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刍议河西地区绘画资源分类及利用

刍议河西地区绘画资源分类及利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4 01:18:43
刍议河西地区绘画资源分类及利用
时间:2022-11-14 01:18:43     小编:孙永奎

[摘要]河西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绘画的圣地。除了地貌和历史遗迹,河西地区的人文景观也十分具有代表性。河西走廊作为千百年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有着太多传奇和故事需要被传诵,多民族的融合和丰富的民俗活动,也留给了画家遐想的空间去描绘。本文通过对河西地区绘画资源的分析,旨在让更多的艺术家和学者了解和关注河西走廊丰富绘画资源。

[关键词]河西地区;绘画资源;整理分析

我国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可以直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绘画艺术也在不断地从传统中改革创新。

绘画是需要题材的,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河西地区绘画资源,成为了画家们偏爱的选题。此外,古时河西地区乃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唐宋诗词引发的戍边情怀十分浓郁,这就使得画家不仅可以汲取河西地区的自然风光作为绘画资源,同时也将各类民族民俗活动以及军事故事和边塞诗词所描绘的人文景观作为绘画创作的资源,纳入到艺术实践中来。提到河西地区,就不得不提到石窟艺术,这是佛教文明与我国古代文明及西域文明融合的杰作,其所能提供给绘画者的绘画资源自然也是十分丰厚的。本文主要就河西地区绘画资源进行深度分析和归纳整理。

一、自然风光绘画资源

河西地区地处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由于其位置在黄河以西,因此称之为河西。由于其处在祁连山狭长地带,所以河西也称为河西走廊。河西地区的自然地貌十分复杂,包括了绿洲、沙漠、内陆河、戈壁、雅丹、草原及冰川等,这些地貌各自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如此复杂的地貌使得河西地区的自然风光丰富而又独特,并且保持得相对完整,使得河西地区成为了难得一见的绘画艺术净土。

河西地区自然风光十分独特,既有雪山、草原,也有河流与原始森林,而近几年被发现的冰川更是驰名中外。在祁连山中,季节的变化会让其呈现出不同的美感,其自然风光的多变和丰富,给了人们“马放南山”的憧憬,也给人们留下了神秘、悠远、壮丽的印象。可以说,河西走廊的地貌景致所带来的艺术资源十分丰富。描绘河西风光的绘画作品,当推张大千的《河西之游》。画家以细腻笔触,描绘河西走廊独具一格的地形样貌,崇山峻岭中错落几幢雄伟建筑,益显地势之高;险峰之中夹着一道白瀑,笔直流泄而下,直与绕树云霭相接;一名高士在童仆随侍下,独坐岩间,欣赏自然壮景。刻意上密下松的笔墨运用,更使得一片开阔潇洒之情跃然纸上。应当说是张大千让河西风光更加举世闻名,而河西走廊则给了张大千绘画的灵感。

河西地区的民风淳朴,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当地居民要长期和自然环境作斗争,其顽强的生命力会让人感觉到一种别样的震撼,而这种震撼本身也是一种绘画资源。丁方曾言:“我到中国的中部发现了一种很好的东西,那里的土地资源,除了了它的体量,它的高度、厚度、深度以外,还有它特殊的质感,这种质感我认为跟欧美大陆是有差异的,它有一种非常有力量的东西蕴藏在里面,像人的肌体,很坚硬。”对于河西地区的绘画资源而言,所能利用的除了客观存在的自然风光景色之外,更应该看到的是一种独特的人文自然,这种人文自然是一种精神力量。但是这种力量却可以让绘画者真切感受到,所以发现了河西特色绘画资源的绘画者应当能够将个人的人文自然也融入到绘画当中。尽管如今很多绘画者能够利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来勾勒出壮丽精美而又生动的图画,但是却少了一种气韵。只有深入河西地区,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将自然风光与河西地区的神韵结合并且体现在画作中。

二、原始艺术绘画资源

艺术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背景,体现这一时代历史文化发展的成就。原始艺术表现的是原始社会人们对当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原始艺术正是认识社会和自然的一种手段和特殊语言。人们通过在岩壁上刻画形象、在器具上绘制图案,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这种原始艺术浸透了过去的痕迹,表达了原始人类的特定精神世界和内心情感。在张掖肃南县境内遗存着题材丰富,数量广大的岩画资源,这些岩画都是以写实主义为主要艺术风格,运用自然主义的手法来表现,丰富的象征意义赋予原始艺术更多的神秘色彩和精神内涵,同时通过这种原始艺术元素,可以同当代绘画交相辉映,这种原始艺术素材是河西地区绘画资源宝贵的一部分。

