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通向善的爱的阶梯

通向善的爱的阶梯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21 10:01:26
通向善的爱的阶梯
时间:2015-08-21 10:01:26     小编:

【摘要】柏拉图《会饮篇》的主题是对爱的称颂,苏格拉底借第俄提玛之口表达了自己爱的理念,在美的帮助下,攀登爱的阶梯,带领人们去追寻永远的善好,过上幸福的生活。从爱美的身体攀登到爱美的德行,再攀登到爱美的知识即永恒的美的理念。人们只有像哲学家那样过沉思式的生活,才能永远拥有善和幸福。

【关键词】柏拉图;苏格拉底;《会饮篇》;善;智慧

《会饮篇》是诸多苏格拉底对话中,写得最优美、最漂亮的作品。会饮,顾名思义,就是大家会面一起喝酒谈话。柏拉图所描述的这次会饮是在悲剧诗人阿伽通家里举行的,为的是庆祝他的第一部悲剧作品得奖。会饮的主题是对爱的称颂,参加会饮的人来自不同阵营或不同职业,且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是当时整个古希腊所能提供的最豪华阵容。按发言顺序分别是修辞学家斐德若、智术师泡赛尼阿斯、医生厄里希马库斯、喜剧诗人阿里斯多芬、悲剧诗人阿伽通、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政治家阿尔喀比亚德。本文主要是针对苏格拉底的爱的颂词来展开主题的。

一、为爱的阶梯铺垫 ―――第俄提玛眼中的爱若斯

苏格拉底对爱的颂词是借助一个曼提亚女人第俄提玛之口表达出来的,会饮到目前为止全是从男性角度阐发对爱的赞颂,而到了会饮的最高潮,却出现了女性的角色,不禁令人深思。或许苏格拉底是借助阴性和阳性的双声道表达对爱欲的称颂,是想让爱以更加完美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在上文中,已经得出了爱若斯[爱若斯在这里指作为人的一种强烈欲求的情感和行为,尤其性爱方面。]是缺乏美和善好的[苏格拉底认为爱若斯欲求的东西是他本身缺少的,即使当下拥有,但未来还未必能拥有,爱若斯欲求美,因爱若斯缺乏美。如果美就是好的话,爱若斯必然也缺乏好。],但神必定是享有美和善好的,因此爱若斯肯定不是神。第俄提玛说爱若斯是个精灵,他是沟通神和人的桥梁,他是介于不朽的神和朽的人之间。他是波若斯(丰盈神)与珀尼阿(贫乏神)的结晶,他继承了父亲的有智慧和母亲的不明事理。因此他既不贫又不富,处于有智慧和不明事理之间,因此他要去追求智慧[有智慧的人已经拥有智慧当然不需要再去追求,不明事理的人自以为很有智慧,因此也不需要智慧,只有处于二者之间的爱若斯需要。这也是点明了文章最后的主题,爱智慧。]。爱若斯是爱神阿佛洛狄忒的帮手,而且是在爱神生日那天出生的,爱若斯生性是爱美的。

第俄提玛提出为什么人要追求美,苏格拉底回答不了。第俄提玛转而问为什么人要追求善,苏格拉底回答因为有了善,人们就会幸福。“凡欲求好的东西和幸福,统统叫爱欲”,“只有整个儿热情投入善和幸福的人,才得到所有这些名称:爱欲、爱恋以及有情人”。正因为爱若斯缺乏善,但又希望自己永远拥有幸福,因此他要去追求善,“爱若斯是向善的。人是渴望永远幸福的,追求善成为人的目标,但人是可朽的,所以第俄提玛又问如何才能永远拥有善呢?于是柏拉图让爱若斯带领我们,借助美,攀登爱的阶梯,一步一步去寻找善,去探究爱的秘密。

