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建筑节能与噪声控制基础上的建筑设计探究

基于建筑节能与噪声控制基础上的建筑设计探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9 15:02:06
基于建筑节能与噪声控制基础上的建筑设计探究
时间:2013-12-19 15:02:06     小编:

基于建筑节能与噪声控制基础上的建筑设计探究

建筑节能与噪声控制是建筑设计中重要考虑因素,也是体现建筑设计层次水平和现代人文价值内涵的重要衡量标志。依据人们对自然生态和舒适生活的追求标准,注重绿色环保与恬静人文化设计理念,围绕节能和减噪来优化建筑设计,更是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重要任务目标。以节能为内在自觉需求来倡导低碳生活,辅以生活环境的清净,不仅符合现代人们现代生活的发展需要,更是给建筑行业的工作者提出了值得探索研究的课题。

1 建筑节能与噪声控制理论原理

建筑节能与噪声控制是基于现代人们生活需求基础上一种实践探索。其基本特征是最大限度从自然生态中寻找自给能源和减少声音污 染,为居住者提供适宜居住的空间载体和舒适生活环境。

从技术上分析,主要是围绕物质资源的有效运用特性和物理(如声音传播、空气传热及渗透等)来综合运用,并借助人们对生活环境自然美观的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植被绿化等)促进资源能量有效转化和减少控制声音污染。在运用过程中,主要围绕空气渗透密闭性、围护结构隔声性、建筑绿化调节适应性等。

2 建筑节能与噪声控制价值意义

2.1 优化室内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者舒适度

新型住宅节能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及应用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可行的居住环境,能够最大限度放松居住者因生活、工作等压力而造成的心理问题。以外在的环境优化来满足居住者的要求,更能够让其亲临其境,身受所感。

2.2 发挥资源效用价值,提供环保健康环境

建筑是基于一定物质材料基础上而形成组合体,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以节能环保和自然恬静为基本特征,发挥好这些物质资源的功效,则是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构成要素。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上述问题,更能为居住者提供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环境氛围。

2.3 促进区域稳定和谐,构建多彩幸福生活

建筑节能与噪声控制,能够有效调动区域生活群体的和谐相处激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形成互助友爱的人文生活情境。在环境优美与乡邻情意浓浓的居住小区内生活,更是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发展的高度统一,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3 建筑节能与噪声控制运用措施

3.1 优化围护结构和材料运用,发挥资源外用价值

在建筑设计中,物质材料科学合理运用则是基础,以结构优化来辅以其作用功效的发挥。在围护结构的结构的优化中,主要是基于墙体、外门、窗户等。在设计运用过程中,应该紧扣“环保性”和“相容性”原则,注意优选建筑材料,并且使之能够进行合理优化运用,提高物质材料的性能特征。 这些资源的优化组合运用,能够在发挥自然生态的节能作用基础上,更能够起到隔音作用,使得能量在一定的空间和条件下能够保持平衡,满足人体的舒适温度需求。

3.2 完善监督评估考核机制,促进强制入轨

建筑节能与噪声控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发挥国家制

度的强制性功效以监督考核来注意正确引导,更能够提高使用的效率,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 3.3 突出建筑绿化运用,增强节能减噪功能

利用绿化来进行节能与减噪,能够在有效发挥绿色植被植物的温度与湿度调节的前提下,更能够帮助人们获得自然生态的“氧吧”,呼吸更为健康的空气,提高生活居住水平。

在选择绿化节能中,应该注意选择一些长青类的植物,要能够突出抗病毒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在夏季,林地及草坪的气温与普通场地气温比较,平均降温值约为2.5~3℃。而西墙外有绿化的房间的室温低于无绿化的房间约3℃。尤其在中午12后至下午5点前,升温速率有绿化房间也明显优于无绿化房间。在选用时应该围绕绿色植物的自身特点,从房屋、楼间、建筑本体等方面予以通盘考虑,切实发挥植物的美化和净化作用。

同时,在噪声源与建筑之间的大片草坪或是种植由高大常绿乔木与灌木组成的足够宽度且浓密的绿化带,有助于减弱噪声干扰值得注意的是,运用绿化来防止和减少噪声对建筑的干扰时,应考虑到噪声的衰减量随植物配置方式、树种及噪声的频率范围的变化而变化。在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绿色植物的相互交错搭配,多以混植林带为主,形成一定的错落有致空间。同时,应该选择叶面粗糙、面积大、树冠浓密的树种,以大乔木灌林植物为例,通过灌木绿带可使得噪音减少至9分贝。

正如前述探究,建筑设计中考虑建筑节能与噪声控制,除了体现人文主义建筑设计理念外,更是代表了现代建筑一种理念转变,是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防线。对此,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1)建筑节能与噪声控制应该是基于资源配置组合基础上的物理特性优化生成;(2)建筑节能与噪声控制是满足居住者居住心理需求的重要条件;(3)建筑节能与噪声控制是绿色生态环保的重要体现,更是人们低碳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