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活用传统文化,提升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才

活用传统文化,提升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才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8 01:26:22
活用传统文化,提升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才
时间:2023-08-08 01:26:22     小编:

活用传统文化,提升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才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困境

从中学http://wWw.LWlm.Com思想课的定位来看,德育工作是其应有之义。但是从现实来看,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的困境。许多调查显示:中学生对政治课普遍不感兴趣,对于政治课所宣扬的一些道德教育更是不屑一顾,认为假大空,是骗人的。

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是跟应试教育有着莫大的联系。但是也跟我们选择德育的方式有关。过于强调教育的应试功能,无形中消解了知识本身的价值。由于高考的改革是一个综合性的巨大工程,因此前者不是本文所要涉及的问题;至于后者——本文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一如何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成效,渗透、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传统文化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有所创新的结果。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也不例外。 1.爱国

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应有之义。教材在第八课“国家财政与税收”中,通过讲述财政的作用、财政与税收的关系等,让学生明白,公民依法纳税是国家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自觉纳税是爱国的具体表现;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通过介绍对外开放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等。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成为诠释爱国主义的经典;到了近现代,中华民族遭受外族入侵,在生死存亡之际,黄宗曦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喊。

2.爱人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正因为有了竞争,价值规律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与此同时,它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优胜劣汰。经济学不仅要考虑如何提高效率,也要考虑如何维护社会公平。

教材第一课的综合探究在进行“正确的金钱观教育”时,教育学生“把钱用到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第七课在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时,倡导人们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第九课在讲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时,强调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3.爱物

现代经济学十分强调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比如第四课强调的“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在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中,特别强调“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比如,第三课在阐述“做理智的消费者”时,强调“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强调对地球资源的节约和可循环利用;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引述古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告诫学生花钱要节制,用之有度;第七课讲效率时,指出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中华民族自古就崇尚节俭。孔子提出的“温、良、恭、俭、让”五大德目中,俭是重要的一目。墨子则把俭约和淫奢提升到关乎国家存亡的高度上去认识。他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中国传统的节俭观经过各派思想家的宣传教育和倡导,“戒奢崇俭”成为中国历史上正统的消费伦理思想,“成由勤俭败由奢”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生活格言。

从经济生活的编排来看,中学思想政治课处处渗透和体现了传统文化精髓,传统文化也为中学思想政

治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素材。

三、活用传统文化,提升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中国传统文http://wWw.LWlm.Com化是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工作的宝贵资源,但是又不能生搬硬套地移植传统文化。必须在善于借鉴和引用的同时,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使之既蕴含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1.强调“实践+自省”的教育方式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除了外部的教化,自我反省、自我超越是最主要的途径。这跟传统文化提倡的“自省”是一脉相承的。《论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主张引导受教育者通过自我教育达到提升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让学生参与的机会,在实践中增强体验感。

以2009年人教版“经济生活”为例。在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中,教材先是分析了现实生活中的四种消费心理,然后要求学生树立四种正确的消费观。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如果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即使从网上下载许多贴近教材的新闻、图片,制成精美的课件,也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有所触动,根本起不到德育的作用。相反,如果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参加一次环保志愿者活动,做一个有关中学生超前消费的问卷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并践行相关的消费原则。

2.倡导“由小及大”的教育方式

现在的许多中学生对政治不“感冒”,一提到爱国主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学生就反感,认为假大空,是骗人的。这种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但是也跟我们的教育方式有着莫大的关联。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我们是不是满口的官样文章?是不是把理想、道德标榜得很高?是不是把奉献、集体主义讲得头头是道而对个人的权利、利益闭口不谈?是不是总是一副正义凛然、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极为关注道德的提升,但是它强调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而使得这种德育更真实,更具有可行性。比如苟子《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就是告诉我们,只有由小才能及大;再比如我们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还是以2009年人教版“经济生活”为例。整本教材都贯穿着爱国主义教育,但在处理这一主题时,教材采用了由小及大的编写方式。比如第三课中倡导的勤俭节约消费原则、第六课投资理财时应该注意的原则——投资时,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于细微中具体感受、实践爱国主义。

诚然,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也面临着自身的困境。这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初级阶段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任何一个民族都会越来越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传统文化必将得到复兴;此外,传统文化既有优秀的成分,也有腐朽的一面,我们只有秉承“取其精髓,去其糟粕”的态度,采取与时俱进的方法,才能真正为我们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提供丰富的养料。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