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吾血吾土 2015年2期

吾血吾土 2015年2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02:00:41
吾血吾土 2015年2期
时间:2023-08-07 02:00:41     小编:

编者按:《吾血吾土》是著名作家范稳的最新长篇小说。作家用四年时间查阅滇缅战场第一手资料,采访二十多位抗战老人,将中国远征军老兵与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相融合,展现了一代中国脊梁在抗战前后七十年历史变迁中的痛苦彷徨与正义担当。

1944年中国远征军在滇西战场大反攻,赵广陵主动要求回乡参战,希望能以一个抗日军人的身份,带领部队收复被日军占领的家乡。在著名的松山战役中,赵广陵和廖志弘战场相逢,他们一度是情敌,共同爱着联大外文系的女神常娟,她却在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中牺牲在野人山。赵广陵认为廖志弘难辞其咎,常娟就是因为他才加入远征军的。相叙一夜后两人又各自分赴战场。赵广陵屡建战功,身负重伤。而廖志弘在一直将日寇打出国门的战斗中,英勇战死在国门口。赵广陵伤愈后,随部队参加内战。但第一次战斗下来,就让赵广陵对这场兄弟残杀的战争深恶痛绝。他终于得以逃脱出来,回到昆明找到正要复员北上的西南联大,希望能再跟随闻一多先生做学问。但闻先生说他不能当他的先生了,因为当下更重要的事情是为中国争民主和和平。赵广陵为闻先生的勇气所感动,自愿跟随在闻先生身边参加民主运动。闻一多先生遇害后,赵广陵也受到牵连,不得不过了一段隐名埋姓的日子,后在昆明搞进步话剧。

昆明解放后,赵广陵(改名赵迅)的艺术才华开初受到正在筹备文联的领导李旷田的重视,但在对他审查中,其历史问题逐一被挖出来,赵广陵从此走上交代问题和改造自己之路。从人民管制到判刑劳改,一直到1975年,他以战犯之名,获得人民政府的特赦,他才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人。

周荣到了延安,先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后来成为抗日军政大学的教员。全国解放后他回到云南工作,任省公安厅副厅长。在50年代赵广陵第一次结束人民管制时,就和他见了面,但两人心照不宣,不提以往。到反右、“文革”等历次政治运动中,周荣一方面彻查赵广陵的历史问题,一方面暗中保护他。因为他相信赵广陵过去是对国家民族有功的人,现在也不会做多大有害于人民的错事。他们的同学加战友关系,一直到“文革”结束后才为人们知晓。

“文革”结束后,赵广陵已妻离子散,独自回到松山自己战斗过的地方,结庐为死去的战友守灵,还办了一个私人抗战博物馆。一些日军老兵此时也利用中国刚刚开放,也纷纷来到松山战场,其中一个叫秋吉夫三的,正是当年赵广陵和廖志弘联手抓获的俘虏。但他们并不仅仅是来感恩的,他们还想来挖出日军的骨骸送进神社。这当然为赵广陵这样的抗战老兵所痛恨,秋吉夫三多次往返中国,极力讨好地方政府和赵广陵,但仍未能挖回一寸日军骨骸,最后终于利用赵广陵去昆明治病的机会,以“购买”的方式,从赵广陵的侄孙那里盗走了两块珍贵的日军联队旗残片。

秋吉夫三此举让赵广陵认清了只要军国主义阴魂在,日本人就永不会服输;另外对他刺激最大的是他们对战死者的态度以及对那场战争死不谢罪的军国主义阴魂。赵广陵以老病之身重新投入自己的第二次“抗战”――战胜“遗忘”,重述历史,找回战友廖志弘的骨骸,让忠魂归国。

廖志弘当年埋葬的地方现在已属于缅甸,因此此事颇费周折。在周荣和一些志愿者的帮助下,赵广陵等人终于找到了廖志弘的坟墓,但却只挖回来一带血的土――热带地区什么都生长得快,也消失得快,但唯有血浸染过泥土不会改变。

赵广陵和志愿者们将廖志弘的血土送回他的老家湖北,英雄的灵魂终于回家了。故乡以最隆重的礼仪,迎接他失散多年的儿子归来。

本书描写了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以及他们的曲折坎坷人生经历,以报效国家为己任,虽历万死而不悔。在结构上,本书从20世纪50年代为起点,以19

50、19

5

7、19

6

7、19

7

5、1995为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让主人翁在每个时间节点上交代清自己从前的一段历史,一步一步向前还原自己的本来面目。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评论家陈晓明认为,范稳在小说叙述方面已经自成一格,其最大特点在于对时空架构的把握,这与其“大地三部曲”中的布局手法一脉相承。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贺绍俊认为,范稳的《吾血吾土》让我们看到了可喜的突破。此书以新的视角去书写抗日战争,将中国远征军老兵与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相融合,表现知识精英的家国情怀。此外,作品视角特别,气势也丝毫不弱于那些正面强攻的作品,同样具有史诗性。

我们郑重向读者推荐此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