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慈善注册医生速写(之一)

慈善注册医生速写(之一)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7:50:08
慈善注册医生速写(之一)
时间:2023-08-05 07:50:08     小编:侯自强

中华慈善总会的“药品援助项目”在与死神对决的艰辛苦战中,一千余位注册医生成为中华慈善总会医疗志愿者参与项目,为受助患者服务,他们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近百个城市的数百家医院中。在配合、协助中华慈善总会实施“药品援助项目”过程中,这些医生对慈善的情感越来越浓厚,对患者的服务越来越细致周到。“药品援助项目”使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越来越亲近慈善、参与慈善、奉献慈善。他们是与死神对决苦战中的一支至关重要的队伍。

徐州,杜秀平医生

杜秀平,中华慈善总会“格列卫慈善援助项目”在徐州的注册医生。刚听到这个名字时,我还在想这多半是位女士,女医生。我还想象了一番这位医生的模样。

见到他时,见到他和病人交谈,我才知道自己的猜测、想象完全错了。他是位男士,50多岁的男士。

杜秀平中等身材,微胖。神态憨厚、谦和;衣着普通随意;话语朴实生动,并总浸着一种让病人没有丝毫距离感的真诚笑意;他没有我们见惯了的医生的那种矜持、清高、居高临下的感觉。

他不是普通的医生,从事肿瘤内科、放射治疗临床和管理工作近30年了,熟悉常用肿瘤诊疗手段,精通肿瘤内科治疗,在肿瘤治疗策略和综合治疗、内分泌依赖型肿瘤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有独到之处。他是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徐州市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持过并正在主持着多项医学科学项目,编写过多部医学专著。多年在徐州市徐州第二人民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的位置上为患者服务。

2007年,江苏省苏北地区刚设立慈善“赠药点”时,杜秀平就是“格列卫慈善援助项目”注册医生了,他是江苏省苏北地区最早的一个为慈善积极奉献的医疗志愿者。现在,由他负责的接受“慈善药品援助项目”的患者有一百余名,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无论工作如何繁重,他对每一位病人都体贴入微、细致周到,从没有丝毫敷衍、慢待。病人谈起这位杜主任,都赞不绝口,说的最多的就是“杜主任可真是个大好人!”这句话。这位被患者称道的杜主任不但医术好,不但对每一个病人如何用药有很好的意见、建议,而且对病人长期用药后会有哪些副作用,为什么会有这些副作用,如何克服减轻这些副作用,从而减轻身体上的痛苦都有很好的意见、建议。那天,我正好看见听见杜主任和一位服用“格列卫”已经近10年的51岁的患者交谈。那是位看上去很有点文人气质,比实际年龄还显年轻的干练男人。杜主任告诉他,他服药后胃肠为什么会出现不适的感觉,应该服什么药,如何服药。我注意到,那位患者一边仔细听,一边微笑着点头。他的气色很好,精神很好,一点也看不出是大病患者。让我特别感动的是,这位杜秀平医生不但对患者的病情都了如指掌,而且还了解他们的家庭都有哪些困难以及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那位有点胖,已经60岁的患者,肿瘤长在肛门处,发病时疼得他死去活来。现在,在杜秀平医生治疗下,服用中华慈善总会“格列卫药品援助项目”的赠药已经一年多了,身体状况看上去很好。每天还能在街道做环卫清洁工作,每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杜主任知道这位患者是下岗职工,家里生活本来就很困难,患病后更是雪上加霜。杜主任说,我得为他想到前头,能及时服药,不能折腾他,也不能让他被折腾。要不然,他怎么能安心、怎么能有精神把地吆茫怎么能把钱赚到手呢?杜秀平医生不但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得很好,分外的一些事情,他也很关注。比如,他了解到有的发药员因为种种原因对领药的患者态度不够好,心里便感到不安,便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一些建议,设法帮助发药员改进工作作风;当看到有的患者被停药了,而停药的理由并不充分,他便及时与有关方面联系,协商更好的解决方案。

