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学校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升华

浅谈学校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升华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0 02:15:06
浅谈学校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升华
时间:2023-02-10 02:15:06     小编:admin

名校之“名”,首在文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认为,学校文化是指“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文化不仅是学校的名片、品牌和标志,更是学校的血脉、生命和灵魂。谨以长沙市周南中学文化建设为例,谈谈学校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一、传承:学校文化的坚守与积淀

周南中学是著名革命教育家朱剑凡先生毁家兴创。朱剑凡很早便抱有教育救国的信念。当时朝廷明令禁办女学,但朱剑凡利用朝廷不禁家塾的政策空子,兴办女学,并将学校定名为“周氏家塾”。在朱剑凡夫妇的坚守及社会各界的支援下,周南女学渐渐壮大起来,发展为湖南乃至中国女子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华女学第一校”。周南中学文化从建校的那一刻起,已经如一颗顽强的种子扎进厚实的历史土壤,并注定要长成参天大树。

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历经军阀干涉、抗日战争、文夕大火、文化大革命,无论时局多么混乱,一代代周南人都坚守教育阵地,心念如一,薪火相传。进人新世纪,学校为求发展,在长沙城北新建北校区,并尽量保持了周南百年文化的“原味”:学校图书馆叫剑凡图书馆,用了创始人的名字;学校人工湖叫湘若湖,以纪念朱剑凡夫人魏湘若倾尽嫁妆解周南办学之艰危;学校新建筑的颜色全部保留了百年老校的青砖颜色,让人观之如旧。

周南中学充满传奇色彩的办学历史,雄辩地证明了学校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代教育人的坚守和奉献,需要一年年时光的磨洗和荡涤。不坚守,无以有周南;不积淀,无以成文化。

二、创新:学校文化的发掘与开拓

传承,是为了创新。学校文化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内涵,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生命源泉。优秀而富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其精髓在于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在于古为今用、发扬创新。周南中学有着一百多年积淀的文化底蕴,不去传承,就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成为无根之萍、无源之水;而这种百年文化不去挖掘、发展和创新,又可能会成为束缚学校发展的绳索。在继承传统中开拓创新,是百年老校开启下一个百年辉煌的必然选择。

一是精耕细作。进人新世纪后,周南人一直在摸索着如何传承文化财富、开创文化未来。2005年,学校举办百年校庆,第一次总结归纳出周南人特有的文化精神,即以人为本、关怀社会的人文精神,求真务实、拼搏进取的敬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和甘为人师、甘于淡泊的奉献精神。2014年6月,学校将周南精神进行了重新定位,即勇于开拓的革新精神,这是对朱剑凡先生突破樊篱勇创女校以及学校于新世纪率先进行课改的开拓革新精神的传承;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这是对朱剑凡先生毁家兴学和周南师生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豪情大义的传承;严谨艰苦的治学态度,这是对朱剑凡、李士元等校长倾一生心血于周南,徐特立、杨树达、周世钊、陈嘉钧等名师不计名利、不辞劳苦,为周南学子的成长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精神的传承。

二是吐故纳新。在新的领导班子的顶层设计下,周南中学将朱剑凡先生的“自治心、公共心、进取心”作为核心办学理念。“自治心”原意节制整洁,主要针对人的外在形象而言;“公共心”原意博爱仁恕,主要针对内在品德而言;“进取心”原意勤勉耐劳,主要针对学习而言。进入新时期,周南中学重新梳理“三心”理念,“自治心”强调自我治理,着眼于学生的内在修养,做有德之人;“公共心”强调公共道德,着眼于处世,做合格公民;“进取心”着眼于态度和价值观,强调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都要笃学奋进,拼搏进取,做有为之人。

三是转型升级。周南中学将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为“不让每一个孩子输在终点线上”。“自治心”是为了让学生走得更稳,“公共心”是为了让学生走得更好,“进取心”是为了让学生走得更远。这样的教育思想,正契合今天的教育,强调自我治理,自我学习;强调打造公民社会,培养公民意识;强调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如今,“三心”理念已然成为新周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精神支柱,成为周南师生的行为自觉,成为周南核心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的文化源泉。

三、升华:学校文化的内化与张扬

《孙子兵法》上说:“上下同欲者胜。”意为只要官民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目标,齐心奋战,共赴时艰,就能出奇制胜。治校也是如此,全校师生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表现在学校文化上,就是对学校文化的内化与张扬。周南中学作为百年名校,其深厚而独特的学校文化绝不是装潢门面的饰物,而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源,是全体师生思想境界的磁力场。

一是潜移默化。周南中学于2005年迁入现代化的新校区,这很容易让师生们产生一种历史的隔离感和文化的疏远感。为此,学校首先将百年文化的要素凝聚在大家耳濡目染的建筑上。如周南人引以为傲的剑凡图书馆,是一个挺立在38亩人工湖中的金字塔建筑,除了寓意为“学海勤渡书山可攀”外,其建筑灵感主要还是来源于周南老校区的亭台水榭式建筑;排球公园是为纪念学校排球队当年荣获“泰安球王”美誉而兴建的;樱花园是为纪念朱剑凡先生求学东瀛、回国兴教的事迹……这些全新的建筑处处透露着历史的气息,蕴含着周南文化。

二是培根护源。周南中学在德育上成功内化了“三心”文化。学校推行无声晚自习,实行学生晚自习的自我管理,30多个社团在学生自己的组织下积极开展活动,这是“自治心”的成功内化;学校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团队,组织志愿者关爱母亲河、清洁公交车、免费写春联、牵手留守儿童,无一不是“公共心”的内化;学校设置对表现杰出的学生的奖励制度,打造明星学生,是对学生“进取心”的肯定和褒扬;在课堂教学上,周南中学提出的基于“四性”的学教一体生本课堂模式,提倡学生课前自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上组织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学习,也是“三心”文化的具体表现。

三是发扬光大。周南精神中有“勇于开拓的革新精神”,“革新”二字是周南文化的重要符号。在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时代,朱剑凡先生就革新课程设置,高度重视体育,经常组织周南女生开展文娱体育活动。2004年,周南中学再次“敢为人先”,成为全国第一轮课程改革试点,并在2007年前后,构建起全新的校本课程体系:语文与生活、机械制图、湘菜、新闻采写、古典音乐鉴赏等。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了课程主体,课堂成为滋养学生的文化绿地。

正是因为周南中学对百年文化的梳理发掘,传承创新,并成功地将文化内化为全校师生的价值观,内化为全体周南人的行动,周南这一百年老校才焕发出惊人的青春活力。周南中学作为一所享誉三湘的百年名校,在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作出了不懈的思考、实践与探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