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09:42:59
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3-12-18 09:42:59     小编:

摘 要: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美术教育的内涵在日渐丰富。美术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造用多种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实现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审美能力 感受美 欣赏美 创造美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已打破了传统的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框架,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增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产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引导他们多听、多想、多看、多做,促进在成长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能力的发展。逐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为了使美术教学更能充分发挥审美效能,我注意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

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中,首先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在美术教学中,美术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很直观的形式之一,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课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美。

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美术课当然也不例外。在欣赏课教学中,它更是一个很好的助手。例如学习《北京故宫》和《巴黎罗浮宫》时,借助于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观看欣赏大量的中、西方经典美术作品,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还可以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韵味中赏画,感受作者的情感,由此转入对美术知识的学习。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两者都是不可触摸的,但都能带给人们强烈的感受。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情境,可以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一种强烈的挂念,使学生产生企盼、渴知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参与美术活动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学习和创造。如学习《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时,先在PPT中展示罗浮宫各展厅及收藏的王冠、钻石、金银饰品的图片,学生往往会发出感慨,这时我说这些都算不上罗浮宫里的镇宫之宝,从而引出罗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是《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PPT中展示出胜利女神像,让学生对女神像有了直观的感知,提问为什么它会成为罗浮宫的三宝之一呢?由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美术活动的欲望。这座神像虽然没有头和双臂,只剩下身体和翅膀,但作品的艺术造诣仍然令人赞叹。一件薄薄的衣衫给浪花打湿,紧紧贴着肌肤,显出健美的肌肉和细致的纹理,最难得的是衣褶的处理,顺滑的衣褶栩栩如生,就如真实的一样自然流动;猛烈的狂风将女神的裙子吹向身后,如随风抖动,令原先沉甸甸的石头变得轻柔灵巧;神像的形态自然流利,充满动感,以右脚前、左脚后的站姿,有力地稳固自己的身子,加上一双庞大而舒展的翅膀,平衡了整座雕像的重心。无论是形态、曲线还是明暗的效果,都彰显出这座神像的巧夺天工。即使无法看到女神的面貌,也能想象到她所拥有的英姿,指挥着乘风破浪的船舰,迈步迎向胜利的呼声。在感受作品构图、造型美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社会风俗等相关信息,轻松实现多元知识的完美吸收。

古今中外,优秀作品数不胜数,在美术教育的舞台上,我们应充分挖掘资源,通过对艺术品的高层次的欣赏,使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等都得到提高,这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美术欣赏课应该起到的作用。

二、让学生在自然与生活中体验美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育。”法国着名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些都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然中转瞬即逝的美。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感知训练,即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美”的眼光去认识和观察周围的世界。比如在教学《美丽的西湖》时,先在PPT中播放西湖十景和西湖春夏秋冬、阴晴昏晓、雨雪风霜等能呈现各自特点的风光图片及校园和校园周围的风景照片,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大自然的美,善于发现身边的自然美,然后用西湖水彩画和西湖自然风光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体验自然和艺术之间的美。这样既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水彩画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其次,教师在帮助学生捕捉大自然美好瞬间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养成。在一部分学生的心里,“红毛”、“黄毛”成了一种时髦,假期中,更有一些中学生忙于整容,让自己的着装、外表更接近酷哥、靓姐。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挥起拳头,操起家伙,学起了“行侠仗义”的黑社会老大,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危害。针对这种现象,在进行美术教学时,组织学生展开“真、善、美”的大讨论。并利用画家刻苦求学的曲折经历、美术作品描绘出的动人画面、我们身边发生的感人事迹等典型资料,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的美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而内在美重于外在美,逐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由此可见,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美的创造过程,更是一种心灵美的塑造过程。

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美

新课标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生活。我国近代着名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这说明了在实践生活中,学生才可以真实地体验到各个方面的美。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把美术创造活动与学生日常活动紧密相连,比如在学习《校园环境标识设计》时,课前让学生观察校园中已有的标识及校园中还缺少的标识,课中我在PPT中展示本校园中的标识,让学生从中找出标识的作用、特点及了解标识的设计流程, 同时也引导学生从环境中发现美,激发美化环境的强烈欲望。然后让学生制作校园中还缺少的标识,课后把学生制作相对完美的标识放置在校园中。此外,比如《版面设计》时,进行“保护环境”为主题手抄报比赛,比如在教学《老师您好》这课实际上就是卡片制作课,让学生设计感恩教师卡片,固然很好,但时间过紧,这样学生创造美的结果就不能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因此我把它调到圣诞、元旦前一两周上,这样学生既可以选择是设计圣诞卡片还是设计元旦卡片,又可以把设计好的卡片送给亲朋好友,真切体会自己的爱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带来的喜悦和温暖。把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美术课中审美理想得到实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达到“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怡情”的审美教育作用。

让美术教育走进生活,变生活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让学生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逐步提升审美观,从而以艺术美熏陶日常的思想言行。以丰富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去热爱祖国传统美术文化,去热爱世界的多元文化。

参考文献

:

[2]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