谈起这些患者,杜秀平医生总是要谈到他们的困难。他说,我们苏北地区的经济、人们生活水准比起苏南要差许多。甭说家庭生活困难的,就是生活较为富裕的,得了这种病,家里生活也很快就会垮下来。有了中华慈善总会的“药品援助项目”,这些患者能得到“赠药”,生命得以延长,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但是,许多患者每年还要自付3个月的药费,要7万多元。没有进入“医保”“农保”之前,这些患者的负担都是很重的。好在徐州已经把“格列卫”等药品列入“医保”“农保”了,这3个月的药,可以分别报销75%和70%。这样,患者个人承担的就有限了,就没有什么困难了。杜秀平医生说,这也要感谢中华慈善总会的“慈善赠药”项目,不仅使患者得到了9个月的赠药,还推动了“医保”。因为如果没有这9个月的赠药,这个药品是很难进入“医保”的,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这么大的能力。

我问杜秀平医生,这种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发病的原因是什么。杜秀平医生说这个原因很复杂,其中与环境的污染肯定会有一定关系。几十年前,西方发达国家这些病的发病率很高,并不断上升。但现在他们的发病率在下降,而我们却在上升。说到这里时,他深沉的目光闪出一种忧虑、一种悲哀,但一种责任和力量的光亮也分明浸在其中。

杜秀平医生谈话时,总是会说到“慈善”这两个字。他说,自己既然是慈善的注册医生,既然是做慈善,就要处处想着为慈善积极奉献;说,这10年来,自己对“慈善”的了解越来越多;对“慈善”的感情越来越深。慈善,使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多责任感,也多了许多幸福感。

四川,王晓冬医生

王晓冬,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

事先,我在网上查看她的资料时,看到过她的照片。不过那差不多是10年前的照片了。2016年9月10日上午,我在医院见到王晓冬医生时,顿觉眼前的真人比照片上的她更显年轻和秀气。她清朗的普通话里不时会夹杂好听的四川话声调,语调轻慢、柔和、亲切;语句实在、生动、大气,语调语句中似乎弥散着一种花的芬芳。听她讲述时我就想,她以这样的口吻与患者交流,患者心里一定会很踏实。我见她梳着一条现在并不多见的辫子,长且粗的辫子。交谈时,她时不时会下意识地把辫子从脑后撩到胸前抚摸片刻又甩到脑后。 王晓冬是1984年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后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做医生的,至今从事医疗临床工作已经32年了。这样说来,她无疑已经50多岁了。可看上去,这位女医生真不像是这个年纪的人。据我之前的了解,王晓冬医师对白血病、淋巴瘤贫血、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科疾病有着不断深入的研究和不断成功的诊治经验。由于她的成就和贡献,她被推选为成都市医学会血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血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血液专委会常委兼秘书。

坐在她的对面,我问她哪一年做的中华慈善总会“格列卫慈善援助项目”注册医生,至今有多久了。她轻轻啊了一声,说好久了。一双晶亮的眼睛闪了闪,说具体哪一年我还真想不起来了,说她不是第一批慈善注册医生,稍后一点。她和坐在一旁的发药员戴菊英一起回忆,想想差不多也要10年了。我问她您现在负责的患者有多少。她说她直接负责的患者有80多位。我和她谈起这些患者,感觉得出来,这位主任医师不但对这些患者都很熟悉,而且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情,责任感、同情感,真情实感。过去,她和这些患者差不多都有电话联系,有了“微信”之后,她又专门在这些患者之间建立了一个“微信群”,S时随地与这些患者沟通联系。她说她的患者不都是成都的,四川很大,好多患者都在离成都很远的山区。这些患者的例行检查不一定都在成都,有的就可以在当地检查。她让这些患者把检查结果,包括心电图什么的,及时通过微信传给她。她会通过微信向患者传达治疗意见。如果有特殊情况,她就会通过微信通知患者再来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在她为“群主”的微信群里,患者常常会把自己有哪些不适,服药后有哪些不良反应通过“微信”反映给她;她便会及时告知患者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还会给他们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问是不是所有服药的患者都有副作用,王晓冬医生说,服药会有一些副作用,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有。她说,相比这种药的疗效,相比生命较为健康的存在,这些副作用算不上什么,而且经过调理,也是可以缓解的。王晓冬医生还讲到了患者的耐药问题,说耐药的患者只是一小部分,大约占14%,最多不到20%,通过检测就可以发现耐药的问题。她称赞说,诺华等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通过中华慈善总会的捐赠是很多、很有成效的。说患者不但可以享受援助药品,每年4次2000多元的检测费用也是这些企业无偿提供的,这对于患者来说是很好很重要的一种帮助。

