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顺丰”王卫不告诉你的6件事

“顺丰”王卫不告诉你的6件事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6 00:45:41
“顺丰”王卫不告诉你的6件事
时间:2023-03-16 00:45:41     小编:

王卫强势到近乎疯狂的创业家性格,直接反映在他建立的顺丰模式上。

顺丰模式起源于1993年,王卫跟家里借了10万元,在广东顺德注册了一个只有6个人的快递公司,王卫给公司取名“顺丰速运”。

虽然注册地是在顺德,公司发迹却是从香港开始的。王卫在香港太子的兰街租了几十平方米的店面,专替企业运送信件到珠三角。别人一件货收70块,顺丰收40块。最初,王卫就是靠着不赚钱的割肉策略吸引了大批客户,甚至带旺了冷清的兰街。

因为王卫和另外5个顺丰员工早出晚归,用背包和拉杆箱运货,被当地人称为“水货佬”。

疯狂的割肉策略很奏效,顺丰公司很快将触角伸向广东省各地。当时,顺丰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

这样野蛮的增长方式,使得顺丰一度被业内称之为“老鼠会”。到了1997年,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据悉,当时行驶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货运车有70%均属于顺丰的业务。

顺丰的加盟商模式因为一个投诉电话而改变。

那是1999年,王卫已经淡出公司日常运营管理。但他接到一个投诉电话,听说有加盟商在货运中夹带私货。经过调查,王卫得知是加盟模式推广后,一些加盟商出于利益驱使夹带私货,更有甚者在延揽业务时当上了当地的“土霸王”。

王卫的强势再次展示出来,他宁可花大力气甚至牺牲已经成熟的加盟模式,也要把公司这些错误改正过来。

收权并不容易。一度有传言说,这可能会让王卫付出生命代价。为此,谨慎的他聘请了随行保镖,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提起那段往事,王卫曾说:“顺丰提出差异化经营后,承包网点收回直营便遇到了很多麻烦。当时一个承包网点就是一个小王国,根治这些问题,压力非常大。”

这出强势收权戏码持续了3年。到2002年,顺丰成功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并在深圳设立总部,定位于国内民营高端快递。

王卫的成功,还来自于他的有所坚持,甚至拒绝颇有诱惑力的事物。

因为坚持做小型快递,顺丰还拒绝了摩托罗拉的订单――这在业界看来,是把送到嘴边的肥肉生硬地往外推。

更大的诱惑来自投资圈。

大多数公司都会期待外界的投资,至少不会拒绝。成本高昂的顺丰,却始终对投资避而不见。业界有个传闻,有人想给顺丰融资,但王卫不肯见面,于是那人开出50万的中介费,只为和王卫吃个饭。

《创业家》报道称,一些美国投资商也在寻找王卫,如果撮合成功,他们愿意付给咨询公司的佣金高达1000万美元。

“他想做事,他办企业的根本目的不是挣钱”是顺丰速运集团副总裁杨峰对王卫的评价。他认为这是顺丰最可贵的品质,在其他快递企业都在转型力求赚外快时,顺丰反而埋头深耕专业化和用户体验,所以很快甩掉了其他快递公司。

在杨峰看来,这是王卫带给顺丰的核心竞争力,为此,他曾拒绝了联邦快递等海外快递巨头的收购。

一并坚持的,还有王卫的低调。

创业20年以来,王卫没有接受过任何一家媒体的专访,有关顺丰的报道中也没有王卫的照片。连顺丰的企业内刊《沟通》,如有需要,所使用的都是他的侧面照或背面照。

有记者为了找到王卫,曾多日蹲守在顺丰公司外部,结果无功而返,因为即使从眼前走过,他也认不出哪个是王卫。

唯一拍到过王卫照片的,就是本文开头的香港《壹周刊》记者。

王卫还是个有危机感的商人。有顺丰公司的高管对媒体说,如果公司三个月内没有创新或变革,王卫就会有危机四伏的感觉。

这种危机感,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也是敏感度。

2003年非典爆发后,人们减少外出频率,航空公司的生意非常萧条。借航空运价大跌之际,顺丰顺势与扬子江快运签下包机5架的协议,第一个将民营快递业带上天空,为顺丰的“快”口碑奠定江湖地位。

顺丰还是国内第一家拥有航空公司的民营快递企业。2009年2月,它获得了民航局发布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证,拥有了正式的航空运输资格。

2010年7月,顺丰看准了电子商务,先是建立了一个售卖新鲜有机蔬菜和小型日常生活用品的购物网站“E商圈”,半年之后顺利拿下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稍后开办了令电子商务界不敢小觑的“顺丰优选”。

业界如此评价王卫的电子商务布局:马云做仓储,如果他再往下做配送,王卫将一身冷汗;王卫做快递,如果他再往下做仓储,马云将一身冷汗。

阿里巴巴是中国电子商务行业体量最大的公司,初入行的顺丰被视为令它一身冷汗的对手,地位可见一斑。

王卫是顺丰优选前总裁刘淼见过的最有钱的工作狂,在后者看来,这是王卫创业初期保留下来的职业习惯――创业20年来,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再正常不过,还定期到一线收发快递。

这让人想到王卫曾多次强调,顺丰一线收派员才是最可爱的人。当然,他自己也曾是一线收派员。

父亲是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大学老师,这样的书香门第并没让王卫成为一个成功的读书人。1971年出生在上海的他,7岁时随家人迁往香港,高中毕业后不再读书,到广东顺德做起了印染。那是1990年代初期,香港的8万多家制造工厂迁到内地,香港和珠三角之间的信件、货运业务量开始暴增。家在香港的王卫,一开始受人之托在广东和香港之间带货,等东西越来越多,用拉杆箱也装不下时,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