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修为人生行孝身教

修为人生行孝身教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10 01:28:45
修为人生行孝身教
时间:2022-10-10 01:28:45     小编:

◎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记者:佘老师,很高兴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通过这两天的学习,和其他学员一样,我们都有很多收获。佘老您是修为大讲堂的创始人,作为一个公益讲堂,您能把它办到近三百期,而且是在全国各地讲学,是什么原因让您决定做这件事情的?

佘老师:那是2002年前后的事,当时自己开了一家公司。因为公司需要员工培训,一直到2005年之前,我陆续接触了很多“总裁班”。有讲西方思想的,也有传统文化的国学班。西方的课程很多是激励型的(希望每个人能够发挥潜能),更多的教我们技术和怎样成功的方法,而国学类的补习班教我们怎样去把“漏洞”补起来。西方的总裁班,只想着对外如何成功,当学到传统文化时才突然顿悟,原来人最需要的是补漏,补自己的“漏洞”才最重要。

也是在那时候起,我深受影响,喜欢上了传统文化,佛家有句话这样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叫开悟”,“开悟”就是开智慧的意思。那时候算是开了点小智慧,懂得什么是“闻过则喜”。《论语》说学而时习之,不仅要学,还要时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践习。这便与修身日渐亲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国学的魅力。在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学生们学过之后会有一种“内功上涨”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学的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能践行,所以,相比而言还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播更能让人从根本上受益。当时的“国学班”学费是贵的,几万甚至几十万,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学的起,这样很难普及。于是我就决定,我也要讲,而且要以公益为性质,不收大家的学费。就是抱着这种想法,我开始备课。我开始讲课是在2009年,刚开始讲的时候确实水平很浅,经过后来一遍遍的查漏补缺,课程体系日渐成熟,笔记不知道记了多少本,引经据典,日新月异,在2009年下半年,上海当地的一家素食馆开业,请我去当主持,当天人很多,但是紧接着的几天就不是很景气了,就在这种状况下,我的第一堂正规的传统文化课就在这家素食馆开讲了,名为“修为”二字,是现在修为大讲堂的前身。

记者:为什么修为大讲堂起初就定位为公益性讲堂?您做公益讲堂四年多,动力的源泉是什么?

佘老师:我们的国家有相当悠久的传统文化,由于很多原因导致到现在,人们都不了解,不知道了。我们都知道,很多情况下受教育程度是被经济原因限制的,很多人不是不愿意亲近圣贤教育,而是他们要考虑到生计问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现在我跟大家说我是不收费的,不以学费为衡量标准了,受众群体就扩大了;不仅如此,学习期间还有爱心人士愿意为大家提供免费的饮食,广开方便之门。这次能与《醒狮国学》合作,醒狮教育的张雪峰董事长能够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一个平台,又给大家提供种种方便,真是很好的一个契机。我们都是做公益的人,都是愿意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付出努力的人,我要向更多的人转述圣人的教训,让大家能够受益,是传统文化给了我不竭的动力。

记者:那么是您的性格注定会靠近传统文化,还是传统文化改变了您?

佘老师:是传统文化改变了我,我是真的从中受益了。觉得国学、传统文化它们能够让人明理、知非。自从接触了传统文化之后,我开始反省自己,发现自己有那么多的东西没有做到,我们一家人一起践行,现在我家变得其乐融融。做传统文化传播四年,我跟我夫人几乎没有争执过,曾经我们也是经常争吵的,学了传统文化,懂得了道理。两个人在一起只要有一个境界高一点,懂得包容,吵架是吵不起来的。

记者:您比较注重培养学员哪方面的修行,学员在听了您的课之后主要都会有哪方面的成长和提升?

佘老师:首先来说,他们在听过我的课之后,价值取向有所改变,西方传扬的价值观是“名利”,就是争名夺利,以掠夺、侵略为主(宗教除外),更倾向于竞争。但是我国传统的价值观是倾向于仁义和礼让,归根到底,就是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首先让学员把这些价值观学到并吸收,不要学成天到晚跟人家争名夺利的价值观,还有读书要志在圣贤,读书要成圣成贤,教化一方百姓,而不是为了发大财,同人比名比利,要止于至善,这样学员们的心就会定下来。心定了他们才会更好的学。“教”要从“孝”开始,教字左边是孝、右边是文,礼记中讲:“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简而言之就是“长善救失”。怎样增长学员的善心呢?就是通过他们的孝心来增长,先教其孝,再补其过失。

记者: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么久,有没有某个地方是心所愿却没有去过的地方?您对明年的课程有何计划?