王晓冬医生说,对于“慢粒患者”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管理,确保正规、合理用药,确保用药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很重要、很关键。这时,戴菊英说她曾经看到过一位王姓患者转发的微信。这个“微信”就是王晓冬主任发的,说的是“慢粒白血病”的最新治疗方法,服药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等等。戴菊英说,患者们提起王晓冬医师,没有不挑大拇指的,每个患者都很感激她。说她待患者的态度好,关心患者的疾病治疗,工作严谨、负责、一丝不苟。患者对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说一些外地的患者,尽管所在地已经设立了发药点,有了慈善注册医生,可就是因为这里有王晓冬这样的好医生而不愿意离开。其实,我也注意到了一些患者的反应。一位患者在网上留言说:“王晓冬大夫是一非常实在的优秀大夫,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尽忠尽职,对待病人更是和蔼可亲,热心有加,没有丝毫的怠慢。”另一位患者写道:“王晓冬主任对人诚恳,有幽默感,技术过硬,是一名优秀的医生。”还有一位患者接受王晓冬大夫检查治疗后说:“给患者检查身体时,她特别认真仔细;还能耐心、详细地讲解病情,并能很贴心地考虑我们的经济状况。大气真实的主任让患者感觉如自家亲人一般 !”

做慈善注册医生的10年里,王晓冬医生不但细心、周到、科学地为许多身患“急慢性髓性白血病”的贫困患者检查、开药、诊治,而且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为他们树立信心、战胜病魔、尽快回归社会过正常人的快乐生活奉献着自己的爱心、智慧和力量。

王晓冬医生负责的这80多个患者,有的服药已经10年以上了,包括2005年“一期援助”扩大的那部分患者,就是自费半年后,终身接受免费慈善捐赠药品的患者。王晓冬医生说她们医院有一位护士就是这样的患者,当时这位护士为付半年的药费卖掉了自家的一套房子。尽管当时花了不少钱,但这部分患者终身受益,目前的情况都比较好。王晓冬医生负责的患者中年龄大的已经70多岁了,年龄小的有6岁、8岁、11岁的,还有一个上高中时发现患病后开始治疗,一直接受捐赠药品的女学生。她面带微笑地说,这个女孩大学毕业后,现在已经到香港大学读研究生了,“援助药”的关系转到就近的深圳。尽管这个学生已经不在她这里看病吃药了,可还常常会与她联系。她负责的这些患者中有谁有什么喜事、好消息,譬如新婚大喜,譬如生了一个健康的小宝宝,譬如考上了大学、研究生或者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等等,都会第一时间告诉她,和她一起分享这些喜事,并向她、向慈善捐助方表达感激之情。

王晓冬医生说,她在为病人治病、开药的过程中,一直鼓励他们尽快地回归社会,该工作的工作、该上学的上学、该结婚的结婚、该怀孕生子的怀孕生子、该跳广场舞也要照跳不误,以一个健康的正常人的精神风貌快乐地生活。

提起“慢粒白血病”近年来发病情况,王晓冬医生脸上不觉掠过一丝忧虑。她说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对这种病发病率的统计,这种统计是要花费很多钱,是要有经济支撑的。但从他们接诊的病人看,显然是增加的趋势。她分析说,过去一些比较偏远的贫困患者,以为得了不治之症又没钱治病便放弃了治疗。而现在的这部分患者,得知了目前的治疗情况,而且知道还会有慈善救助和“医保”,便纷纷来医院治疗。这是病人增加的一个因素,但由于环境恶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增病人在不断增加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她还心情沉重地谈到了对医生的再教育,医生医疗水平的提高和责任感问题。她说到一个19岁的一个患者,得病已经四五年了,在下面的县医院治疗期间,那里的医生竟然不知道有“格列卫”这样有效的药物,待到她这里检查,她发现病人的病情已经发展到急变期,不好挽回了。还有一个在市级医院治疗的病人,服用“格列卫”的数量和方法竟然全都不对,她奇怪那里的医生和这位病人怎么连药品的说明书都不好好看。幸好这位患者后来转到她这里治疗,病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她认为,对医生和病人都要进行教育,都要不断学习。

…………

王晓冬医生是很忙的,每天在医院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天天都是从早忙到晚。可是,看得出来,她很在乎、很重视中华慈善总会注册医生这个身份,一直很高兴、很幸福地工作着、探索着、奉献着。

