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解密社会文化心态 构建教育生态环境

解密社会文化心态 构建教育生态环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7-01-29 10:20:06
解密社会文化心态 构建教育生态环境
时间:2017-01-29 10:20:06     小编:何玉庆

一、问题提出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人才市场的竞争压力已从成人逐渐波及到中小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校外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家庭校外教育支出是指家庭在正常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教育支出。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们城乡居民教育消费支出不断增长,特别是家庭校外教育支出增长迅猛。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家长对子女教育表现出的一种成就动机,不过由于表现的强度不同,在不同的社会层次、不同的地域受到的关注度不同。我国家庭校外教育支出,因为学生家长强烈的动机表现,已成为一种显著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为家庭校外教育支出驱动的一种外在表现,家长们的各种过度关注和支援子女教育的行为已经改变了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历史。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各种课外教育支出行为,人们所持的态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学者称家庭教育负担微观上影响居民生活,宏观上制约我国经济转型,也有研究者以家庭的教育支出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负担率、教育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和运用判别分析计量方法,揭示出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入负担过重,教育投入占家庭消费支出比例过高,相当多的个人家庭存在着教育投入过度等特征。 教育商品不符合需求法则,教育的价格提高并没有使人们的教育需求降低反而使其升高。针对日益受到关注的家庭教育支出不平等问题进行全面实证分析研究,家庭教育支出不平等直接影响教育公平。

家庭校外教育支出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和多种历史因素相关联。由此,我们可以利用一种系统的文化与社会因素分析方法,从建构与解码的角度出发,帮助我们解密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社会文化心态,从而促进良好教育生态环境的构建。

二、分析方法

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皆因地理环境、历史、政治体系和习俗的不同,拥有各自的文化体系。根据泰勒(Tylor)的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泰勒认为,文化是社会成员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里习得的,而不是天生遗传的。社会成员在成长过程中,根据社会中已有的文化规则和习俗等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认识世界,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做出判断。这个文化系统帮助指导人们的行为,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认识问题的视角。但是文化的概念是广义的,对于任何一种文化的解读,没有一种特定的社会参照是不可能的。这种参照能够帮助我们从特定的社会视角分析解读一个社会的文化,同时从参照物的角度建构与其他文化要素的关系。所以假设我们从某种文化建构与解码的角度出发,首先建构一种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生存环境及其存在的社会结构,进而用这种构建的方法来整体理解社会中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这样有助于理解文化的整体结构和社会存在的完整性。在建构的同时,从家庭校外教育支出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出发,分析整体文化结构与特殊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反映这种特定文化的细节和关联背景。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建构的文化密码从不同角度联系作为参照物的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现象,使得我们能够比较系统细致地理解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现象及其存在的社会情境。

根据斯德可夫的描述,文化密码是人类精神世界中最重要的领域,包括系统的价值导向,各种内化的社会规范,是特定民族或者群体的基本文化特征。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群体文化中的基本要素和行为模式的特征。所以,比起宽泛的文化解读,文化密码是一种更精确的文化解释工具。利用文化密码的解析方式,同时能够帮助我们从个体文化习得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动态地理解个人或群体行为与信念的情境合理性, 因为特殊社会群体的文化和行为以及他们的世界观是特殊社会环境作用的结果。社会是一个系统,而不是简单的个体的集合体,社会系统内部的各个机构和人与人之间总是以某种方式联系着。作为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文化密码的解码方式更适合我们认识家庭校外教育支出这种社会现象以及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群体学生家长们的教育价值观、支援行为以及这些文化行为产生的社会的文化背景。

三、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社会文化密码

(一)传统教育价值观是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文化本源

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社会价值观是以官来定位的,这一传统教育价值观极具功利性与工具性指向。我国的家长们非常重视教育,并且对子女的教育表现出非常高的期待水准。学者吴玉焕认为,这种对教育的热衷是因为大部分人相信教育就等于成功。因此区别于理想主义教育者的教育哲学,校外教育支出的主体学生家长们的教育哲学是实用主义的,是现实主义的,教育只是作为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而已。家长们的基本价值观:(1)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子女走向更高的社会阶层,追求经济和生活的成功,而不是为了追求某种纯粹的理想教育;(2)接受教育是为了得到社会声望或受到尊重,教育是达到目的的手段;(3)名校是达到目的的最有效手段,同时名校能够给孩子带来含金量高的文凭和有实用价值的校友关系。与此种实用性的教育价值观相对称而表现出的是家长主导下的学生学习文化。

