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钢琴改编曲《阳关三叠》

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钢琴改编曲《阳关三叠》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15 00:06:14
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钢琴改编曲《阳关三叠》
时间:2023-07-15 00:06:14     小编:

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钢琴改编曲《阳关三叠》

摘 要:根据中国传统古名曲改编的钢琴曲《阳关三叠》,是一部着力表现离别之情感的曲子。在艺术特点上,钢琴曲和古曲在标题性方面有某种联系和相同的意境。钢琴曲用叠奏式的结构发展而成,在文化内涵上展现了思念的情感这也是人类共有的情感,在独具魅力的钢琴艺术形式中展现了“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民族音乐 《阳关三叠》 钢琴曲

www.Lwlm.com

作为中国钢琴改编曲的经典之作的《阳关三叠》,是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运用钢琴音乐来展现中国传统音乐风格与民族气质的载体,极具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与很高的艺术品位。

1历史来历

古曲《阳关三叠》是盛行于唐朝的一首著名琴曲,又叫《阳关曲》。由于情感上的需要,这个曲在吟唱时又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反复唱三遍,“一唱又三叹”,声声叠加,因此后人又把它称为《阳关三叠》。黎英海改编的钢琴曲《阳关三叠》于1978年创作而成。它保留了原曲的歌唱性音乐旋律与古琴和箫的音质、音色特征,在缓慢、沉稳的音乐旋律中纯朴而极具激情,展现了作者对即将远离朋友的那种无限感慨关怀、留恋的真挚情感。

2艺术特点

2.1叠奏式构造

叠奏,是一种基于相同音乐轮廓的自由重复、变奏、拓展或即兴发挥的一种音乐结构形式,。古曲《阳关三叠》中的“三叠”,是指整个曲子尽管基于同一个音乐轮廓,却反反复复地演唱、弹奏了三次,每一次反复,都有一些自由即兴式发挥。乐曲主题所进行的三次叠奏变换,事实上乃是三次装饰性的变奏。它的结构图式可展示为:主题—副歌—主题—副歌—主题—副歌。

黎英海先生在进行改编时,尤其尊重古曲原有风貌,不但运用钢琴的音色特色以及立体化、多声化的钢琴语言特点进行音乐创作,来切实发挥钢琴的独特优势展现出钢琴曲特有的结构特点,并且还保留了原曲的歌唱性旋律,音调淳朴而又有激情;此曲用装饰音等手法模仿古琴和箫的某些特点;在内容结构上运用了叠奏的创作方法。

改编后钢琴曲《阳关三叠》整体上基本保留原曲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在变奏方法上却展现出了钢琴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乐曲用原曲“一叠”中的素材为基础进行创作,钢琴曲中“二叠”中的主要段的旋律并不像原曲的结构那样进行扩充,而是与“一叠”中的基本结构保持一致,“三叠”中的主要段也保持了和“一叠”一样的基本结构,二叠和三叠里的主题段的变奏方法主要是运用音区和织体的改变把“一叠”中的主题段做了变奏,因而凸显了此曲的变奏意义。“一叠”里的副歌段和“二叠”中的副歌段则在结构上大致一样,可“三叠”中的副歌段却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发展变化,在曲子的第43小节也就是“三叠”的副歌段,黎英海先生运用转调的方法转到降G宫调式,用双手八度的反向进行把原曲的情绪做了展开。第47、48小节的乐句是一叠中的主题段的结尾乐句的呼应,形成了整个乐曲的高潮。在第49小节开始的尾声部分,作曲家运用了和古琴曲“尾声”相似的方法,可没运用原古琴曲“尾声”中的素材,而是使用离调方法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尾声”,平添了乐曲的凄凉和悲苦的音乐功效,使乐曲在平静的氛围中结束。通过上面分析可看出,钢琴改编曲《阳关三叠》是以原曲自身的传统音乐特色为基本点,且在这个基础上让古典和现代进行结合,从而创作出不但有中国民族特色之美又有时代气息的钢琴演奏风格。

