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传统文化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启示

传统文化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启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30 00:23:38
传统文化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启示
时间:2023-05-30 00:23:38     小编:范涛

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理想人格模式主张仁、智、勇,达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境界,而道家理想人格模式是至人、神人、圣人,达到无己、无功、无名、无所羁绊的境界。儒道理想人格模式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它一方面可以引导青少年学生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入世思想,另一方面可以引导青少年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具有上善若水、淡泊超然的出世思想。

传统文化 健全人格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其中儒家和道家的理想人格模式造就了大批具有人格魅力的先贤名人,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经典是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而被遗忘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理想人格模式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模式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模式的构建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故事都体现了古人对理想人格的探索和追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对人自身作了反思,并着手建构理想人格,标志着人类精神的自觉[1],映射出人类智慧的光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和道家对理想人格模式的设计,这些传统理想人格模式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育。

1.儒家理想人格模式体现了入世思想,它关注社会人伦,直面现实

我国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说:儒家的理想人格是仁、智、勇三者的统一,仁是泛爱人类,智是具有渊博的知识,勇是勇敢强毅,兼重仁、智、勇,这是一个全面的人格理想。[2]孔子强调以仁为首,提倡温良恭俭让的待人接物准则;《大学礼记》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完善人格;孟子把理想人格划分为大丈夫、圣人、神人三个层次,主张现实的人应该追求大丈夫人格,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可见,儒家的理想人格是以仁为终极关怀,以礼为实现手段,追求内圣与外王积极入世的人格。

除孔孟之道外,董仲舒的五常(仁、义、礼、智、信)、韩愈的五德(仁、礼、信、义、智)等人格模式,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都发生过积极作用。

2.道家理想人格模式体现了出世思想,它强调淡泊名利,超越世俗

道家推行避世自修,其最高典范是真人,老子追求的理想人格是清静、无为、不争。在对待外物上,如果贪图荣华富贵,争名逐利,恣情纵欲,必然背道而驰,离道而不能得道。庄子进一步把真人标准发挥为齐万物,一死生,逍遥无待,提出了无己、无功、无名、无所羁绊的理想人格模式。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天下的主张,庄子回归自然、听任自然、顺应人情的态度,构建了道家理想人格模式是至人、神人、圣人,体现了道家实现精神彻底自由,忘名,忘利,忘我,超越世俗,求真与自然的思想精髓,主张人生无为,逍遥无待,行随俗而志清高,身处世而心遥远,成为道家理想人格的写照。

二、运用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模式,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

青少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总体上是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但也有极少数个体存在悲观、冷漠、自私、嫉妒、偏激、焦虑等人格缺失问题,影响了其全面发展。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开放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模式,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1.儒家理想人格模式可以指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现实矛盾

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正值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转型期,他们所受教育、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他们具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面对激烈变化的形势,青少年学生往往迷茫不知所措。面对他们内心的纠结,教育工作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进行开导。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模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现实矛盾和冲突,引导大家更好地活在当下。

(1)儒家理想人格模式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明确奋斗目标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掷地有声的话语教育每个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崇高的志向,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要有切实的梦想,并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去实现梦想。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在取得一点成绩后就容易失去目标,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懈心理。没有目标的指引,大好时光很容易荒废。

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学习的过程是追求理想成圣之志的过程,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过程,只有通过追求学问修德的天路历程才能实现。儒家认为,学问不单纯指知识的获取和积累,还包括道德修养。一个人应当在道德上严于律己,掌握反身内省的功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认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个过程就是学为圣人的过程,就是追求理想、实现目标的过程。

理想犹如一座灯塔,它指引着在茫茫人生大海中航行的生命之舟,鼓舞人们在航程中搏击波涛、勇往直前,驶向光辉的目标。有目标,生活才有意义。当代青少年学生不能以家境的富裕或贫穷为借口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因生活的压力而浑浑噩噩地得过且过。因为世事的多变和生活的不易,同学们更应该尽早思考自己的未来,确立清晰明了的职业规划,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勉,全面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职业素质和能力素质,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合理安排课内外生活,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勤工俭学的关系,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让每一天都有所收获。