因此中小学生们在完成学校的课程外,利用假期和课外时间一般都会去各种校外补习班继续学习或补习。家长们认为学的知识越多,学习时间越长就越好。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取大学,特别是全国知名大学。而学生不仅要完成学校的作业,还要做课外补习班留的作业,日复一日,他们不仅承受巨大的身体上的疲劳,精神上的压力也非常大。学生的学习与家长的期望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功利性与工具性指向,教育成为家长们动机达成的重要手段与工具,而考取大学成了学习的惟一目的。社会中所表现出的教育价值观与家长们的教育动机是趋于一致的,在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的塑造下,必然呈现出家庭课外教育支出比例过高、校外教育过热的现象。

(二)家庭文化对校外教育支出的影响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的家庭,特别是家庭内部的家长与子女的关系都表现出了儒家文化的传统特征。大部分家庭都是以子女教育为中心的,许多家长把子女看作是自我存在的延续,子女教育的成功自然就成了家庭成功的重要标志,成为家长的体面与自豪。这与西方的理性、独立、自主的家庭关系比较起来,我国的家庭关系可概括为非理性、不成熟和依赖的家庭互生关系。正是这样一种社会的心理和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定位,家长们不惜牺牲自己,不惜节衣缩食,而把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祈求通过教育帮助孩子取得成功,而子女则是把勤奋学习看作是尽孝道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这样一种家庭文化与教育支出热联系起来,就形成了我国社会比较特殊的家庭经济与文化结构即家庭中心主义、以教育为导向的家庭文化以及社会中的家庭利己主义。家庭作为一个单位,为孩子的教育协作与分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致力于子女教育的成功已成为多数家庭生活的核心,尽其所能加大子女教育投入也就势在必行。

(三)社会关系、社会分层与校外教育支出

从社会大环境角度理解,我国社会是典型的学历社会,社会对个人能力与品德的承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学历主义的盛行使得一个人的受教育背景对其前途发展、社会地位、人际关系乃至婚姻都有着重大影响。也就是说,在我国这样一个过分重视人才学历的社会里,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所毕业的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成功与社会阶层,符号的、象征性的学历与毕业院校的名字比知识和能力显得更重要。所以家长们一方面对子女的教育表现出很高的期待,另一方面对重点小学、知名中学也是情有独钟。考取名校不仅意味着能够提高子女成功考取一流大学和得到体面工作的概率,同时能够帮助子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因为校友关系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毕业于同一所学校的人在一定的社会单位内能够形成强大的人际网络和裙带关系,对今后个人的发展带来利益和重要影响。

跻身社会上层也是家长们支援子女教育的一个重要动机。如果要跻身社会上层,所受教育的背景则显得非常重要。据调查,80%以上的官员、85%以上的律师、99%以上的大学教授都拥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因此,良好的教育背景对子女的阶层移动有着重要作用。正是由于这样的共同经验和社会文化,使得家长们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并全力支持孩子的教育发展,造成了校外教育支出过热过高现象。

通过从与校外教育支出相关联的家长教育价值观、家庭文化以及社会背景三个不同角度解读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现象,这些文化密码的纵向建构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较为全面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这一社会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关联因素。家长作为教育支出的主体,通过与环境的不断互动,习得经验和信念,从而衍生出关于子女成功幸福的定义和帮助子女达成目的的手段,教育就成为了达成目的的最好办法,而课外教育在其中可以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甚至决定作用。不过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制度背景下,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和文化规范的不同,家长们对成功与幸福的定义是有差异的,使得他们的教育动机不同,并且动机的表达方式也会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教育支出行为表达方式在不同文化的社会里表现不同的原因。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经验,那些最有效的帮助子女取得学业成功的手段就会被大多数人共同采用,这就成了教育支出非理性现象。正是由于家长们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相应的国家考试制度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人们才看到了校外教育支出过热现象。

四、如何构建教育生态环境

(一)强化校外教育监管

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也是国家的立国之本,不能完全走市场化的道路,应该纳入到社会公益事业的管理范畴。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加强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各类校外教育培训市场的准入标准,对各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按机构性质明确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严控审查和控制培训机构的资质申请;完善教师校内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的评估制度,杜绝部分教师校内正常课程教学敷衍了事,整顿不合理的教育秩序,切实减轻学生和家庭的负担。同时,可以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成立课外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培训机构依靠诚信经营和优质教学服务来赢得家长和学生的青睐,真正实现提高课外素质教育的目的,规范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促进校外培训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二)制定收费指导意见

物价部门应根据当地师资水平建立校外教育收费参考机制,抑制校外教育乱涨价行为。按照不同资质级别规定其参考收费标准,且向社会公布,最大限度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同时给家长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参考。

(三)加大执法力度

相关部门应依法加强监管执法,严厉打击和整治乱收费、安全隐患突出的校外培训机构,对不符合办学资质的非法机构予以取缔,对那种带有欺诈性质的机构则要坚决打击。同时,定期对社会办学机构进行检查,发现违规要予以重罚,确保学生安全健康的校外学习环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