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红与黑的圆舞曲

红与黑的圆舞曲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5 03:32:42
红与黑的圆舞曲
时间:2023-01-15 03:32:42     小编:万子芬

葡萄牙的陶器制作享誉已久,黑陶制品尤其著名。但雷阿尔比萨里埃斯村仅剩5名陶匠还在制作黑陶。传统的黑陶技艺传承都在家庭内部进行,陶匠把黑陶技艺传给自己的子孙,正如他们自己从祖辈那里学习到的一样。而年轻一代对黑陶的忽视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威胁。

家庭协作的器物

比萨里埃斯黑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6世纪,以其古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区别于其他陶器。

黑陶的制作可以说是整个家庭都要参与进来的活动,男人、女人、小孩都有着明确的分工。女人和小孩负责细致、轻巧的步骤,男人则负责耗费体力的制作陶土和烧制工作。

一直以来,春夏两季时会在比萨里埃斯邻近的堪霍斯地区开采陶土。因为开采黑陶使用的陶土是十分艰辛和危险的工作,所以会由经验丰富的工人专门负责开采。

陶土被存放在工作室的小隔间内,陶匠称之为“卡莱罗”(Caleiro)。黏土分量多和沙子含量少的陶土被分开存放。两种不同质量的陶土也要分开制作,然后根据需要制作的陶器的特性,按配方比例混合到一起制成陶土坯。

陶土坯被放到石槽内,陶匠用当地人称为“Pico”的桤木锤反复捶打,将陶土块砸碎、砸细。捶打松散的陶土还要用筛子过一遍,筛得越细越好。陶土被筛到石槽或木槽内,妻子在一旁不停地加水,陶匠像揉面粉一样,反复揉搓,直至黏手,陶匠称之为“皮”。

和好的陶土被揉成一个个小圆球,陶匠会根据制作陶器的大小,把陶土球堆叠起来准备制作时使用的陶坯。

比萨里埃斯黑陶的拉坯器的转轮比其他的拉坯器矮,马汀说,传统拉坯器的连接部分都是木材,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现在也引进了金属部件,转动起来速度更快。陶匠熟练地在飞转的拉坯器上造型,双手触碰到陶器上,如与之共舞一曲圆舞曲,轻盈、欢快。

与几个世纪来人们只注重黑陶的实用性不同,现在购买比萨里埃斯黑陶的人都为其美妙的造型、精美的装饰和背后的艺术文化所吸引,所以无论是装饰用的黑陶还是实用性的粗黑陶都会被装点上花纹。

其实,黑陶的装饰花纹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出现,当时只做实用器具的陶匠为了满足人们对美日益增长的需求,开始在朴素的黑陶上添加花纹,吸引顾客。

黑陶的装饰工作都由女性负责,几乎都是当地陶匠的妻子。陶匠也会决定使用哪种花纹。妻子们用鹅卵石细细打磨半阴干的陶器,然后用石块刻画上花纹,多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鲜花、树叶、星星,或是螺旋、平行、垂直、倾斜的线条。一些女性还会从刺绣的织物和窗帘中得到灵感,把上面的纹样运用到陶器装饰上。过去还有在陶土里混入云母粉,使制成的陶器光泽闪耀,但是这种装饰手法如今已不可见了。

浴火重生

烧制过程是比萨里埃斯黑陶最独特的地方,历经几个世纪,仍保留着古代的制作技法。早上5点到7点,妇女们顶着装满陶器的盘子,沿着村庄的小路把阴干的陶器运到村庄地势倾斜处的窑炉去,男人们背来一捆捆干燥的金雀花树枝、松叶当燃料。

刚开始火势要小,点燃一捆树枝慢慢让窑炉内的湿气蒸发掉。几个人协作,在窑炉里搭建烤架,把窑炉分成燃和冷却两部分。冷却的部分在地势稍高处,远离柴火燃烧的窑口。陶匠亲自把大件的陶器底朝上地一一整齐摆放在烤架上,再一层层码放小件陶器。之后开始添加燃料,让火势变大。

阵阵黑色浓烟从窑炉的烟囱冲向天空,土色的陶器在火焰中蜕变为黑色。陶匠们开始往窑炉上覆盖金雀花树枝,让陶器在火焰中继续烧制。

根据陶匠的经验,氧气会让刚烧好的黑陶起斑点,所以烧制一段时间后就要开始往窑炉口和燃烧中的陶器上铲土,让氧气无法进入窑炉内。在泥土下与氧气隔绝大约3个小时,陶器就会形成独特的黑色。

比萨里埃斯的陶匠一般会制作两种陶器――日常使用的“粗陶”和装饰用的“精陶”。从20世纪开始,实用性的陶器渐渐被更廉价和坚固的材料制器所取代,陶匠们都会优先选择制作装饰用的陶器。但是比萨里埃斯村的陶匠却不走寻常路,他们制作的大部分黑陶都是烹饪米饭的锅或是烘烤用的长盘。装饰用的黑陶有罐子、陶壶,还有储蓄罐。

日常使用的黑陶与当地居民的生产活动和烹饪方法息息相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农业是比萨里埃斯村和周围地区居民们的主要生计来源,就连陶匠也不例外。最开始制作黑陶是为了补贴农业生产。各种杯子、罐子用来运送、保存水或红酒。黑陶不仅厚实,其形状和高度都适用于保存食物,橄榄丰收后用来装橄榄油,或者蜂蜜,甚至酱料,肉类也能保鲜。烹饪食物时也使用黑陶厨具,陶盘可以用来烤肉和制作米饭,秋天烤出喷香的板栗,还有雷阿尔著名的牛肉饼。