二、爱的阶梯的第一路程―――在美中凭身体孕育生命

爱欲首先从美的身体呈现出来。人到一定年龄,自然会产生生育的冲动,渴望占有身体。借助之前阿里斯托芬的的自然爱欲说,人类被神砍成两半后,急切地想要寻找另一半并与之结合,“人身上就种下了彼此间的情欲,要回复自己的原本的自然,也就是让分开的两半合为一体,修复人的自然”。人总是爱美的身体,“丑的东西不会与神圣的东西相投合,只有美的才与神圣的投合”。两个相爱的人,互相注视着对方的美,产生性交的冲动,产下爱的结晶,是一种纯思的快乐。阿里斯托芬的自然爱欲与苏格拉底的以身体结合的爱欲是不一样的:阿里斯托芬的爱欲是平行指向对方,他们身上没有隐含向上或者超验的思想,他的重心是只要求完成自然欲望,找到另一半即可;而苏格拉底的爱欲却是垂直的,是向上的和超越的,因为这种自然的本能的结合只是达到爱欲的一个阶段,在这之上还有更高的阶梯需要攀登。

为什么人要欲求生育呢?因为只有靠生育,人的生命才会延续,使人化朽为不朽,也就是欲求不死。“正是由于这永活的愿望,强烈的欲求和爱欲才伴随着每一生命。”某种意义上说男人和女人的之间的性吸引,只有在生儿育女方面才更具合理性。人们希望永远拥有善的东西,如果生命结束,就不能拥有了。孩子是伟大的赐福,我们向善的希望不会破灭,从我们后代身上才会看到我们的不朽,“我们爱他们因为他们是美丽的善好和永恒的化身”。

总之,对美的身体的占有并孕育生命能使我们看到永远拥有善的希望,但是这毕竟是自然的欲求,生命的延续过程中,不能完全保证不会遇到意外、夭折和终结,因此通过身体的美去攀登爱的阶梯,寻找终极的善,变得不那么有勇气。柏拉图会继续带领我们在美中寻找爱的终点,拥有永远的善,过幸福的生活。

三、爱的阶梯的第二路程―――在美中凭灵魂孕育德行

人的身体会腐朽,“灵魂也如此:性格、习惯、意见、欲望、快乐、苦痛、恐惧在一个人那里都并非常驻不变,有些在生有些在灭”。所以灵魂也需要生育才能不朽,“灵魂生育”就是孕育出睿哲和其他美德。人们追求好的名声,是为了借助美德使自己永垂不朽,能够永远拥有善好。人在寻找伴侣时,如果幸运的话,遇到一位品行美好、德行优秀的灵魂,必然会为这位身心合一的美人神魂颠倒,“去触动这位美人,与他亲密相交,就是在让自己孕育已久的灵魂受孕、分娩”。

情人与情伴孕育共同的“灵魂的子女”比起夫妻拥有的“身生子女”,更加美好,更加优秀,同性夫妻之间的感情要比异性夫妻之间的感情更加绸缪、深醇。“灵魂的子女”暗含的是同性之间(这里尤指男同)孕育的各种美德,“身生子女”指 异性之间凭身体孕育的孩子。首先要说明的是古希腊的同性恋关系是发生在成年男子与少年之间的,主动求爱的成年男子称为情人,接爱追求的少年称为情伴。在苏格拉底的称颂中更加充分说明柏拉图的爱更倾向于男人之间的爱情。其次,柏拉图肯定了灵魂的美即美德要比身体的美更加宝贵,如果遇到一个值得爱的灵魂,即使身体并不美,也不会降低对他的爱慕。“有情人也会心满意足,爱恋他、呵护他,通过言谈来孕育,使得这少男变得更加高贵,不断有所长进。”身体的美在灵魂的美面前相形见绌,虽然灵魂的操守也是会毁灭,但比起肉体之欲必然是长久稳固得多。正如泡赛尼阿斯指出的“有情人一方要在心智睿哲和其他品德方面全心全意扶助情伴,情伴一方主要热望受到这方面的管教和获得其他智慧”。会饮中突然出场的阿尔喀比亚德在对苏格拉底热情的赞美中,也是道出了这种爱在现实生活中的呈现。阿尔喀比亚德,英俊标致、年轻有为;苏格拉底:大脑袋、凹陷的眼睛、塌鼻子,肯定称不上美。但是阿尔喀比亚德却热恋着他,阿尔喀比亚德爱的必然不是苏格拉底的美的身体,而是他的美的灵魂,他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尽可能让自己变得优秀;依我看除了你,没有谁能胜任在这方面帮我。” 总之,在美中凭灵魂孕育的德行要比在美中凭身体孕育的生命更有力量带领我们去永远拥有善,可即使是荣耀和美德,几乎还是会随时间而湮灭,要达到我们爱的顶峰,追求终极的善,仍有一段艰难的路要经历。

