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民族器乐音色在钢琴作品中的体现

民族器乐音色在钢琴作品中的体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7 00:10:51
民族器乐音色在钢琴作品中的体现
时间:2023-06-07 00:10:51     小编:

民族器乐音色在钢琴作品中的体现

wWw.LWlm.com现今大多数的作曲家在创作时将中国音乐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神韵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力图追求中国式的新音色。将作曲家内心的情感触动与民族音乐中的素材很好的结合,使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进入了多元化和创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便涌现出大量具有民族风格特色及民族内涵的钢琴作品。如陈怡的《多耶》、王立三的《东山魁夷画意》及周龙的《五魁》等等。如何演奏好一首中国钢琴作品,娴熟的技巧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缺乏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考究以及作品中所涉及对于民族器乐音色的了解,则会缺乏对于钢琴作品中民族器乐音色的丰富想象力,从而很难成功地演绎一首中国作品,并获得极富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本文中所分析的这首作品《即兴曲——侗乡鼓楼》是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邹向平先生于1987年为钢琴而作。作者以其新颖、古朴和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与用音乐描绘出具有侗族文化特征的侗族建筑交相辉映,用极具表现力的写作手法,赋予钢琴每一个音响以生命的活力,展示出了钢琴艺术中的“东方意识”和“东方韵味”。

侗乡鼓楼——这个传承侗族文化积淀的建筑是侗族人传统社交文化生活的中心,被誉为侗族人民建筑艺术的明珠。鼓楼的外观十分特别,八角叠垒,楼檐雕龙绘凤,色彩夺目。鼓楼的建造体现了侗族人的智慧和审美,结实牢固、古朴美观。在作品中,作曲家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借用钢琴这一西方乐器传达出纯朴的民族风土人情和文化,将具有侗族风格的钢琴曲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具鲜明的民族特征。

一、 侗族民族器乐音色在作品中的体现

我国少数民族侗族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早在三四百年前宋代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明《贵州图经新志》卷七中便记载有“侗人……则吹芦笙、木叶、弹琵琶、二弦琴”。除这些记载的乐器之外,侗族的乐器还有萧笛、铜鼓、木鼓、胡琴、竹簧笙、锣、钹、喇叭等等。侗族芦笙类型共有十七种,即:伦正、伦尼、伦三、伦四、伦我、伦略、伦七、伦八、伦九、伦屯、伦十一、伦十尼、伦十三、伦十四、伦十我、伦十略、伦十七。一个芦笙队可以选制一种类型的芦笙十多架或三五十架不等,一架芦笙有六支笙管,其中有五支(有的三支)笙管有笙簧,其余的是无簧的装饰管。每架芦笙都有三个共鸣筒,共鸣音很响亮,和音丰富。最大的芦笙有两丈多高,立在地下吹,只有一个低音“羽”;只吹一个持续低音“羽”。插在大楠竹筒时的笙管叫“莽筒”。这两种低音笙管都是用来烘托高、中音芦笙主旋律的。中音芦笙一般约有五尺至一丈左右,高音笙里只有二三尺长,用以吹奏笙队的领唱音。

在本文中,笔者将作品中所体现出来极富侗族特征的乐器音色划分为弓弦乐、打击乐、以及人声三个部分来进行细致地分析说明。

1.弓弦乐 作者在乐曲的引子部分,便将这些弦乐器的华彩式的旋律陈现了出来,与乐曲刚开始的模仿侗歌式的旋律形成了回声的效果。将这种对于民族弦乐器的模仿写法与侗歌的旋律形成很好的配合,突出了侗歌的旋律与之在音型上形成较大差别的对比。