佘老师:这个还真没有。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一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一边自我修正,走到哪里哪里都有能教我的良师益友;而且我以为我是一个传播者,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没有什么计划,比如明年要讲多少期啊,多少场,没这个想法,哪里机缘成熟,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顺其自然。

记者:您如何看待您现在的事业?

佘老师:我现在只是把老祖宗留下的善的种子传递、播撒出去。就像是一个薪火传递的过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己做到了忠孝仁义,感染着身边的人,可以让大家看到变化,接受这种变化,然后认同他。当每个人都做得很好,社会就和谐了。现在传播传统文化已经不仅仅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生活。我的一对儿双胞胎儿子跟我的夫人在家里学习传统文化,我夫人比我开悟的早,她很早就开始带着儿子们学《弟子规》,到现在为止,“四书”“五经”一直都在学,在背诵,我希望他们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要践行。现在他们每天都在做“弟子规功过格”,把每天做的事、说的话,正确与错误都记录下来,哪里错了就及时改正。

◎百善孝为先

记者:您在修为大讲堂课程的讲述中,每次都把孝悌感恩放在首位来讲,孝悌感恩对一个人的修为为何如此重要?

佘老师:所谓:“孝门一开,百门皆开”,孝能引发一个人所有的德行,包括四维和八德,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是“孝悌忠义,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德行,后面的十一个都是由前面的孝引发出来的。人只有孝了,才会懂得悌,才会懂得忠,才会懂得后面所有。所以孝心尤为重要,所谓“百善孝为先”,教学要长善,长善从孝行开始。 记者:修为的三种阶段:才智、德行、心量。前两方面很好理解,心量具体指什么?作为常人要怎样来修?

佘老师:所谓心量: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就是人的心量。做人的心量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不为一己之利去争、去斗、去夺,扫除报复之心和嫉妒之念,自然心痕无私天地宽。

打开心量的最好方法是“利他”,如何利他?其实利他也有先后顺序,第一个应该利的人是谁?当然是父母。所以《孝经》里讲:“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故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其次要爱人,仁者爱人,《弟子规》讲“泛爱众”就是广泛的爱别人,这就是拓开心量了,不仅仅是爱自己。不仅要爱人,而是爱一切,这是一种博爱。

记者: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快,更多人关注的不是内心而是外在物质,那么您认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普通人如何能行之有效地提高修为,达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双丰收?

佘老师:物质和精神双丰收的方法是有的。《大学》里有句话:“德者本也,才者末也。”德行的根扎好了,根深蒂固,树就会长得茂盛,财富就会像树枝上的果实,就会越结越多。所谓“德不配位,自有灾殃”,有了德行之后,人就会一改元气。你的善的德行会遇到善的缘分,好人会遇到好人,好人会越得好报,所以古时候基于这个产生了“举孝廉”,孝子往往因为德行好被重用。因为这样的人注重修身,在古代有利他之心的人一定能做个好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修好德行了,才能做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

记者:为什么您一直在说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孝?

佘老师:首先我要说一下“孝”,孔子曰:“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家孝敬父母,无论你给他们多好的生活环境,吃多好的保健品,只要态度上要是有一点不尊敬,前面那些都白做了。

《弟子规》的总叙中提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古人的教育观念,尊老爱幼是第一位的,义礼智信排在第二位,再次是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了以上这些成就完整人格的,还有余力才开始为了功名前途而读书。

古人以为“百善孝为先”,当一个人的一切行止坐卧皆以“不辱没父母”为衡量标准,这个人就不会轻佻。譬如“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真正的孝子一定是个路不拾遗、拾金不昧的人,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孝子是不会为了不义之财而使父母伤心蒙羞的。再比如《弟子规》中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真正的孝子是兄弟友爱、恭敬的,因为兄弟手足,对父母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的挂怀心疼,兄弟争执,让父母在中间做“判官”是不孝。知道了这些衡量孝与不孝的标准,我们就可以知道现在世上的纷扰皆因不孝起,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胡作非为,人与人之间贪图执着,不懂得何谓“舍得”,冤冤相报才有了这么多的祸患。

◎宏礼修身后教人

记者:您认为传统教育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方式?它的前提是什么?

