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精准帮扶:双创无界限

精准帮扶:双创无界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9-12-07 19:02:50
精准帮扶:双创无界限
时间:2019-12-07 19:02:50     小编:

日,“因为有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精准帮扶工程在北京启动,近150所院校受邀参加会议,借此机会,《经济》记者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与会院校代表进行了采访。

《经济》:现在社会上对于创新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创新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情,大众创新会使得创新产品量多而不精,那么,应该提倡“择优创新”还是“大众创新”?

林松(湖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副书记):我倾向于“大众创新”。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即使他们现在不创业,不代表未来没有创业的需要和打算。当前,国家非常重视“双创”,也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我觉得学生,特别是有想法的学生,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即便是那些暂时没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也需要得到相应的思维训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校可以在广大学生心中播种下创新创业的火种,等各方面条件具备了,等学生进入社会后,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能力的时候,再自然而然地发展,而不是在大学里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是零,进入社会后再经历痛苦的摸索过程。

我认为创业教育是通识教育,是一种思维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大学里的基础教育应该补上这课,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配套教育。虽然创新创业课程正在逐渐纳入高校的课程体系,但具体效果如何,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何瑛(西北师范大学就业处主任):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问题上,很多院校都是“择优创新”,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对学生而言有害无益,我们提倡在大学里进行大众创新,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不在于能够创立多少企业,产生多少产值,这是个积累经验的过程。

《经济》:很多人认为创新只是理工科学生的专利,文科创新很难,创新对于学科来说有明显差异吗?文科学生创新创业的切入点在哪里?

林松:创新创业不需要限定词,是跨学科的,文化也可以创新。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最后的产品,在整个链条中,技术是很重要的,需要不同专业的人的参与,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我们学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扶持是不分专业的。2012年我们创建了创业学院,当年获批成为湖北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14年获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但是相对985高校而言,作为省属地方高校,我们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创业课程的专业师资相对较少,大部分高校教师只经过短期培训,仅仅能从理论上进行指导,实践性和针对性不是很强。有时发现一些学生点子很好,自己也有创业激情,但当我们想往外推的时候,我们发现能做的事实在太少。我们希望能有一些外部资源的支持,特别是通过一些较大的平台,遴选出一批比较优秀的项目和有激情的学生,孵化他们的想法和梦想。

何瑛:很多人都存在文科院校难以创新的思想误区,但我认为创新面前人人平等,创新并不能被局限在特定的范围内,只能说不同类型院校有不同的侧重点。西北师范大学在最初进行创新创业时也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但在一所以文科为主的院校中,科技研发转换为现实商品的成活率很低,在经过几年的探索后,我们逐渐找到了切入点,确立了“以文化产业创新为中心,紧密结合教育大背景,为社会提供大众服务”的创新观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在2013年开始建设创新孵化基地,对学生的创新项目进行孵化支持,成果斐然。

我认为在师范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更有意义,它所带来的效益绝不仅限于学生,因为师范学院的学生一旦步入教育行业,他们就会把这些创新创业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投入到创新创业中来,这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深远的影响。

《经济》:就贵校而言,大学生创业的比例有多大?高校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要创业,大学生应该做哪些准备?学校做了哪些努力?

闫隽(黑龙江大学创意学院副院长):目前,黑龙江大学有自主创业意愿并且能实际开展项目的学生每年在200人左右。我认为大学生创业很多情况下缺乏独立性,目前可依托的也只有校园,校园应该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机会。目前,学校正在集中培育4类项目:一是科技研发类,主要支持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电动工程专业的学生做市场化的高科技产品;二是文化创意类,主要针对文科生实现文化创意落地;三是信息服务类,我们会挑选一些品学兼优、有创新思想的学生,依托专业知识帮助其他学生开展有关创新创业的咨询;四是电子商务类,大力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推广自己的科研项目,提高知名度。

2002年,黑龙江大学被教育部确立为首批创业试点院校,同年成立了创业教育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融入式教育。目前黑龙江大学在“双创”教育领域有3个突破点,首先学校针对部分有创业潜质的学生,重点对其培养创业意识。其次,对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学校重点传授他们创业知识和技能,并设立了占有8个学分的创新创业课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第三,学校还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一对一地解答。我们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竞赛,支持他们做自己的创业项目,注册自己的企业,把前端实验成果进行市场转换。另外,黑龙江大学也在积极联系社会、政府,依托社会和企业全面扶持学生创新创业。

何瑛:在创新比例上,西北师范大学在西部地区高校中的排名较前,目前学校入孵团队共有24个,其中8个已经成功注册成立公司,并且运营状况良好。我认为这与学生的个人素质有很大关系,通过多年与成功创业学生的接触,我总结了几点他们身上的共性。首先,这些学生的个人能力都很强,他们在创业的同时也能学好自己的专业;其次,他们都对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有浓厚的兴趣,并投入了足够的精力去探索;第三,他们都在不断地从实践中寻找机会,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想法;第四,密切关注国家、社会的大政方针,牢牢抓住发展机遇,乘坐政策的“顺风车”。

