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语言转换模式和网络文学的发展

语言转换模式和网络文学的发展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4-01-17 17:38:51
语言转换模式和网络文学的发展
时间:2014-01-17 17:38:51     小编:

的确,语言符号一开始本身就在不断地创造着一个独立的艺术世界;它至少经历了四个阶段才到达网络文学,这也使网络文学能够继承过去的文学艺术。古代的岩画:一幅狩猎图中几个至今无法破译的文字,都向现在传递着那时的观念,虽然它当时就不知道自己正创造着“艺术”,但是,我们今天却被它们的古朴、拙稚的“艺术”韵味震撼了!不仅如此,文字或图画雕刻的岩石及其构成的自然氛围也不能不是一个艺术的世界。

当人类真正以自我意识创造文字符号并把它们制作成“文学艺术”的时候,例如古代希腊人,把艺术(TECKNE)分为美的艺术(绘画、诗歌、音乐、雕塑等)、实用技术(医疗、建造等);(注: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7页。)中国古代,“不仅自然事物有‘文’,社会事物亦有‘文’。

政治礼仪、典章制度、文化艺术,均可称‘文’。人的服饰、语言、行为、动作,亦皆可为‘文’”。

(注:张少康 刘三富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第一版第12页。)这说明了:

一、(文字)符号艺术地传播世界的意识已从蒙昧状态逐渐觉醒,出现了独立自足的所谓“文学艺术”;

二、这种文学艺术范围的泛化,同今天的艺术相比,显然仍具有独立自足的不完满性,因为它把实用技术也作为艺术的形式;

三、艺术创造已经从其它劳动分化出来,自身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四、文学艺术已经成为了人们意识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五、符号的承载物发生了变化,承载物本身逐渐变化为独立自主的文化世界,出现了书写的笔、墨、竹简或羊皮等。到了公元12世纪,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文学艺术的承载物所构造的艺术文化世界被大大地丰富了,也带来了许多文学艺术和社会问题:例如,文学艺术作品的出版、传播速度加快,并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意识形态等等。

同时,文学艺术进一步从众多学科中真正独立出来,从而培植出文学艺术各自的更深内涵,使之更好的反映世界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复印技术、电影、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的出现,文学艺术进一步走向了人民群众,其多元化的散播扩大了欣赏者对世界理解的速度和广度,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艺术难题,大众传播媒体所延伸的艺术符号世界也被空前地扩大了:图画、蒙太奇、文字等展开了文学艺术的表现和再现空间。

正是在此基础之上,网络文学在现在初级阶段仍然秉承着传统文学艺术形式,用文字、图画或蒙太奇等来建构自己的艺术世界;但是,它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符号模式发生了不同于前四次转换的新质。而且,随着网络的推广和发展,这种新质必然上升到一种成熟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学艺术化的生活。

在现在网络文学的初级阶段,只是以网络为载体、依托、手段来传承文学,其文学艺术的实际承载物虽然不同于前代文学艺术的多元化而走向了综合:即它可以在一篇文章或一首诗里同时采用文字、图画或运动的画面等传统文学艺术语言符号或新科技的虚拟的画面来展现生活和心灵世界,这不同程度地丰富了文学艺术符号传承世界的能力,但是,它仍然没能摆脱传统文学艺术符号模式;即: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欣赏都要通过传统的文字、图画或运动的画面等来进行。当然,网络文学之所以称为一种独立自足的文学艺术符号形式,在现阶段关键是符号的载体——网络,正是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承载方式并使自身成为一种文化。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