当然,她的忧患意识也蛮强的,难能可贵的忧患意识。

福州,欧阳学农医生

这位从事临床工作已经超过28年的医学博士、肿瘤内科专家,看上去是那样年轻爽朗。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晌午的阳光,想到阳光下青翠、挺拔的树木。

看他圆润的脸庞,总是浸着一种非常真诚也很自信的微笑;看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种让人感到被信任、被重视的温馨光亮正在闪烁。

他叫欧阳学农,一个有特色,让人很容易就记住的名字。他是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

采访他之前,福州市慈善总会项目部的郑玲台主任就向我介绍说欧阳学农主任是我们福建肿瘤治疗界的权威人士、领军人物。

我注意到了,除了南京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的身份,欧阳学农还是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军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他擅长肿瘤诊断治疗计划制定、肿瘤化学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生物治疗与实验研究,尤其擅长胃癌、结肠癌、乳腺癌、淋巴瘤、鼻咽癌等肿瘤的综合治疗,对常见肿瘤的中医中药辅助治疗也有较深研究。他在军内外肿瘤学界享有较高知名度,对肿瘤标志物研究达国内先进水平,在重要专业期刊发表论著数十篇,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项,完成国家自然基金课题5项。

早在2009年,他就荣获了福建省双拥模范个人称号。2013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弘扬‘大医精神’、抵制不正之风”高峰论坛上,欧阳学农主任作为福建省医师界唯一代表,和吴孟超院士、钟南山院士、黎介寿院士等60多位名医,被中国医师协会表彰为全国大医精神代表。

在互联网上,我还看到了一些患者对他表达的感激之情。都是由衷的肺腑之言,真挚情感的真实表达。这些都更激发了我采访他的兴趣和迫切感。

约定采访时间为2016年10月27日上午9点。福州市慈善总会的项目部主任郑玲台开着她的私家车送我。一路绿灯,很顺当,早早就到医院门前了。

这个军区的总医院规模不小,也气派。只是进进出出的人、车都太多了。郑玲台开着车在医院门前转悠了好一会儿,根本没有可能开进去,医院周围可以停车的道路也都已经停满了车。她说附近有一家煤炭医院,那里兴许能停车。说着,便朝那里开去。果然,那家医院的院子比较清静,看不到多少病人进出,也有停车位。从那里往军区总医院走时,我禁不住想,同样都是医院,差别怎么竟如此之大……

匆匆地,走进医院,找到欧阳学农主任的办公室,看到了正在办公桌前的欧阳主任。这时,已经超过了约定时间10分钟了。

我看到,他的办公室里坐满了人。坐在他对面和他交流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其他几位都是上了些年纪的人,有男有女。脸上的表情明显都有些沉重,那位听欧阳医生说话的女孩反倒相对轻松。

看到小郑主任和我进来,他连忙站起,抱歉地说:“对不起!稍等我一会儿。”说着把我们让到他身后的一排沙发上。

我说:“没关系,您先忙!”

他笑了笑,那种感激、真诚的笑,又坐回他的办公桌前。屁股还没有挨到椅子,忽又站起,麻利地从靠墙的书柜里取出两本杂志,依旧抱歉地微笑着分别给我和小郑主任。我扫了一眼他递到我手中的杂志,是《世界地理》,一本好看的书刊。

这位细心的医生分明是怕我们等在一旁有寂寞感。我禁不住想:这位医生心里显然总是装着他人,为他人着想无疑已经成了他为人的一种习惯。

我自然不会看杂志,而是观察他这会儿做的事情。

从欧阳医生和他对面那些人的交谈中,我看出坐在他面前的女青年是向他“寻医问药”的患者,一个不幸的癌症患者。女青年身后的那四五个上了年纪的人都是她的亲属。女青年只有23岁,没有结婚。她是在体检中发现卵巢中长了恶性肿瘤,她的亲属中有一个人也患有这种肿瘤。

欧阳医生仔细看了女青年的检查报告,关切却轻松地对她说了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鼓励的话,也谈了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事情。然后站起身,对女青年说:“来!我给你找一个大夫,再详细给你看看。”

女青年和她的亲属,一边说着感激的话,一边随他出去了。

这会儿,我走到他的书柜前,看到里面除了摆放了大量以医学文化为主各类书籍,还有几个精致的奖牌。其中,由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优秀慈善注册医生”的奖牌不由得让我眼前一亮。

很快,欧阳医生就匆匆赶回,一进门就对小郑主任说:“你看,也没法给你预留车位,让你们跑了这么远的路!”

