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亚地区伊斯兰教因素探析

中亚地区伊斯兰教因素探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5 01:44:03
中亚地区伊斯兰教因素探析
时间:2023-03-05 01:44:03     小编:

【摘 要】中亚地区是世界上宗教 问题 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自伊斯兰教传入以来,宗教就成为该地区 政治 和 社会 生活中的重要因素。前苏联解体后,其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中亚再次成为各种政治力量角逐的焦点。在各种势力的争夺中,伊斯兰教势力的 影响 尤为突出。它凭借与中亚国家天然的宗教联系,积极渗透自己的势力,深刻地影响着中亚各国的意识形态与未来走向。

【关键词】中亚;伊斯兰教;复兴;激进势力

中亚是一个多宗教地区,东正教、基督教、犹太教在此都有信徒,而其中以伊斯兰教影响最大。九十年代初期,这里大约有3850万穆斯林,是世界主要的穆斯林聚居区之一。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除5个国家的主体民族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外,还有鞑靼人、东干人以及维吾尔人等。他们多属伊斯兰教中的逊尼派。逊尼派在中亚伊斯兰教势力占据着优势地位,并对中亚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发挥着重要影响。

一、伊斯兰教与中亚国家间的 历史 渊源

中亚地区最初没有统一的宗教。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中亚地区的居民信奉佛教、祆教、摩尼教等原始宗教。但是,这些宗教(佛教除外)的教义相对比较简单,缺乏丰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形成完善的宗教体系。

公元7世纪末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进军中亚,使得伊斯兰教在这一地区迅速传播开来。从8世纪后半期到9世纪初,伊斯兰教逐步成为中亚当地居民所信奉的主要宗教。在倭马亚和阿巴斯王朝时期,伊斯兰教在中亚的统治地位不断巩固加强,并战胜当时的唐帝国,确立了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优势地位。其后的突厥民族虽然在政治上获得统治地位,但是在信仰上却出现了突厥民族伊斯兰化。蒙古人的入侵并没有使得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教走向衰微,为巩固统治,蒙古统治者对伊斯兰教实行宽容政策,甚至有些中亚的蒙古统治者倒向伊斯兰教。而在沙俄 时代 ,它对中亚居民宗教信仰采取谨慎态度,通常不干涉,并对伊斯兰教实行怀柔政策,试图将伊斯兰教改造成为沙俄在中亚统治的工具。前苏联统治中亚时代,在政权建立的头十年间,苏维埃政权采取较为审慎的策略,在中亚实行了一些既有别于俄罗斯又符合中亚实际情况的宽松政策和措施。但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苏联开始了伊斯兰教的世俗化进程。在斯大林、赫鲁晓夫、波烈日涅夫在位期间,伊斯兰教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制,期间苏联有计划的大规模移民中亚等措施更是使得中亚的伊斯兰教势力长期衰微。

二、冷战后伊斯兰教在中亚国家中的复兴

随着伊斯兰教的复兴和发展,它对中亚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些国家的主体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独立以后原来很多由俄罗斯人或其他民族担任领导的岗位逐渐被主体民族干部替代。这些人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同时,面对占全国人口较大比例的穆斯林,各国领导层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宗教活动给予支持。

三、伊斯兰激进势力对中亚各国政权的挑战与冲突

在中亚伊斯兰教复兴的大趋势下,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势力呈现 发展 蔓延趋势。随着伊斯兰教在中亚各国的蓬勃发展和政府取消对宗教的限制,在民族文化传统复兴浪潮之中,不少地区出现了人们狂热信仰宗教的情况,这给在中亚周边国家和地区兴风作浪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中亚的渗透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这些宗教极端势力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推翻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政权,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体制。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这些宗教极端势力,开始出现与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相结合的趋势,对中亚各国的世俗政权发起挑战。这些伊斯兰激进势力的迅速发展对中亚安全和 经济 发展造成严重 影响 ,历时5年多的塔吉克斯坦内战使6万人丧生80万人沦为难民,国民经济损失100亿美元。

在中亚地区,各国领导人从维护本国、本地区安全和稳定的形势出发,都对泛伊斯兰主义和原教旨主义表示反对,并加以抵制。打击伊斯兰激进势力,维护中亚地区的安宁与发展成为中亚五国的共识。1997年4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在其著作中从7个方面阐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本国安全构成威胁的表现。他提出,要对这种宗教思潮进行 研究 ,并加以防范。此外,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领导人也都曾表示,要排除原教旨主义,尽一切努力遏制这一潮流,警惕和防止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渗入境内和染指内政。中亚国家独立后,新宪法都明文规定国家的世俗化方向,禁止建立任何宗教政党。同时,在反对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的斗争中,中亚国家积极寻求国际间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9·11”事件后,以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三股恶势力”为宗旨的上海合作组织,加强了成员国间的反恐合作,进一步增强了成员国间的相互信任和该组织的凝聚力。

四、中亚国家伊斯兰教势力的未来走向

冷战结束后,中亚各国原先压抑许久的伊斯兰教终于获得释放,在短短的几年间,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下,加之本国的群众基础,迅速实现了复兴。一时间伊斯兰教势力在中亚各国大行其势。但在伊斯兰教在中亚的复兴潮流中,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等激进势力却日益严重威胁中亚各国的世俗政权。中亚各国政府大都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等激进势力加大了打击力度。同时,各国政府希望政教分离,将宗教的发展纳入政府的管理轨道,成为政权巩固的工具而非建立一个伊斯兰的政教合一国家。

面对这种局面,中亚的伊斯兰教势力出现分化:一部分寻求与世俗政权的妥协合作,在政府的控制掌握下获取发展;另一部分,与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主义融合,向现存政权挑战,希望能够建立严格遵循伊斯兰教义的政教合一的国家。对于这种势头,中亚各国政府已经意识和感受到其危害,采取果断手段进行打击。 目前 在中亚值得警惕的是“伊斯兰解放党”的发展及其影响的蔓延。“伊斯兰解放党”的阿拉伯语含义为“联合、统一”,在中亚被称作“希兹布特”。该党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中东成立,其 政治 目标是利用各种方式传播纳布哈尼所主张的“纯正”伊斯兰教思想,唤醒世界穆斯林的宗教意识,并通过合法或

半合法等多种手段甚至“圣战”途径,在全世界穆斯林居住地区建立统一的大“哈里发”帝国。

中亚是世界上民族宗教 问题 最集中、关系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同时由于中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使得它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政治势力争夺的焦点。大国势力出于地缘战略和能源控制的需求必然在中亚展开激烈角逐,更使该地区的民族宗教问题平添上一层浓重的国际背景,这就使得中亚各国对伊斯兰教势力的处理上,既要审慎从事,又要考虑国际因素,寻求国际合作。

参考 文献 :

[1] 赵常庆主编.中亚五国概论.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9.

[2] 〔苏〕威廉·巴托尔德.中亚突厥史十二讲. 中国 社会 科学 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

肖长华.暨南大学法学硕士.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校德育和世界政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