2.2简洁明了淳和、回环曲折的艺术表现手法

古曲《阳关三叠》以“分别”为主轴,以友谊嘱咐为中心,深切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柔情荡漾的情感;同时,又突出描绘出特殊历史条件下人性内心的层次转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使得人们情感的产生共鸣,让人沉醉于依依不舍的意境之中。钢琴曲《阳关三叠》在改编创作过程中,为了突出展现对古琴乐器的模拟,运用了许多的三行谱表,试图表现www.Lwlm.com出古琴弹奏时高低音交错呼应、犹如行水流云般之感。旋律尤为酣畅、优美与热情高涨,高度称颂了高尚与纯洁的友谊。这个曲子在音乐风格上的整体特点是情感真挚,风格抑郁,有让人抚掌叹息之感,这恰好能展现出朋友即将分别时那种关切、依依不舍之情的深沉与真挚,在纯洁朴素的音乐旋律与淳和的音色中展现出人的真实情感。

3音乐审美文化意蕴

3.1抒发人之共有的分别之情

为了真实地展现此种依依惜别的诚挚情感,钢琴曲在曲子结构上尤其是在第三叠部分作了较大拓展,使乐曲推向高潮后突然转为强烈对比的尾声部分,更加充分地表现了对朋友的深情关怀与留恋的真挚情感。

作者在第一叠中,使用八分音符断奏等很多种演奏法模拟古琴的音色效果,尤其是低声部使用了变音和弦与大切分节奏和高声部遥相呼应凸显主题等各种手段,展现了朋友分别时无以言表的复杂情感,加重了朋友分别时的那种郁闷和无助的伤感情怀。在第二叠中,这个主旋律音区提升了一个八度,唯有高声部的八分音符断奏以外,低声部的琵琶弹奏更加凸显了主旋律。在第三叠中,作曲家起先使用右手弹奏主旋律,左手流动的固定音型衬托等手法着重强调同一个主题;两手八度的支声复调式的互相映衬、互为弥补的扩展段音乐旋律,从而把整曲推向高潮,让对朋友的那份更加浓厚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升华;接着突转为对比强烈的结尾段,音量变至较弱(pp)、音域拉开了距离,在结束的两个小节前后音高差达到了六个八度,好似是朋友要远走自己没能留住唯有相送,朋友远去的身影,消失在远方,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是珍惜。

3.2创新与传统的完美融合

该钢琴曲在第一叠部分,音乐的速度为行板,第二叠是中板,第三叠的速度渐渐变快,接着在结尾的速度中又重新返回到行板。通过上面速度的列出,能够看出该曲在整个速度的安排上,表现的是一种逐渐加慢慢变快的表现状态。然而我国传统音乐中最普遍速度进行形式是散—慢—中—快—散。虽然两者的速度表现并不完全一致,可该曲在音乐曲调展现上表现了一种速度从慢到快、从平淡、放松到激动的循序渐进过程。此种速度的安排也正好呈现了我国传统音乐的本质与特点。

该曲把源自于西方的钢琴艺术和中国古老悠久的古琴艺术紧密联系了起来,在创作过程中实现了古琴音乐和钢琴音乐的沟通交汇,又充分发挥了钢琴的优势和特点,是中国钢琴作品中的代表之作,为中国钢琴音乐的作品创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阳关三叠》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肯定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众多因素与成分,它以它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给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增添了光辉。在那么多的钢琴古曲改编曲中,钢琴曲《阳关三叠》是音乐脉络非常清晰,使古老乐曲重新焕发出了时代气息,促使优秀的传统艺术更加深入地扎根于中国,使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能够延续、流传与发展。

参考文献 [2]吴晓韬.浅析钢琴曲《阳关三叠》中的诗词与古曲意境[J].音乐天地, 2009(1): 25-2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