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库切小说《青春》中的对逃离的书写

库切小说《青春》中的对逃离的书写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6 00:04:39
库切小说《青春》中的对逃离的书写
时间:2023-06-26 00:04:39     小编:

【摘要】库切自传体小说《青春》中讲述了青年约翰的故事,他是一个生活于南非而接受了殖民地教育的南非白人,在南非遭到排斥的境况使他想要摆脱南非对他的束缚。他远离家乡,想在英国寻找属于自己文化之根,却发现自己在英国和南非的混杂的身份中无法得到当地人的认同,他先后表现出对爱情、诗歌、工作的逃离,甚至逃离了自我,他希望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到燃烧自己的激情,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关键词】逃离; 《青春》;身份认同;后殖民语境

在库切的小说《青春》中,作者通过地点的转换,讲述了约翰在逃离了自己的生长地南非之后,先后在IBM和国际计算机公司担任程序编制员,在这一系列的地点的转换中,他也由伦敦的中心转向了偏远的乡村。约翰厌恶南非,在那里,作为白人的他在经历了南非乏味的、没有激情的生活以及想要将他们驱逐出去的泛非主义大会之后,他希望在英国伦敦――自己宗主国中寻求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以及可以满足他这个年龄的激情的生活。但是英国人却将他当做一个外来者,他在英国人他者的视角中转变了对生活,对爱情,对自我的看法,逐渐成了一个被机器时代所同化的,甚至可以参与背叛同胞的TSP-2项目的青年,他的情感的冷漠使他不仅被自己的堂妹所谴责,也没有受到同样冷漠的伦敦人的关注。库切塑造的约翰这一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作者本人作为南非白人所遭受的心灵上的痛苦,无法摆脱对南非的依恋,也无法摆脱宗主国对自己的偏见歧视,只能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迷茫游荡。

一、民族身份与文化身份的双重书写――逃离南非

约翰作为南非殖民地之子,他的身上却残留着祖辈留给他的光荣与骄傲,他并不完全属于这个地方,他有一种先天的对殖民地的优越感。同时,在愈演愈烈的南非黑人发起的对后殖民主义的抗议下,南非和约翰之间产生了相互的排斥,泛非主义者大会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了南非,希望到伦敦寻找与自己的外在身份相契合,同时能满足自己内在精神寄托的生活。

来到伦敦的他却发现,自己边缘身份的处境没有发生变化,一方面是伦敦人与生俱来的冷漠,同时,伦敦人对外来者始终保持着距离。他穿着黑色的西装掩盖作为一个外来者的身份,想要融入这个社会,但是即使看上去他和所用的中产阶级一样,他内心却仍然对这种生活持保留态度。在这里,他所承受的痛苦并不比在南非少,为了安慰自己,他将承受这些痛苦作为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艺术,获得激情生活所必须的一步,但是痛苦的生活没有给他向上的拯救自我的力量,相反,他变得越来越麻木,冷漠,最后甚至成了被物化的没有感情的人,曾经可以激荡他心弦的艺术也成了他随意嘲讽的对象。

二、欲望表达与激情释放的日益消退――逃离爱情

在小说开始约翰相信“艺术不可能仅从匮乏、渴望和孤独中得到滋养,还必须要有亲昵、激情和爱”。[1]p11虽然他的激情与毕加索将女性的“躯体像火光熊熊的炉子里的金属那样弯过来拧过去”的“残酷”的激情不同,但是他相信只有在激情中才能获得新生。他先后与杰奎琳,萨莉,卡罗琳,罗达,阿斯特丽德以及一些陌生的女子发生关系,他进行了思辨式的反省,他发现释放欲望后带给他的是疲惫,疑惧,他无法在与女人的交往中到达诗人所说的“明亮”的天堂,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他对女人,对性,对爱情产生了怀疑,一如他怀疑抛弃自己的母体之根来到英国一个偏僻的乡村是否能够真的实现“逃离厌倦……逃离庸俗的市侩作风。逃离道德生活的萎缩。逃离耻辱。”[1]p116一样,产生了怀疑。

约翰从一个相信只有“爱和艺术才值得无保留地为之献身”[1]p95的青年到最后他认为“一切说到底就是性爱”,[1]p150他将爱情狭隘地理解成肉欲的交欢,从而在对高尚,对自我的追求中迷失了方向。

三、诗性追求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冲突――逃离自我

约翰之所以想要离开南非,还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成为诗人的梦想,这个梦想只有在宗主国中找到自己的文化之根后才能进一步发掘,他要追求高雅的艺术,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以此获得精神上的新生。他认为“如果诗歌不能成为他从卑鄙到高尚的变化的媒介,那又何必去写什么诗呢?”[1]p10诗歌本身应有一种可以让他逃离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平庸的力量,正如逃离自己黑暗的国家一样,诗歌本身不会表达绝对的真实,但是却会表达理想的真实,理想的真实可以为提供现实提供的样板,他的生活将在理想的介入下进入高雅的殿堂。

四、结语

在《青春》中,作者还塑造了与之有相似境遇的印度人甘纳帕西,他们逃离国家以此消除对身份的疑虑,获得对激情的找寻,重拾对精神的肯定。但是,他们在逃离后,都只是在重复自己生活中的痛苦。后殖民思想影响了殖民地的生活,同时也影响了宗主国的生活,整个世界都在笼罩在后殖民思想的阴云下,逃离最终只会带来对文化之根丧失后的“疑惧”,逃离后的约翰在逃离的泥沼中越陷越深。在库切看来,他们的逃离在还没有开始时,就注定他们的失败,在后殖民时代背景下,逃离是徒劳的,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努力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制度、道德原则从而消解种族之间的偏见、仇恨,最终改善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才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注释:

[2]J・M・库切著,张冲译.耻[M].译林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2]高文惠.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库切[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任一鸣.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J・M・库切著,王家湘译.青春[M].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