也要综合本科阶段人才的培养需求。同样,本科院校在设置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时,要以中职院校的课程为基础,考虑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但实践过程中,中本院校纷纷以自身为主,导致课程的安排方面存在重复的问题,难以完善地衔接。例如,中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素描、图案、色彩等基础课程,本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素描、色彩、图案设计以及图像处理等课程,中本院校的课程有着大量的重复,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同时阻碍了人才的培养。

(四)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

课程标准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对课程标准和内容、实施的环境和条件以及要求的规定。课程标准对学校、教师的教学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学校教学目标的确定、实现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评价都需要参考课程标准来进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标准的设定要紧绕人才培养目标,综合教学环境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设计更优的课程标准。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因此中本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教材和标准有着较大的差异。

四、中本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衔接方案设计

(一)人才培养目标衔接方案

中本院校要以终身教育为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好地完成连续性的人才培养。各中本院校要关注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注重培养有内涵、有素养的人才,充分使用社会和学校等教育资源,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实现中本衔接教育的层次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本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要首先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注重主要职业,本科院校则要注重专业能力要求更高的职业岗位;第二,中本院校要分析职业能力,从而界定人才的培养目标,包括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社会等能力,而本科院校则要在中职院校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第三,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根据现有的课程改革,进行教学定位,确定教学的目标和方法。 (二)课程开发过程衔接方案

职业教育要注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目标,分析现有的课程体系,重新进行定位。中本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要具备实用性、有效性,遵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律,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中本院校可设置必修和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职业规划选择对应的课程。而课程的开发则应该鼓励更多部门、专家参与,对教材进行编制和审核。例如,行业专家对职业岗位描述,职教专家则要明确课程的开发任务,中本院校的教师要将课程转化为实践教学,专家评审组对课程进行评估。在完成系统的课程编制和评审后,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采用编制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设置的衔接方案

中本课程设置的衔接要对艺术设计专业人员的职业岗位进行调查,分析企业的人才需求,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衔接方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分类、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划分和界定以及结合中本艺术设计专业衔接模式对课程进行课时分配。首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分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大类基础、专业核心以及综合实践课程;其次,专业核心课程的划分和界定,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设置专业课程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合理分配艺术设计专业衔接模式中的课程课时,部分本科院校采取五年制的衔接模式,部分中高院校采取三加二的衔接模式。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课程的专业性和难易程度要合理。

(四)课程标准的衔接方案

课程标准是实现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对中本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衔接有着重要的影响。中本院校要共同参与到课程标准的制定中,避免中职院校和高等院校课程重复的同时保障课程体系的层次性,帮助学生逐渐深化学习内容,实现终身教育。中本院校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要参考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标准,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特点对课程的考核方案、内容以及结构进行灵活设计。在制定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标准时,要分别考虑到中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规律,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学习内容。另外,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可根据职业资格鉴定,鼓励学生参加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考核,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中本院校课程标准衔接方案的制定,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重视学生的职业岗位衔接,注重不同阶段的层次性,始终以规范化、人性化为原则。中本院校要根据学校的发展和规划,以课程标准为基准,充分使用课程资源,对教学进行科学评价,不断对教学进行反馈,及时地发现并且解决问题。

五、结语

中本衔接办学模式中,中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课程衔接非常重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衔接能够促进不同阶段的院校进行交流,实现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为中本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05).

[2]查恒效.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效衔接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01).

[3]刘育锋.中高职课程衔接中“课程”概念选择研究[J].职教论坛,2012,(04).

[4]赵|.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途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6).

[5]李晓明.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本科教育发展――以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高职本科为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2,(0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