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青岛文化市场体系培育的着力点及其现实路径

浅谈青岛文化市场体系培育的着力点及其现实路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4-01-17 17:37:40
浅谈青岛文化市场体系培育的着力点及其现实路径
时间:2014-01-17 17:37:40     小编:
作者:张传翔 陈玉光 刘文俭

【论文关键词】文化市场;青岛市;路径选择

【论文摘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注重对文化市场体系的培育。近年来,青岛市文化市场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加快青岛市文化市场体系培育,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打造文化市场主体运营的政策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大力推进文化产品市场尤其是要素市场的发展,加快现代文化流通体系建设,建立和健全文化市场中介和行业组织,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机制。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重视文化市场体系的培育。本文拟结合青岛市实际加以探讨。

一、注重文化市场体系培育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战略之一,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注重文化市场体系的培育。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以健全的文化市场为载体

文化产业的基础是市场,没有一个发育完备的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如同空中楼阁。产业是在市场中发展的,也惟有通过市场才能发展壮大,发展文化市场不能仅仅片面理解为营造一个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因为发展文化产业在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的同时,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而这种文化消费需求的切实体现就是文化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文化市场不仅是文化产业的起点,也是它的最终归宿。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以健全的文化市场为导向

文化企业不仅要生产出优秀的文化产品,还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尽量占有更多的份额。让更多的消费者在市场中了解和接受自己的产品,这是所有文化企业在竞争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随着人民群众收人的增长,文化娱乐支出比重的增加和文化消费时间的增多,文化消费总量迅速提高,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选择性日益增强。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总量将会有一个大的增加,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将会有更高的要求,求知、求乐、求美,将成为社会的风尚。只有健全文化市场,不断形成多门类、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才能从数量和多样化等方面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文化产业的发展要靠健全的文化市场来调节

有没有好的能够让市场承认的产品,是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成功的文化企业总是不断地把优秀的文化产品推向市场。市场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企业的生产进行调节,其中包括对文化产品项目的选择,也包括对文化产品内容和样式的要求。当一种文化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时,企业将考虑如何才能改进自己的生产方式,提高产品的质量,它需要从产品生产的创意、立项和对资源、人才、技术手段以及包装宣传等诸多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不仅仅是在现有水平上的调整,同时,它还要求对文化产品进行创新。就是要以新的思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表现形式来生产出新的更好的文化产品。因此,文化产业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将通过市场的调节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质量和竞争力。这样就从客观上促使大量反映先进文化的文化精品得以产生。

(四)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以健全的文化市场为动力

由于市场的配置作用,更多的形式各异的特色文化产品将生产出来,不同的文化服务方式也将陆续进人市场。消费者选择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余地越来越大。随着选择自由度的增加,会进一步刺激企业的生产。文化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大,将为社会提供更多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文化产品,它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各式各样的消费需求,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从而形成了消费市场—企业—消费市场的良胜循环。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将使先进文化的生命力持续旺盛,影响力不断扩大,进而有力地抵制各种腐朽文化对人们的侵蚀,缩小和剔除它们赖以生长的土壤,从而达到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目的。

二、青岛市文化市场体系培育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岛市文化市场从小到大,发展迅猛,形成了在文化行政部门管理职能范围之内的文化娱乐市场、网络文化市场、音像市场、演出市场、电影市场、艺术品市场、业余艺术培训市场和文物市场等八大门类。截止到2006年底,全市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登记注册的达3000余家,已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为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和维护文化市场经营秩序,青岛市不断创新管理思路,积极构建统一、公正、诚信的全市文化市场管理体系。

但也应看到,与先进城市比较还有不少差距,目前文化市场还存在着一些哑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概括起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如非法音像制品、走私、盗版经营活动仍然比较猖撅,娱乐场所黄、赌、毒以及演出市场色情庸俗表演和票价虚高、演员艺德等问题,还没有解决。二是行政管理“错位”、“越位”、“缺位”现象比较突出。个别地方的文化市场执法人员充当违法经营者保护伞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同时,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对文化市场监管、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导致违法行为无法及时查处。三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不足。在当前文化市场中,占主体的仍然是只能满足人们较低文化生活需求的内容和形式,思想性、艺术性较强的文化服务偏少,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更高的精神文化需要。尤其是农村文化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农民的文化消费尚不充分,市场还未成为配置文化资源的主要方式。四是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有待加强。目前青岛市文化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建设相对滞后,且各个市场门类之间发展也不平衡。五是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目前青岛市文化产业各个主体仍分属于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行政部门,各种文化资源被条块分割且设置重复,难以通过市场方式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联合开发,行政事业型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文化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整合。

三、加快青岛市文化市场体系培育的着力点及其路径

加快青岛市文化市场体系培育,要认真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一)积极打造有利于文化市场主体健康运营的政策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

1.深化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是按“条块”(地方和行业一纵一横)分割的方式设立的,目前尽管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但离真正的市场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甚至还有一些文化企业利用与行政机构的传统联系,操纵市场,谋取暴利。必须深化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在对文化单位性质、功能科学定位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事业单位、经营单位的关系,实行政事分开,转变政府职能。经营性文化单位要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以政策指导、法规调整、信息服务、检查监督为主要职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管理文化事业。

2.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国有和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逐步推出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上市文化公司。

3.培育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推动国有文化资本向市场前景好、综合实力强、社会效益高的领域集中,充分发挥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运用市场机制,以资本为纽带,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鼓励和支持国有文化企业开发市场占有率高的原创性产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4.鼓励非公有资本进人文化产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人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加强和改进服务,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进人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

5.深人开展商誉商德教育,大力倡导诚信经营。发展文化市场,既要严格法治,又要高度重视德治,使人们在市场上都能坚持诚信原则,J咯守诺言,信守合同,创造一种文明经营的氛围。要通过立法,加快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信用制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二)大力推进文化产品市场尤其是要素市场的发展

1.进一步发展文化产品市场。鼓励发展城镇中小型特色书店、专业书店、社区书店和网络书店。重点发展农村各种形式的出版物发行网点、代销点和租赁点,鼓励各种资本投人农村出版物发行,拓展农村出版物市场。规范和发展演出市场。繁荣电影、广播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开拓动漫游戏、移动电视、付费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兴市场。

2.加快完善文化要素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鼓励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公司股票、企业债券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完善文化企业间接融资制度,通过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为文化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便利条件。规范文化产权交易,重点发展版权和其他无形文化资产交易市场。建立文化行业人才库、人才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完善文化信息、技术交易市场,提升服务水平。发展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技术交易、推介咨询、担保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其规范运作,向品牌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强执业培训,推行资格认证制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