他有点无奈地检讨自己的无能为力,我却又看到了他的一种可贵的正直与本分。

这会儿,他离开了办公桌,搬了一把椅子,坐到我坐的沙发跟前。开始接受我的采访,述说我想知道的事情和他的一些想法。

后来我才知道:到这时,欧阳医生已经在做这一天上午的第三件事了。

他任主任的肿瘤科负责3个病区,早上7点不到他就到单位了,然后开车到8公里外也是他负责的空军医院病区。7点20分,他已经穿着白大褂开始在那里“查房”了,查看住院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情况。那个病区有120张床,分布在4层楼上。那里的工作结束后,他才赶到这里。实际上,作为科主任、主任医师的他,每天的工作都是排得满满的。能抽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着实要好好安排一番呢!

交流中,我偶尔提问,主要听欧阳医生的讲述。 一开始说,欧阳医生就讲到了“慈善”两个字。他说:“每个人都应该有慈善之心,我们做医生的就更应该有慈爱之心。”他特别讲道:“有机会成为慈善的注册医生,我感到很光荣。”

感觉得出来,这位医学博士、肿瘤内科专家很看重“慈善注册医生”这个不能给他什么收益,只能需要他更多付出、更多奉献的称号。

说到肿瘤病人时,他总要先说“我们的”这个定语。从这个小小的细节不难看出他对病人的亲切感和他的责任意识。

他说,我们的肿瘤病人是特殊的一个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困难群体。被恶性肿瘤侵入肌体,病人压力很大、家庭压力很大、社会压力很大,我们医生护士的压力也很大。

他介绍说,肿瘤这种病从检查到治疗的时间都特别长,花费也特别多。得了这种疾病,需要反复检查;要经历不同方法、各种方案、不同类型的治疗。检查、治疗的过程基本上要伴随病人生命的全程。得了这种疾病的病人,精神压力很大,经济压力也很大。我们做医生的在给他们做好治疗的同时,还要在精神上给他们更多的抚慰,在心里上给他们更多的支持,要做好他们的主心骨,为他们当家理财。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用一个疗程的钱,治疗两个、甚至三个疗程的病。该用的钱用,不该用的钱尽量少用。花最少的钱,走更远的路,让生命得到更好的延长。

我们知道,国外一些大的制药企业生产了对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疗效很好的药物,但价格十分昂贵。比如治疗肺癌的“易瑞沙”,一年的药费就需要60万元。甭说困难家庭了,就是比较富裕的家庭也承担不起。

欧阳医生欣慰地说,幸亏有了中华慈善总会的“药品援助项目”,有了中华慈善总会、福州市慈善总会非常细致的工作,我们的肿瘤患者能吃得起有效的药品了,使他们有机会、有能力战胜死亡的威胁。他们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这也使我们医生护士很感动,使我们有机会把更多的爱给我们的患者。欧阳医生常跟他们科室的医生说,“慈善”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要重视这个平台,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为我们的肿瘤病人解决更多的难题。欧阳主任要求他们科室的医生要不断向患者宣传慈善的赠药政策、步骤、方法,让更多符合条件能够享受到“慈善药品援助项目”的援助。欧阳主任还特别安排一位年轻的医生负责这些患者的管理工作。欧阳主任说,他很理解中华慈善总会对援助药品的管理比较严格的做法。但是,他也注意到一些患者,特别是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患者,填写那些表格、处理有关事情确实有些困难。一旦填写有错,便无法及时领到慈善援助药品。为解决这个问题,他把各大厂商的医代表集中起来开会,请他们协助受助患者填写那些表格,完成有关单位需要处理的事情,协助那些患者及时领到慈善援助药品。欧阳主任还把这项义务奉献工作,与医药代表在医院的药品销售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做的结果,患者的压力、家属的压力都大大减轻了。

欧阳主任说,由于我们的患者能在医药代表的协助下按照要求填写好各种表格、办好各种手续,由于能及时、持续地领取慈善援助药品,所以大家都十分感激慈善组织。由此,也非常感激我们的党和政府能把慈善组织的作用发挥得这样好。