直至今天,乡村地区都还有人用黑陶器具烹饪,家庭生活与黑陶还保留着联系,虽然大多数家庭仅仅是将黑陶作为盛装食物的餐具。

每年6月28号和29号雷阿尔都会举办圣佩德罗(S.Petro)展销会,这是当地最受欢迎的节日盛典之一。雷阿尔和周边地区的人们都会来参加,比萨里埃斯的陶匠们在主街上展示售卖黑陶。节日还有关于黑陶的传统游戏,人们会从陶匠手里买来黑陶,然后围成圈,把手中的陶器放到拉坯器上旋转,如果谁的陶器摔烂了,就要重买一件。几个世纪前,人力是主要生产力,这样的游戏听来未免太过奢靡,所以当地人也将这个传统称为“面包游戏”(Game of Bread)。

血红之路

村里上了年纪的陶匠罗卡和马汀很遗憾因为身体和家庭的原因已经无法参加圣佩德罗展销会,那是年轻人的节日。做完一天的工作,他们回忆过去,像祖先一样,同父辈、兄弟姐们靠着双脚甚至光脚走路,辗转于各地兜售黑陶,从斗罗河地区一直到雷阿尔的南部,更远甚至到过维塞乌北部。

为了赶上6月份的展销会,陶匠们都会在夏季集中制作黑陶,又是捶打陶土,又是长时间在工作室内制作陶器坯,还要在炎热的户外烧制陶器。整个夏天,陶匠们都是浸在汗水里。

虽然比萨里埃斯黑陶的制作过程很艰难,但传统兜售黑陶的艰辛方法更难以言喻。直到19世纪中期,不仅陶匠们自己要到处兜售黑陶,妻子们也要去到远离村庄三四十千米外的地方售卖黑陶。没有钱支付车马费,无论是太阳晒得皮肤疼的夏季,还是刺骨寒的冬季,都只能靠双脚步行。有时甚至光着脚,头上还顶着个简陋的篮子,里面装着10多千克重的陶器,在粗糙硌脚的陡峭山路上一步步走着。 据说新疆的牧羊人在草场迁徙的时候也会走陡峭的山路,身侧就是万丈悬崖,牧羊人们都互相约定,要是谁摔下去死了,活着的人一定要将尸体交给亲人。不知当时行走在山路上,双脚磨出血的妇人们是否也有这样的约定。

现在,黑陶销售不再像前人那样,靠着双脚,走出一条血路。在雷阿尔城入口处最显眼的地方就有商店售卖黑陶,喜爱黑陶的人还会到比萨里埃斯村陶匠的工作作坊亲自体验制作过程或购买黑陶。比萨里埃斯黑陶已成为雷阿尔的一张文化名片,原本是村里匠人们养家糊口的辛苦手艺也成为世人眼中的传统艺术。陶匠们早已不用背着沉重的陶器,跋山涉水去往外地售卖,更不用赤脚走在那崎岖的山路上,陶器如黑曜石般,但脚下的路已是一片血染。

传承,是个难题

葡萄牙雷阿尔比萨里埃斯村仅剩5名陶匠还在制作黑陶。传统的黑陶技艺传承都在家庭内部进行,陶匠把黑陶技艺传给自己的孩子们和孙子们,正如他们自己从父母和祖辈那里学习到的一样。现在仅剩的5名陶匠也决定将黑陶制作技艺继续传给儿女和孙子们。但是新一辈年轻人却不像当年的自己,他们不愿意学习黑陶制作,这项技艺又苦又累,无论对于男人还是女人来说都是繁重的体力活。当地政府把年轻一代人学习黑陶制作技艺规划进学校教育。但是年轻一代人却只掌握了部分制作技艺和技术,并不能真正地将书面知R转换到实际操作中。

陶匠乔治却是个例外,乔治的父亲是当地仅剩的几个老匠人之一,乔治子承父业花了3年时间全职学习比萨里埃斯黑陶制作,村里的陶匠们年龄都在74到81岁,和前辈们比起来,46岁的乔治是最年轻的。虽然制作黑陶很辛苦,但他还是想将这门手艺传下去,就像家族的先人一样,一代代将黑陶制作技艺传给子孙们。

但是陶匠之间却处于封闭的状态,相互之间更多的是竞争关系,彼此不会交流黑陶制作心得。为了确保黑陶匠人这一职业不至于消失,雷阿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动。雷阿尔地区商业中心和市政府尝试通过举办展览、出版刊物保留住人们对于黑陶的记忆;另一方面也着手改善陶匠们的工作条件、提高收入水平,例如在雷阿尔的主要街道上开设店面销售黑陶,鼓励更多的人参加每年举办的圣佩德罗展销会,最终吸引更多的人学习黑陶制作。这一切的努力也促使比萨里埃斯黑陶在2016年被联合国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一面镜子反映着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形象。比萨里埃斯黑陶制作技艺是当地文化标识和群体记忆的一部分。制作比萨里埃斯黑陶5名匠人,都出生于1932年到1940年之间,年老的匠人终会离去,年轻一代对黑陶的忽视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威胁。

传承,是个难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