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一项对高中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的调查

一项对高中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的调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8 01:52:25
一项对高中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的调查
时间:2023-03-28 01:52:25     小编:

编者按:文化研究是本刊新开设的栏目。本期以外语教学和汉外翻译为切入点,探索文化因素。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跨文化交际,尤其是我国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它关涉到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邵思源、陈坚林)。中国文化意识的培养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当前外语界面临的另一个课题(郭佳,李国庆、靳智博,姜涛)。

提 要:本研究主要探讨目前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敏感度和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以及引起这种现状的原因。从参与研究的35名高中英语教师可以看出,教师整体的跨文化敏感度处在较好状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中学英语的主流。文化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培训和过重的语言教学目标是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跨文化敏感度;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An Investigation into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Shao Si-yuan Chen Jian-li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3, China)

The research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present state of the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today’s English teachers in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find out the underlying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it in the domain of high school TEFL(teaching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 35 English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senior high school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 results presented that the majority of English teachers had a relatively high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but the practice of culture teaching were not quite qualified. The activities of culture teaching are quite monotonous. For teachers, Lack of training and guide and heavy burden of language teaching are the major difficulties in culture teaching.

Key words: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culture teach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受到文化的制约,脱离文化来学习语言是不可想象的。交际则是用语言将文化外化,语言、交际、文化三者互相交融,相得益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交往的频繁,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成为一项重要的人类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很多国家得到发展。然而,从培养学生角度调查英语教师,尤其是中学英语教师的文化教学现状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研究却很少。

1 文献综述

2011年 邵思源 陈坚林 一项对高中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的调查第3期 本研究主要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感层面,即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敏感度是一个多层面概念,它“包括6个要素:自尊、自我监督、思想开放、移情、交际参与度和理性判断”(Chen & Starosta 2000: 1-15)。根据这6个要素组成的概念框架,采用因子分析法,Chen & Starosta开发出测量跨文化敏感度的专用量表——ISS. 这一量表的效度和信度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水平。

2 调查研究

2.1 研究对象

中国

2.2 研究工具和数据收集 笔者发放问卷调查之前向被试(教师)说明研究目的,收回有效问卷(一)和问卷(二)各35份,随即抽取2个班的学生,由其英语教师将调查问卷(三)发给学生,收回有效问卷58份。

2.3 调查内容

本研究主要探讨目前高中英语教师跨文化敏感度的现状和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

2.4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高中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敏感度平均值为85.8,中数为86,众数为84,3个数值非常接近。可见,整体跨文化敏感度比较好。标准差为6.7379,并且P75=90说明受试跨文化敏感得分比较集中。在跨文化敏感度的5个层面中,差异认同感最强,其次是交际参与度、交际愉悦感、交际专注度,而交际信心最弱。这说明教师普遍从心理上能够认同、接受和欣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愿意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交际愉悦感、交际专注度和交际信心不强,表明教师缺乏实际交流经验,导致自身无法充满信心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在交际过程中无法或不能完全理解对方传递的信息,无法作出相应回应,无法产生沟通时的愉悦感。在35位被试中,16位教师表示接受过跨文化交际培训,19位表示从未接受过这方面培训。而在随后对教师的采访中,也有不少教师反映自己并没有过跨文化实际交际经验。还有一部分年轻教师则反映自己虽然在大学期间学习了一些跨文化交际课程,但仅仅是跨文化交际学、英美概况等一些选修课,自己本身也未足够重视。可见,在一些大学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里,大部分课程文化方面的内容多局限于对异国文化事实的学习,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层面。而情感和行为层面则没有足够重视。因此,对中学英语教师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于58份学生问卷的分析结果,55%的学生认为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52%的学生基本同意各国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但是有34%的学生对文化教学不太感兴趣,这与张红玲(2001)和胡超(2005)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有差异,绝大部分大学生对文化教学比较感兴趣。令人欣慰的是,84%的学生表示赞成文化教学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可见,由于文化教学自身的随意状态同样导致学生们各异的态度。因此,逐步培养中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非常有必要。为了了解中学文化教学现状的真实情况,学生们被问及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进行文化教学时,结果是:59%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进行文化教学,29%的学生教师说有时进行文化教学,这与对教师的调查结果比较一致。从学生对英美国家文化的了解途径可以看出,电影、广播或电视节目及中文书籍刊物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与学生希望教师采取的学习文化的方式基本一致:80%的学生希望通过多媒体,如电影、录像、图片、VCD、Internet等补充课堂文化教学的内容;43%的学生希望通过讨论、角色扮演来学习文化知识。这无疑证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受学生欢迎,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则使得教学变得更加灵活。

3 总结及启示

结果表明,这4所高中英语教师整体的跨文化敏感度处在较好的状态。在具体5个层面,差异认同感最强,其次是交际参与度、交际愉悦感、交际专注度、交际信心最弱。这与教师缺少跨文化培训和跨文化实际交际经验关系密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仍然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流。由于缺乏系统的文化教学、评估和测试,绝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只是停留在语言层面。文化内容的庞杂、高考的压力、语言教学任务的繁重等都是导致这一现状出现的原因。

参考文献

何久香. 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 湖南教育,2001(3).

胡 超. 大学生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报告[J]. 中国外语,2005(3).

彭世勇. 跨文化敏感: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对比[J]. 宁夏大学学报,2007(1).

王振亚. 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 系统功能语法与外语教学[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胡文仲 高一虹. 外语教学与文化[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张红玲.从跨文化角度看中国外语教学改革:中国外语教学中文化现状调查[A]. 吴友富. 外语与文化研究[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张红玲. 跨文化外语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Bennett, M. J. Towards Ethnorelativism: A 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A]. In R. M. Paige (ed). Education for the Intercultural Experience[C]. Yarmouth, ME: Intercultural Press, 1993.

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Englewoods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94.

Byram, M.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7.

Byram, M. et al. Developing the Intercultural Dimension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for Teachers[M]. 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 2002.

Byram, M. &Zarate, G. The Socio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Dimension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 1997.

Canale, M. Fro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o Communicative pedagogy[A]. In J. C. Richards & R. W. Schmidt (Eds.).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C]. London, England: Longman, 1983.

Chen, G. M.&Starosta, W. J. 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 Boston, MA: Allyn&Bacon, 1998.

Chen, G. M.&Starosta, W. J.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ensitivity Scale[J]. Human Communication,2000(3).

Lado, R. How to Compare Two Cultures[A]. In Valdes (Ed.). Culture Bound: Bridging the Cultural Gap in Language Teaching[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7.

Moran, P. R.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Samovar, L. A. & Porter, 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5th edition [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Stern, H.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