欧阳医生介绍说,他们科室负责的捐赠药品,包括特罗凯、易瑞沙、多吉美、安维汀、达希纳等多种药物。患有肺癌、肝癌、肠癌、肾癌等疾病的50多个患者经他们诊断、检查、确认后领取慈善赠药。

欧阳医生谈到了一位患有肝癌的患者,这位在福清一个工厂工作的先生发现有病时已经是肝癌晚期了。经过治疗得到初步控制以后,欧阳医生给他推荐服用索拉菲尼片(多吉美)这个慈善药品援助项目中的药品。到现在已经将近6年的时间了,尽管肿瘤还存在,但控制得非常好,生活质量非常高,目前在工厂依旧能战斗在第一线。欧阳医生说,这位先生得病时,他的小孩只有两三岁,现在都八九岁了,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幸福。欧阳医生给他算了一笔账,这6年时间里,他服用的治疗肝癌的药物价值360万元。他只是自费买了6个月的药,证实服用这种药对他确实有效后,便开始由慈善捐赠了。就是说,将近6年的时间里,他服用的这种价格昂贵的药品基本上都是由慈善捐赠的。如果全部自费支付,不仅对他,而且对绝大多数患者、绝大多数家庭都是无法承担的。这位身患癌症却依旧能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癌症患者由衷地感谢慈善组织的“药品援助项目”,当然也非常感谢欧阳学农这样好医生,感谢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一流的医疗团队。

还有一位患有肺癌的老人,服用“易瑞沙”经过了8年的历程。尽管老人家最近已经去世了。但老人家在这8年里,得到了最好的医生团队的治疗、得到了最好的慈善赠药,享受了高质量的生活。老人生前一直心怀感恩之情,老人去世以后,家属还特别表达了对医院、对欧阳主任、对慈善组织的感激之情,还特别说道,如果没有这8年的赠药,老人家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老人家走时很安详、很欣慰。

在这里治疗、接受慈善药品援助的恶性肿瘤病人基本上都有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感觉、同样的感恩之情。

交谈中,我一直很惊讶欧阳主任对病人的熟悉程度和惊人的记忆力。前年的一天,那天欧阳主任正在出门诊。一位曾经请他看过病的肝癌患者来医院看望他、感谢他,告诉他自己已经退休了。他给那位患者看病时,还是年轻的小医生。欧阳主任看到那位病人后,问:“张志刚,你来干什么?”那位病人惊讶不已,想不到,这位给自己看过病的大夫不但还记着他,竟然还能记住他的名字。要知道,欧阳医生每天、每个月、每年不知给多少病人看过病。我听说,他们肿瘤科一年的门诊量已经超过了4万人次。

欧阳医生说,作为一个医生要有好的记忆力,这样才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倒觉得,欧阳医生之所以能有这样好的记忆力,能记住他的病人,主要是因为他心里有他人,特别是被他称为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的恶性肿瘤病人。对于我们来说,无论如何这都是令人称道的高贵品质。

欧阳医生曾这样说过:“沟通有时比药物更有效,一些细微的东西更能体现一个好医生的素养。”他将这些“细微”的东西总结为三心:爱心、耐心、细心。“爱心是要求医生换位思考,理解病人的难处、痛苦,关爱他们;耐心着重体现在与病人的沟通上,尊重他们;细心则要求医生在诊治上抓住细微的线索来解决问题,对症施治。”

在医院,他提出要“以病人为中心”,说:“好的治疗不一定贵,贵的治疗也不一定好,关键是必须进行规范化治疗。”他认为,对于新技术的排斥或滥用都不可取,关键在于是否“以病人为中心”,提供高效合理的治疗方案,让患者活得久、活得好。

后来,在交换电话号码时,我发现他手机中存储的电话号码竟然有5135个之多。这些号码都有分类,其中绝大多数是“病友”“病人家属”。我非常吃惊,第一次发现,一个人竟有这样多的联系人、这样多的朋友。

我注意到,一位叫李娟的患者感慨不已地说道:“欧阳主任毫不隐瞒地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每位患者,随时随地接受患者的电话咨询,还牵头举办癌症病友团体,如今正式会员有700多位,癌龄最长的已有30多年,5年生存率已接近80%。”还说:“欧阳学农主任对每个病人都态度温和,从不发脾气。”

…………

大家都说,欧阳学农是能为癌病患者找回重生的希望的好医生,在他身上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爱的温暖、慈善的阳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