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扬琴狂潮剧乐队中的作用

扬琴狂潮剧乐队中的作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0 02:30:15
扬琴狂潮剧乐队中的作用
时间:2022-12-20 02:30:15     小编:

扬琴狂潮剧乐队中的作用

扬琴的音域宽广,高中低音齐全,低音浑厚wWw.LWlm.com,中音明亮,高音清脆,音乐表现力强,是潮剧乐队的核心,素有“琴胆”之称。

潮剧舞台上的“文畔”(音乐)、“武畔”(司鼓与击乐)、“中台”(演员)俗称“三股索”,这“三股索”在演出中要拧成一根绳。扬琴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文畔”这一股索中,扬琴要起到“音准板稳”、“强弱分明”、“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稳”是指扬琴在伴奏过程要有“僚舵”(潮剧唱腔每小节最后一拍的时值要稍微延长),做到“快不抢、慢不拖”,把握着整个乐队的节奏。它犹如一条坚实的铁路,方向明确,铁轨稳固,其他乐器则似呼啸而来的列车,在它身上各显神通,兴之所至,飞指历音、吟揉扫拂,风头出尽。默默无闻的依然是扬琴这头“孺子牛”。

“强弱分明”是扬琴表现感情的主要手段。扬琴不能象拉弦乐器一样做出音韵,它的情感表达完全由强弱来表现。它的音量大,位置在乐队中间,该强的时候双臂扬起,该弱的时候动作收缩,演奏者的肢体语言直接影响着周围的演奏员,整个乐队都会跟着扬琴的音量变化而变化。扬琴的强弱处理和肢体语言在乐队中起到了指挥的作用。

“承上启下”是扬琴在乐队中的又~功能,它在“文畔”中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二弦和哨Ⅱ内是乐队的领奏乐器,其操作者称为“头手”,扬琴上要“包抱”“头手”,下要带动其它下手乐器,它和琵琶、三弦保持点拍一致,形成乐队的节奏骨架,为二胡、笛子、大提提供节奏依据,对它们产生向心力作用,把它们抱成一团,正是扬琴的“粘合”作用,“文畔”这一股索才能收放自如。

“文畔”和“武畔”这二股索在潮剧舞台上要默契配合。司鼓是潮剧舞台的指挥者,它既要配合演员做科,又要通过鼓介和手势来指挥“文畔”演奏。扬琴的位置是在“文畔”边幕边,比较靠近中心表演区,正面向着“武畔”,最容易觉察到司鼓的动向。扬琴对鼓介的反应要特别灵敏,如果扬琴接不起鼓介,整个乐队必将参差不齐。一般接鼓介靠的是“听”,但“看”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有道是“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甚至连“听”都听不到,“看”的作用就更加显示出来。一次在乡下演出《陈太爷选婿》,第一场刚演到郑佐龙向陈太爷揭露白记珠宝行“明卖珍珠、暗贩私盐”时,恰逢乡里“游老爷”的队伍经过台前,这时游行队伍的锣鼓声和乡民迎接“老爷”的鞭炮声混在一起,震耳欲聋的噪声淹没台顶的声音。演出不能中断,这时“看”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占有地利之便的扬琴可以看司鼓左手掌板的板位,看司

鼓右手执槌的落点,这样“文武畔”在“面面相觑”的“无声世界”中仍能“丝丝入扣”。正是“看”的作用,我们在杂乱的环境中才不至于乱成一团,“文畔”和“武畔”这“二股索”才能保持步调一致。

在“三股索”的配合上,扬琴更是举足较重。俗语说得好,“神仙打鼓有时错”,在演出过程中,司鼓有时也会出现节奏偏差,这就要求扬琴要熟悉唱段节奏和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有一次在演出《葫芦庙》,当贾雨村要唱《一案激起千层浪》这一段时,司鼓起了一个比原节奏快得多的介头,如果按这个节奏入曲,演员肯定喘不过气来,整个唱段的欣赏性将大大降低,这时如过于生硬地纠正过来,则“文”“武”两畔先脱了钩wWw.LWlm.com。“文畔”只能先按介头的节奏演奏过门,在入曲之时,扬琴要充分发挥节奏乐器的功能,加强力度,增强音量,放慢节奏,巧妙地把乐队的节奏调整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这样就不会影响演员的情绪,不会影响演出的质量。贾雨村也更能战战兢兢地“权衡利弊”了……“文畔”和“中台”这“二股索”一拧紧,击乐这“一股索”自然也就跟了进来,真正做到“三合一”。可以说扬琴的配合意识和应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乐队的伴奏水平。

尽管扬琴在潮剧乐队的作用完全不亚于“头手”,但是受到传统意识的影响,它在乐队中的地位是从属的,是“头手”的“琴脚”。可贵的是扬琴有“人梯”精神,任敲任打,毫无怨语,人们听到的是它铿锵悦耳的心声,看到的是它平稳淡定的身影。这种奉献精神在乐队中所起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