于美军(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教务处副处长):就我们学校而言,主要缺乏的就是帮扶。在创新创业方面,我们主要做了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双创”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创新创业教研室,设立了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二是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和医学教育全过程,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能型和研究型的专门医疗人才;三是以创新创业课程为基础,以大学生“双创”训练项目为依托,以“双创”竞赛为重点,强化过程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四是通过政策导向,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团队,以创业实践活动为平台,以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为载体,开展创新创业模拟实践活动。 张晓亮(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创新创业办公室主任):一方面,完善健全工作机构及机制,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和7个专题工作组,形成了在校长和分管副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牵头,招就处、校团委、校地合作处、科技创新孵化园等参与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搭建了以各教学单位本科教学实验室与机房、校团委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及成创空间为载体的三级创业实践平台,分别针对创新创业种子项目、预孵化苗子项目、创业成长项目进行支持与指导。

同时,积极为师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支持与服务,专门在教务处设立了创新创业办公室,协调与服务全校创新创业工作;设置了创新创业专题网站,宣传国家、省、市、学校的相关政策,发布相关活动通知,公布相关办事流程;丰富课程体系,从“通识教育、能力提升、实践训练、项目孵化”4个方面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组织并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立项113项,省级立项100项,国家级立项30项,新参与学生500余名。

王畅(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农垦特色,以农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农业大学,依托农学科和动物学科等主干专业,重点打造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并探索出了“订单培养型”、“实体融合型”、“借船出海型”、“枝附叶从型”四大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合作,与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建立广泛联系,邀请他们加入“创业导师”团队。

学校在大庆市大同区、红岗区的航天育种基地及高新农业示范基地已经成为大庆发展现代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的亮点。这些基地每年可为学校提供500余人次的学生实习机会,通过创新性学生实习计划,学校不仅为学生做好了毕业与就业的衔接,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新能力。

《经济》:从孵化器的角度来看,目前大学生创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黄雪梅(大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大学生创业有其自身的优势,比如思想活跃、有创业热情,但是受经验和阅历的限制,其能够匹配、整合的资源有限,对项目的把控也不够全面,同时,大学能够为他们对接的资源也比较少。

近几年来,我国孵化器数量一直在增加,创客空间也比较多,但市场上真正需要孵化、服务的项目却比较少,也难以挖掘到高质量的项目。就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而言,如果是实体项目,且发展思路、运作模式、路径方向都比较明确,一般情况下,3个月到半年就能判断出这个项目是否有继续走下去的潜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一些经验丰富、有专业知识的人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指导,避免他们在走不通的道路上徘徊不前,浪费时间。大学教师的职责是在专业领域判断项目是否可行,孵化器要做的是帮助大学生探索运营、商业和管理模式,寻找资本。

《经济》:教育部曾表示,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深圳、山东也相继出台“休学创业”政策,但也有人认为在校生创业会与学业有冲突,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闫隽:我们在得到政府有关“休学创业”的指示后,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只要在8年时间内完成学业就可以。但这么多年以来,我接触了很多自主创业的学生,是否需要休学创业,我认为是因人而异的。在黑龙江大学的创业大军中,有很多人既能很好地完成学业,也能成功进行创业;当然也有学生由于创业而中途休学,这和学生所学专业有很大关系,也与学生个人能力相关。不过,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创业,我们都要积极鼓励支持。

《经济》:随着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目前职业教育受偏见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夏青山(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处处长):普通院校的科研能力较强,相比之下,职业院校主要致力于培养技能技术型的专业人才,动手能力较强。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在转化普通院校科研成果方面,职业院校师生可以发挥自己实践方面的优势。

作为职业院校,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就业问题。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很多学生都有创业的意愿,每期创业俱乐部都有四五千人报名,占在校生的半数。同时学校也给与了相关支持。第一,场地支持。从今年起,我们将把一块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的园区拿来做大学生创业园,这也是黑龙江最大的创业园区。创业园分为机械电气类、电子商务类、艺术设计类、现代服务类等板块,建成后将对全社会开放,欢迎所有有兴趣创业的青年人来此创业。第二,师资支持。我们为所有的创业团队都配备了专门的指导教师,从专业角度进行市场分析和调研,帮助青年创业者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完善学生的创业计划。同时,我们还鼓励大三或已经毕业的学生去带动师弟师妹们创业,通过阶梯性帮扶,提高青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第三,服务支持。我们为创业团队提供公司注册等一站式服务,并提供财务管理相关服务,帮助监控学生创业者资产运营情况是否合理。学校方面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创新创业毕竟还在起步阶段,各部门仍需加大配合力度,整合资源,共同投入到“双创”浪潮中。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