四、爱的阶梯的第三路程―――在美中凭哲学沉思孕育智慧

回望我们走过的爱的阶梯。我们在第一阶梯中发现我们爱美的身体,并通过身体的结合延续了生命,但美的身体不一定能永存;在第二阶梯中我们找到原来灵魂孕育的美的操守和德行比单纯的美丽身体更加吸引人,并且德行的生命力更持续,追求永远的善更加有希望,可是灵魂它最终还是会湮灭。此时,第俄提玛对苏格拉底说:“我透露给你的爱欲奥秘,你大概还能领悟;但即便走过了迄今为止我们循正道所经历的路程,你是否有能力领悟最终的、最高妙的奥秘,我就不晓得了。”至少我们的信念是不变的,我们是为了实现永远拥有善,在美的帮助下,攀登爱的阶梯去寻找善给我们的幸福。

在美的操守的引领下,我们被带到了各种美的学问面前。“一旦转向美的沧海,领略过美的奇观,他就会在对智慧的不可限量的热爱中孕育出许多美好的言辞、大器的思想,使得自身不断坚实、圆满,直到可以瞥见那样一种知识。”在看过各种美的事物之后,如果能注视到自如的美本身,那么你几乎就能抵达善的终点了。美是“自体自根、自存自大,永恒地与自身为一,所有别的美的东西都不过以某种方式分有其美;美的东西生生灭灭,美本身却始终如是,丝毫不会因之有所损益”。这是对美的永恒地把握,对美的理念的充分认识。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思想,理念是自在自为的,它脱离于事物而独立存在;它是永恒的,不会有生有灭。既然关于美的智慧是不生不灭的,就是永存的,通过对于美的智慧的拥有,我们就可以不用担心我们不会永远拥有善了。

第俄提玛说如果真有什么值得过的生活的话,那就是能瞥见美本身。而要瞥见这“神圣的纯然清一的美”,必须借助“精神的眼睛”才能看到美,才会触及到真实的影像,然后生育真实的美德,抚养这种美德,人才会不朽,才能永远拥有善。爱这种美的智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种爱智慧的生活是哲学家过的生活。柏拉图在其他著作中试图表明哲学生活是人类追崇和寻找的全部其他生活的真实实现,惟有哲思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哲学的沉思美是永恒的,我们寻找的终点是像哲学家一样生活,在爱沉思的美中,寻找永恒的哲学智慧,永远拥有善,过着幸福的生活。

总之,“先从那些美的东西开始,为了美本身,顺着这些美的东西逐渐上升,好像爬梯子,一阶一阶从一个身体、两个身体上升到所有美的身体,再从美的身体上升到美的操持,由美的操持上升到美的种种学问,最后从各种美的学问上升到仅仅认识那美本身的学问,最终认识美之所是”。我们终于结束了爱的旅途,攀登上了爱的顶峰。我们实现了永远拥有善的目标,在美的帮助下,攀登爱的阶梯寻找到了善给予我们的幸福生活――哲学式的沉思生活。这就是柏拉图最终要教导我们的爱的最大奥妙:只有爱智慧,人才能幸福。

【参考文献】

[2] 罗洛・梅著,冯川译.爱与意志[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3] 泰勒著,韩东晖译.从开端到柏拉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 利奇德著,杜之译.古希腊风化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5] 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