2.打击乐

在侗族的打击乐器中有铜鼓、木鼓等,侗族铜鼓属麻江类型。到每三年过一次的铜鼓节方可敲击一次。击时吊于梁枋鼓面,同时用木捅对鼓内来回舞动以衬回声。侗族的木鼓有两种:一种中短木鼓,鼓面直径一尺许,高约5—8寸,常在斗牛、迎客、演戏时与锣、钹、铃等乐器合击庆贺;另一种是长木鼓。以牛皮为鼓面,直径亦一尺许。鼓长四至五尺。长木鼓悬于鼓楼最上层的“楼阁”上,喜庆时或重大事件方可击之,作为召集人们聚集鼓楼的信号。

音乐进入了尾声部分。音乐的旋律音型是由重叠的和声形成,由四音阶以鼓声闯入式的方式打破平静,将鼓楼的形象与鼓声同时再现。并且,作者也在演奏方法上加入加重的标记,将鼓楼的鼓声描写的淋

漓尽致。

3.模仿人声

本文作者认为在这首钢琴作品中,对于侗族大歌旋律的还原,其内涵也就是对于侗族大歌中人声的再现。因此,在作品的引子部分以及第一部分开始段落,作者刻意地用侗族大歌中“多耶”的歌曲形式表现,将其优美的歌调伴随的稳定的脚步呈现出来。

在下例中,作者在此处并没有将“多耶”的原形照wWw.LWlm.com搬过来,而是离开侗族大歌原有的氛围,而将其运用钢琴这种艺术手段上进行了一番演绎,把民族原有的音色在钢琴中得以再现,使音乐显现出更为感性的表达并获得极为出彩的表现力。

二、 西方作曲技术与中国民族音乐的结合

1.侗族大歌旋律的二度创作

侗族民歌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深刻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的意志和精神。侗族民歌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深刻反映了侗族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的意志和精神。南部地区的侗族大歌较为柔和,音域较窄,音程跳动不大,一般用小三度、纯四度。作品引子的旋律以小三度、增四度为核心,保持了原始音调古朴的韵味,随后进入的第一段音乐主题旋律的进行是三度加二度的结合,模仿南部侗族大歌的旋律。

虽然侗歌里有“多耶”的歌舞形式,但如果照搬过来不免会失去原始的魅力,这是需要离开它好好的演绎一番。因此,整个音乐中没有对原始民歌素材的引用,而更倾向于创作的组合,充分的发挥了对民歌旋律取其精髓并大胆发展的创造性。

谱例1:

2.变化多样的节奏节拍 下例中,音乐在第一部分刚开始处,节奏便有了丰富多样的变化。

谱例2:

在现在复调思维中,节奏的变化显得十分的重要。在这首钢琴作品中,有在引子和华彩段中为表现音乐形象安排的自由节拍;有相互交替的3/4、4/4、5/4、6/4、6/8、7/8等变化节拍;有不同主题材料对比时常采用的、各自独立的、造成旋律音高关系节奏关系不同步模进的交错式、复合节奏模式等等这些节奏节拍的变化称为组织音乐材料和完善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法。

三、 结论

这首钢琴作品的素材取自于黔东南苗侗自治州黎平县的三龙乡等村寨,那里生活着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侗族人。侗族村寨一般都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在建筑上表现出富有民族色彩的特点,他们以古朴典雅、雄伟别致的鼓楼为自己民族的一种标志。鼓楼是侗族地区村寨中最重要的建筑和标志,是侗族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社交与育人等的活动中心,其精巧结构和独特造型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意识,鼓楼的神圣威严又显示了侗族人民古朴的集体观念和维护团结的坚强意志。

如何将我们所学到的西方传统或现代的创作技法与我们本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相互、很好的融合,使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些原始的不为人们广泛所熟悉的作品得以认可和流传,是我们当代所有的中国作曲家所努力探索研究并为之追求的目标。通过对邹向平老师这部《侗乡鼓楼》作品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作曲家对于中国民族音乐韵律的拿捏到位的运用,以及他深厚娴熟的创作技法功底,同时也为我们后来这一代创作者提供了宝贵学习的经验。正如邹向平先生在北京音乐厅颁奖台上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中青年作曲家不去继往开来的借鉴、发挥和大胆的创新,就不会有更加光辉灿烂的中国音乐的明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