本土文化元素是绘画者必须要重视的一个元素,而本土文化的形成是与原始艺术不能分开的。河西地区的原始绘画艺术有着极高的价值,其对于抽象的理解和对事物高度的概括性,都是绘画者所需要的。由于其历史原因,河西地区保留了很多原始绘画遗迹,而这些原始艺术的绘画作品虽然没有那么细腻和形象,但是其中却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由于在探索人类思想模式和意识形态的原始阶段,这一时期的原始艺术绘画充满了趣味性和抽象性,与当代绘画中的意象趣味性是一致的。绘画者可以通过这种原始艺术找到返璞归真的感觉,从而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融入与现代思维迥异但是却具有独特性的思想,使得自己的画作独具一格。原始艺术也是河西地区留给绘画者的一笔极为宝贵的绘画资源。

三、河西地区诗画情怀所带来的绘画资源

河西地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唐代著名的边塞诗派。唐代诗歌最繁荣的时期也正是河西地区被侵扰不断的时刻,这就使得无数诗人对该地区有着无限的向往与想象,就连不曾到过河西地区的杜甫也曾写过数首与河西相关的赠别诗。通过这些边塞诗展示着河西的悲凉与壮烈。古代诗书画一体,诗人们利用文字勾勒出了一幅又一幅或战争或守望或对峙的画面,这些画面也是河西所留给后代绘画者丰富的绘画资源。

王焕之的《凉州词》当中曾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句子,无论是黄河还是古城与高山,都让人有着豪情万丈却又无比凄凉之感,却也有细腻之处。这首诗所勾勒出的意境,如果绘画者可以亲身到玉门关去感受,必定会画出一幅悲壮而又精彩的绘画作品。边塞诗的豪迈悲凉与画作的壮丽苍凉,是来自于河西走廊本身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因素结合的结果。这与江南的那般温雅秀美含蓄柔情是截然不同的,其带给绘画者的感受也是迥异的。类似这种诗歌题材有很多,在当代绘画中可以将诗歌中的意境与绘画艺术形式相结合,使这种诗画情怀成为一种资源。因此可以说,河西地区成就了盛唐的边塞诗,而边塞诗也成为了河西绘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佛教石窟艺术与绘画艺术

佛教自公元1世纪后期传入了西域,而后又随着丝绸之路的传入了中原地区。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其沿途分布着无数的石窟寺庙,这些石窟寺庙集中了建筑、绘画、雕塑和书法等不同艺术形式。

河西地区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响,并且将西域文化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信仰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佛教壁画、造像艺术以及绘画艺术观念等受到西域和中原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元色彩。河西走廊石窟壁画艺术将不同色彩融入其中,其绘画思想和技巧中西合璧。并且,无论是在壁画的刻画技术方面还是在色彩以及题材的选择方面都有了极多的突破,石窟壁画模式日趋成熟与完善。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在别离榆林窟时曾作诗云:“摩挲洞窟纪循行,散尽天花佛有情。晏坐小桥听流水,乱山回首夕阳明。”流露出对佛教石窟艺术的无限留恋之情。通过张大千、吴作人、常书鸿和吕斯百等对河西走廊石窟壁画的研究和推广,河西走廊石窟壁画的艺术资源已经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资源。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艺术家可以从中原文明与佛教文明的壁画石雕中找到绘画的灵感,使其古为今用。

在中国当代艺术绘画作品中,关于石窟壁画这种艺术资源的利用与借鉴很多,有的把壁画中的图像作为自己作品的背景或陪衬,有的借鉴壁画中残损、剥落效果,还有的作品从艺术构成方面去借鉴。尤其是甘肃美术界部分画家的绘画面貌,呈现出受石窟壁画影响的地域风格,突破了绘画取材方面偏重藏族牧区、陇原山乡等传统题材的束缚,融入更多新鲜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使得画作更加富有情感与意境。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人们之所以喜欢这种融入了敦煌壁画元素的绘画作品,重点在于将石窟作为背景,而壁画本身的残损、剥落效果可以使得绘画作品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时间的沧桑感、历史悠久的文化感。这种审美特征带给我的视觉体验,丰富了艺术的表达范畴,使壁画作为图像承载了宗教含义之外的意义。新的意义使石窟壁画实现了向审美符号的转换,这种转换使石窟壁画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展,也成为表达新审美情趣的语言,传递文化和审美的信息。因此,这种审美特征也是与当代绘画主体思想一致,这种绘画资源同样也是我们关注于本土文化的体现。

河西地区的绘画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自然风光,亦或是佛教石窟艺术而言,河西地区丰富的绘画资源都是其他地区所不能比拟的。可以说,河西地区是我国绘画资源的一块净土,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

[参考文献]

[1]安邕江,马国俊主编.甘肃美术史话[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

[2]朱狄.艺术的起源[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3]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4]郭方忠,张克复,吕靖华.甘肃大辞典[Z].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0.

[5]鄂嫩哈拉・苏日台.中国北方民族美术史料[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