(2)儒家理想人格模式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正确人际交往

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可以指导同学们培养团结友爱、宽容待人的传统品格。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孟子概括出仁者爱人。仁不仅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境界,一切优秀的道德品质都缘发于斯,而且还是健全人格的基础和归宿。仁涵盖一切,表征一切。爱人就是要从人伦关系上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人际和谐而达到天下归仁的理想境界。爱人的基本原则是忠恕之道,要求我们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时,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察己知人,推己及人,而不是苛求于他人。当代青少年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些学生从小养尊处优,娇生惯养,少数学生自私自利,缺乏爱心,心胸狭隘,在人际交往中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斤斤计较,唯我独尊。青少年学生深入学习一点传统理想人格中的精华,发扬仁爱之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

当今社会,如果一个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就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支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和就业创业过程中,就更能充分展示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青少年学生应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全面、客观地分析自己身上的优缺点,树立交往中的自信心,在与同学、与老师、与其他社会成员交往的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常心怀仁意,宽容友善地对待身边人,心胸大度地处理身边事,这样才能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体会到幸福感与满足感。

(3)儒家理想人格模式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磨练坚强意志

儒家思想高扬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倡导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健康人格,打造了中华民族的强健精神支柱和浩然正气的民族性格,完整地构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体系。这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入世思想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学会面对并解决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磨炼坚定的意志品质和健全人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更是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为了理想而奋斗,其积极上进、勇攀高峰的精神对青少年学生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坚强意志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具有坚强意志的人,能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走出失败阴影,形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成就一番事业。青少年学生应以古贤圣人和时代楷模为榜样,学会自我疏导,积极乐观地生活,自觉培养感恩意识和报恩情感,做到对社会、对生活心存感激,在接受他人帮助的同时有意愿去帮助他人,用快乐感恩的心去感染周围的人,回馈社会,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性循环。只有从小事做起,善于管理自己,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正确对待挫折,才能让挫折磨练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才干和智慧。

2.道家理想人格模式可以指导青少年学生正确面对各种矛盾

道家的出世思想主要讲宇宙人生,其作用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道家追求的是清静无为,顺应自然。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包括:道统万物、遵道循道的理性精神;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价值观念;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为物役、宠辱不惊的独立风骨;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辩证思想。在道家理论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提出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史记孔子世家》),庄子提出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慎独,慎初,甚微,慎终(《庄子大宗师》)。道家的理想人格就是要求真合道,即齐以静心,以天合天,用本身最合乎规律的事情应付规律。

(1)道家理想人格模式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养成平常心态

《庄子知北游》中的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告诉我们,要坚持内心,生命应该有所待,而生活可以随遇而安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过分看重考试分数,过分计较得失,过分在物质上攀比,过分追求综合测评名次,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痛苦。如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看到他人获奖而自己落榜时心怀不满;在奖学金、助学金评审和助学贷款中看到他人得到资助而自己得到的照顾较少时心怀怨恨。

当学生为此类令人心智生锈的烦恼困扰时,我们要教育他们有一种出世的情怀,要像老庄那样追求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对外物做到圆润、和谐、超脱,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到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要像苏东坡那样认识到人生的短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东坡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超脱的思想情怀,他才能克服遭贬斥的痛苦并写出《前赤壁赋》这样的千古绝唱。我们可以此名言训练学生的平常心态。

(2)道家理想人格模式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追求豁达超然

世间最朴素的就是人心中的本真,只有真正辨清物质与世俗,才不会迷失判断,才不会扰乱自己的价值观。物我两忘、回归自然的本性既是道家思想的理想人格标准,也应当成为我们向往和追求的境界。

《庄子达生》认为: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意思是说,真正通达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东西;通达命运真相的人,不去追求命运中无可奈何的东西,不去追求命运中达不到的目标。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滚滚红尘的诱惑时,不可能完全做到超然物外,但是我们要尽量做得豪放一点、潇洒一点、豁达一点。只要这样,我们就会发现生活其实很简单,物我两忘,回归自然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美好境界。当我们为了名利而争得名红耳赤时,我们是否想过,为了这些身外之物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失去了太多的快乐,问问自己,在所谓的成功后究竟又得到了什么。

所以,青少年学生如果对世间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时,我们要指导他们学习一点儒家的入世思想,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反之,当青少年学生对一切过于在意、过分追求以致感到痛苦不堪时,我们要指导他们学习一点道家的出世思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只有准确把握了儒家理想人格模式与道家理想人格模式的平衡,我们才会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