佘老师:真诚恭敬。衡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孝亲尊师。能被你感动的人就是能被你度的人,这里的“度”是“帮助”的意思。先要帮助大家接受圣贤教育,懂孝道、懂道理,先成人再成事,人品修好了就都好了。“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在过去,先生、老师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要将老师当做父亲一样敬重的,现在呢?往往孩子们对父亲的感情已经不是敬重了,多数是怕。加上隔代的溺爱,孩子们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才是真正的尊敬人、爱人。

记者:您刚才说到“教育”,教育可以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现下的传统文化传播活动做为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行为,您认为它的定位点应该在哪里?

佘老师:这个是属于社会教育。在很多家长都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而家长们也都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关注“成绩”上,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推卸孩子的德育责任,从根源上讲,错不在他们。在很多原因的作用下中华传统文化丢失了将近两百年,从维新变法开始中国人就不注重传统文化了,上行下效……

现在有的孩子,家教严格一些的话,他的上进心就会较强,相反家教不严会让孩子觉得学不学无所谓,以至于不重视。其实社会教育归根到底还是家庭教育。

记者:您认为“好老师”是什么样的?

佘老师:传统意义上来讲,我们都认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以为中国的教育就是打出的教育。其实好的老师不仅仅是严格,应该是“恩威并施”的,就好像是一体两面,阴是严格,是规矩;阳是感情,沟通。只有宽严相济,秉持着一个尺度去引导与教育受教育者,才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不要觉得受教育是孩子的事情,我们大人身不正怎么去教孩子?大人没有一个好的行为做典范,要孩子们跟我们学什么?老师不仅仅在学校里,也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别人的熏陶,同时也在影响着别人。

记者:很多家长都以为“棍棒之下出孝子”,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动辄打骂者不在少数。然而这样的棍棒教育往往教出来的孩子并不如意,反而是“打皮实了”,不在乎挨打了,对父母更加轻视了,这可怎么办?

佘老师:古人能用棍棒教育出好孩子来,是因为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先“修身”再“为学”,古代的小孩儿在“幼儿园”学的是规矩,现在的孩子们幼儿园学的是知识,在该树立“三观”的时候没有给孩子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没有一个很好的身先示范,孩子们会外语、会弹琴,什么都会了,就是不知道谦虚,知识学了一车,长了浮华,却削弱了德行,这就是:“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既然已经在前期的教育中“严过头”了,那么就要换方法了,“打皮实了”的孩子就像是冬天里结成冰的水,要消除坚冰不能用锤子砸,就算你把它砸碎了还是冰,正确的方法是要用爱去温暖他。亲子之间的沟通其实是很容易的,如果父母在孩子心中的能量已经很低了,没法与子女沟通,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介入了。老师不一定要是学校的老师,只要是孩子信赖的长辈即可。只要从改过开始,先补过,再把规矩建立起来,规则建立起来,按部就班地走上正轨,一步正确,步步正确。

记者:一个老师品德修为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能被世人尊称一声“先生”,您怎么看待国学教育领域里“大师”越来越多,而“先生”越来越少这种现象?

佘老师:大师不是自封的,是去世之后大家总结你一生的德行功过,这一生的所作所为经过时间的考验,值得后人称其一声“大师”。换个角度来说,一个人自称为“大师”足可以证明他不知道谦虚慎行,这样的人是不足以堪称大师的。当然,把别人称为“大师”的人也是有责任的。表达对老师的尊重无可厚非,但是礼节不能过。

记者:佘老师,在未来的路上您对自己有何新的要求?

佘老师:我自己还没有修好呀!我自己还有很多漏洞,眼前我还是要自己修身,重在内修,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学习、修正。一个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教会学生,其实更教会了自己,教着教着会发现自己,原来这条没有做到,教着教着台下人成了你的老师。孔子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果一定要加强的话,我想未来我要更严格的去教学,更严格的去修身律己。在严格的同时不能忘记“恩威并施”,一如阴阳变化,阴是严格,阳是恩惠,只有自己修好了才能正己化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