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药用真菌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

药用真菌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3 00:09:06
药用真菌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3-08-23 00:09:06     小编:代向东

摘要:桦褐孔菌是寄生在寒带地区的白桦、赤杨等树身上的一种药用真菌,能防治多种疾病,如肺癌、肝癌、心脏病和糖尿病等。本文概述了桦褐孔菌的生境、结构、化学组成、药用功能等情况,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桦褐孔菌;药用真菌;糖尿病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是16~17世纪俄罗斯地区的一种民间药用真菌,又名白桦茸、层卧孔菌。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褐菌目、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1]。作为一种药用真菌,桦褐孔菌在抗癌、预防艾滋病、治疗糖尿病、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方面有显著作用。俄罗斯北部居民把它奉为“上帝赐给苦难人类的神奇礼物”[1],赞誉其为“西伯利亚灵芝”。近年来,桦褐孔菌的营养、药用价值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医药和保健品行业的研发热点。

1生境

桦褐孔菌主要分布在北纬45度~ 50度的寒冷地区,多见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日本北海道地区、芬兰、波兰以及俄罗斯东部地区和北美洲北部。多数生长于白桦、榆树、赤杨等的树皮下,少数生长于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菌丝体可耐受零下40℃的寒冷[2]。

2结构特征

桦褐孔菌子实体呈瘤状、深褐色,表面硬、脆;菌孔呈圆形,白色、无菌柄、可育部分呈皮壳状、薄、暗褐色;菌肉木栓质,有环纹,淡黄褐色;孢子椭圆状、光滑[2]。

3化学组成

近年来科学家在桦褐孔菌中发现和分离出了多种化合物,综合国内外的文献报道,桦褐孔菌的化学组成主要有下面几类:桦褐孔菌醇和桦褐孔菌素;羊毛甾醇型和氧化三萜类两类化合物;黑色素类化合物:儿茶酚是其中高分子量的酚类色素,碱性降解后含有β-羟苯酸[3];叶酸衍生物和芳香类化合物。如:蝶酰谷氨酸和香草酸等;其他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如:白桦脂酸、生物碱、栓菌酸、麦角甾醇、木质素衍生物、甘露醇、鞘氨醇类似物和单宁化合物等[3]。

4抗病作用

桦褐孔菌在缓解、治疗疾病和增强免疫力方面有奇效,具体总结如下:

4.1抗肿瘤、治疗多种癌症

在预防和治疗各种癌症,如胃癌、肝癌、肠癌等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另外一些化学提取物还能抑制HIV病毒和抵抗SARS病毒[3]。

4.2降血糖、防治糖尿病

菌丝和菌核中的糖蛋白和水溶性多糖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其中的栓菌酸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也很有效。

4.3预防高血压、降血脂

三萜类化合物和类固醇有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血压、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发酵的菌体还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并发症起作用[2]。

4.4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

研究发现,桦褐孔菌的水提物能引起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谷胺酰转肽酶活性的降低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升高。有利于体内自由基的清除,从而延长细胞寿命,达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1] 。

4.5对很多其他疾病也有治疗作用

如对蛔虫病、结核病、心脏病、呕吐、腹泻、胃肠功能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胃炎和肾炎有治疗作用;对因不合理的饮食而导致的骨质方面的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另外它还是血液的清洁剂和疼痛的缓解剂,对皮肤过敏也有一定的疗效。

5研究现状与展望

近年来人们从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角度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人工驯化栽培方面成功的报道较少,且重复性较差。在液体深层发酵方面主要集中在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酚类物质的研究上。食品加工方面,桦褐孔菌已被制成饼干、面包、香肠、调味品、饮料、食用色素等。药用和保健品方面,已被制成注射针剂、气雾剂、糖浆、茶煎剂、坐浴剂、中药材的辅助品等。因桦褐孔菌十分珍贵许多国家已对其加大了研究力度,美国将其列为“特殊天然物”、“宇宙人的未来饮品”;日本已提出了专利申请保护;韩国正在进行液体发酵和菌丝体培养研究。因此,桦褐孔菌的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建光,司俊娜,高愿军.桦褐孔菌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 571-572,582.

[2] 刘迎秋,包海鹰.桦褐孔菌 Inonotus obliquus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中国食用菌, 2008,27(04):34-39.

[3] 曾小龙.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27(03):76-81.

[4]陈艳秋.桦褐孔菌菌株遗传多样性及人工培养条件优化模式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

[5]陈艳秋,张立秋,郭晓帆.桦褐孔菌的人工驯化栽培[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03).

[6]王振河,霍云凤,王斌,申进文.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培养研究[J].菌物学报,2006,(0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