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说“规矩”

说“规矩”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02:40:41
说“规矩”
时间:2022-12-27 02:40:41     小编:

近日阅报,郭德纲说,人打小就得有规矩,所以老规矩自有其道理。比如说,吃饭时,大人没动筷子,小孩子不能先吃;小孩子吃饭时,不能用筷子敲碗沿儿等等。没想到这还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拥护者有之,反对的声音也不少。反对者的理由是,这些都是老规矩了,时代早已变化,用这些老规矩束缚孩子,不对。有网友高兴地说,幸亏我父母从小就不在这上头管我,使我在自由的环境中长大。

我和这位网友刚好相反,是由老规矩管着,在不自由的环境中长大的。回想起来,这些规矩很多。如,夹菜时筷子不许在碗里扒拉;远处的菜,可以起身夹,不许把碗拉到自己近前;不许老吃同一种菜,要留给别人;盛饭时吃多少盛多少,碗里不许剩饭;掉在桌上的剩菜剩饭要拣起来吃掉;吃饭时身子要坐直,碗要端起来,不能捧着托着,绝对不能趴在桌上只用一只手往嘴里扒拉饭;不许在饭桌上大声说笑,更不用说叭唧嘴、挠头、挖耳、抠鼻子。喝汤时要用嘴抿,不能发出咕噜噜呼噜噜的声音。吃完饭,把自己用过的碗筷送到厨房。吃饭时间准时准点儿,不饿也得吃,否则就没得吃。长大了,要力所能及地帮大人,如剁肉馅,下面条,煮饺子,炸鸡蛋,看粥锅等等。如果在外边吃饭,小孩子先吃完了,要末坐在大人身边儿听大人说话,要末拿一本书安安静静地看,也可以在店堂里四处走走瞧瞧,但不许乱跑乱嚷。成人后,我还由此知道了北京的一些民俗。比如家里人曾嘱咐我,买菜买水果时,轻拿轻放,别扒拉人家东西。北京俗话,买扒拉卖扒拉,不买别扒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启功先生有回聊天时跟我说,“小时候我们小孩子吃饭,既不许你说你不爱吃什么,也不许你说你爱吃什么。因为你还是小孩子,对家里没贡献,没资格说三道四,给什么就得吃什么。”我小时候家里在这方面倒没要求,相对宽松。

如果说这些规矩束缚孩子,现今倒有个我亲见的不束缚孩子的例子。

某天我在一家很大很讲究的餐厅里吃饭,有一家三代在旁边宴客,其中有个十岁左右的孩子。等菜时,这孩子上窜下跳,不断插嘴,忽而大笑,忽而大嚷,弄得周围人纷纷侧目。忽然,他用筷子使劲儿敲着桌上的碗沿儿,冲不远处的女服务员大喊:“快上菜!要不我杀了你!”女服务员们没理他,他就用更大的声音连喊两遍:“听见没有?快上菜!要不我杀了你!”坐在他身边的父亲并没呵斥他,只是苦笑着对客人们说:“他小时候我老出差,现在也管不了了。我想把他送到美国去。”这就是在自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

老规矩许许多多,吃饭不过其中一类。我觉得,规矩不在于是否束缚人,是规矩就得束缚人。问题是,人,要不要有规矩?答案不言自明。

其实,规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束缚。即拿上面这些吃饭的规矩来说,就有下面几个意义:一,尊敬父母,知道大人们的辛苦;二,爱惜粮食,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三,为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做个体面人做准备。四,孩子长大回头看,也知道什么是真爱,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努力做,什么事必须做,做了什么受奖励,做了什么受惩罚,条条分明,牢记于心。记得小时母亲为了教育我和妹妹,买了电光纸,有红、蓝、绿、黄几种颜色,剪成小星星贴在板壁上。红色为5分,蓝4,绿3、黄2,以表示我和妹妹的学习成绩与家里表现。我总比妹妹差,于是一次偷偷剪了几个小红星,悄悄贴在我这边,结果被母亲发现,挨了好几巴掌。

因此,规矩体现着教养、风度、气质。记得二十多年前,政府发令,要求全民学习文明礼貌用语十个字,“你好、对不起、麻烦您、谢谢!”给我感觉是,全国人民同日进了幼儿园。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真是一件起到深远影响功德无量的好事。从此,人们的文明文化程度大大提高了一步。

有一种声音,说当下的年轻人缺少道德,不讲文明,没有礼貌,并对此摇头叹息。但我看未必尽然。举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

我工作的学校在昌平,每周必坐一次886公交车。某日在车站排队时,因马路牙子上有棵大树,人没法儿站,我就站在马路牙子下边儿了。我前边是个顶多二十出头的女孩子,她忽然一回头一侧身,摸出一盒烟,既熟练又潇洒地掏出一支叼到嘴里,点火时刚好和我脸对脸。只见她紧皱眉头,大眼睛死盯着看人,眼神很凶,像要跟人干架。我想这种人还是躲她远点儿好,于是就没站回到她身后。一会儿车来了,她忽然侧头对我说:“您站我前边儿来吧,省得后边人说您没排队。”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谢了她,在她前边上了车。

也有相反的例子。某日也是在886公交车站排队时,我前面有个垃圾桶挡住路,于是我又站到马路牙子下边。等过了垃圾桶,我想站回队伍中时,原本站我身后的一个戴眼镜的看去文质彬彬的青年却不让。他紧贴着前边的人,表示他不让的意思。这样快到门口时,有个原先排他前边的女孩子,不知怎么也从马路牙子下边过来要上车,他也不让。直到那女孩子愤怒地喊了声:“你这人怎么……”,他才往后闪了闪,让女孩先上了。

我觉得,规矩、教养、仪态、气质、谈吐值得人人修炼,不知为什么要反对它。也许有人说,反的是老规矩的老,而不是规矩。而我恰恰要说,老,有不适应时代的,自然应该抛弃,但百分之八九十的老规矩值得继承。因为古人和后人都不是傻子,老规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皇帝下的谕旨,也不是圣人制定的规则,它们是我们民族千百年自然形成的生活规范。在这个漫长的不断被岁月淘洗的披沙拣金的过程中,许多黄沙已被“雨打风吹去。”而后,才“吹尽黄沙始见金”。古人、后人、前人、今人,不断继承、丰富着这些规矩。这是中华礼仪之邦的由来,是我们的骄傲。而一个不讲规矩的民族,是个可怕的民族

回首以往,中国确实有过没有规矩的时代,那是“闹文革”的时代。那时除了早请示晚汇报跳忠字舞外,一切都在“造反有理”的喧嚣中没了规矩。儿女回家造父母的反,“三娘教子”变成了“子教三娘”,打倒“父道尊严”和“师道尊严”,成了最时尚的时尚。然而,人间正道是沧桑。老规矩不又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了吗?谁也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老规矩支撑着民族的礼仪。因此,老规矩必然随着我们民族的壮大、前进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